高中思想政治情境素材选取的伦理失当及应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高中思想政治情境素材选取的伦理失当及应对

田中礼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摘要:随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改革的持续推进,情境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载体。“无情境不成课”是当前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的基本共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选取符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底色的情境素材,优化情境创设,这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前端最基础的工作。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情境素材;伦理失当;应对

1情境素材的含义

所谓的“情景”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不同情况的综合,其涵盖了教学情境、社会情境、学习情境等。而“素材”主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之中搜集没有被整理、加工的原始材料。对于情境教学而言,其旨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色彩和意象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引入或创造一个生动、有趣、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2关注内在伦理逻辑的情境素材选取策略

2.1坚持集体教研,把准情境素材价值取向

高中思想政治情境素材出现伦理失当或伦理冲突的现象往往与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情境偏好等相关,当备课仅为教师“个人之事”的时候,教师会将主要着眼点聚焦于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学生的易错易混点等方面,对于备课时间、备课选用情境素材的逻辑周延等关注可能会有所欠缺,而对现实的关照、对课程的育人价值、情境的导向功能等将无力发掘,教学情境素材的价值取向无法保证,出现情境伦理失当、“道德绑架”等现象就有迹可循了。

教学并非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坚持集体教研、集体备课,能够集众人之力把握情境价值取向,减少情境伦理失当可能产生的情感价值实践冲突。从实践操作模式上看,以备课组为单位,以任务驱动形式有效推进。按照“备课组长领衔—组员有序分工—备课骨干协同”的整体备课机制来进行,具体每一课时可按照“主备—协同—优化”路径集体教研强化。由此,集体备课、磨课会尽可能避免情境素材选用伦理失当。从具体实施上看,集体教研备课需要备课组同行有效讨论琢磨情境素材的资源和案例选用的学理、理论的适配,思想论点导向与主流价值的契合度等情境价值取向问题。如上述“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中“时光博物馆”的布展分享,出现情境素材内在伦理与学情适配度不符的问题,备课组在集体分析中和探讨中,对后续本节课的开展及学生分享的指导中给出了优化方案,给予教师很大的启发,也会让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此类伦理失当问题,避免再次出现如此偏差。

2.2借鉴优秀案例,扩展情境设计运用思路

情境素材选用的内在伦理逻辑是应用型的逻辑,体现在课堂具体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这是工作量巨大的过程,并非每一个教师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推进,因而有效借鉴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的优秀案例是一种有效路径。优秀案例可从专业学科资源网站、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相关论著、专业学术期刊、学科资源共享群等平台上获取。

教师“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进行教学情境素材选用和设计,并不是要去照搬或者抄袭优秀案例的教学设计或者授课PPT,而是要始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这要求教师要独具慧眼,选取案例中能够给予个人教学可用的情境素材的部分,同时,要用心分析优秀案例中他人是如何运用适恰的素材和资源去导引学生、调动学生情感、认知和思维的,如何运用充满教育教学艺术去调节学生思想和情绪,带领学生领略思维之美、逻辑之美、价值之美,助力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由此观之,他们的案例逻辑、艺术才是教师学习借鉴的重点和价值。此外,在学习借鉴中,鉴于高中思政课非常具有时代性的特点,情境素材极容易“过时”,但情境架构的框架、设计思路却具有长效性,值得教师多加揣摩。例如,就2022年2月“俄乌冲突”这一热点素材,有教师将之用于“公民理性参与政治生活”一节课的情境素材架构中。教师将目光聚焦到“理性参与政治生活”这一中心,围绕有关网络言论引导学生加以辨识,从大使发言、在乌中国公民怎么样了到网友的可取观点与不当言论、国家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排查处置、网络空间战等素材内容,很多视角是教师极为容易忽略的。教师通过极富感染力的引导,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落脚到个人尽力所能及的事情,将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这一情境素材选取按照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徐徐展开,以“点、线、面、体”的整体逻辑架构,极大地关照了个人与社会,发挥了思想政治情境素材的育人功能。这能让教师“通一类”,让我们后续的情境素材选用有章可循,能减少伦理失当,扩展情境设计应用的思路。

2.3有效反思提升,积淀情境创设实践经验

在高中思想政治情境素材选用中,很多教师热衷于使用“事实”,遵循“蕴理于事”的道理,将教学过程变为单一的“演绎式”情境案例说明和验证教材理论观点的过程,考虑事实论证说明和逻辑周延,较为孤立、碎片化地应用情境素材。然而社会实际是复杂多样的,很多素材或者事实本身就具有多元性或极富思辨性,稍不注意就会陷入“一边倒”的片面论调之中。对此,教师应通过反思减少单一使用这类情境,因为事实虽具有客观性,但更应关注背后的伦理逻辑指向。有效反思提升对积淀情境的经验来说就非常关键了,在集体教研、借鉴优秀案例后进行情境素材选用,强化反思,积淀经验能够助力教师更为迅速地走出误区,提高实效。教师应通过反思,找准伦理失当的原因加以规避,而成功应用也应加以总结,可多多积淀正反经验。

当然,教师除了做好相关反思之外,阅读、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也要更多关照现实,对时政热点、舆论争议、优秀传统文化等进行常态化思辨和领悟,在此过程中尽力去破解可供教学使用的情境素材的伦理逻辑密码,丰富伦理知识,增强伦理意识,锤炼伦理思维。例如,教师在广泛阅读、观看和领悟《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周刊》、“学习强国”APP、《经典咏流传》等优秀资源内容,在日常关注有关报道、对话、官方述评中,不断思考其背后的思政情境伦理逻辑,以为教学更好应用。例如,有教师对选取哪些情境素材进行了有效的提炼总结,指出情境素材选用的基本逻辑是“聚焦热点,直面冲突,凸显情境的方向性与思辨性;点赞英雄,榜样示范,坚持情境的真实性与典型性;传承经典,弘扬文化,涵养情境的人文性和传承性”,并提出了相应情境方向的具体要求,如“点赞英雄”,既要讲好英雄的“英雄故事”又要讲好英雄的“生活故事”,让学生领略“真实情境”的真实和典型,用真切的事迹感染人,引领人,让人够得到,从而发挥榜样的示范力量,调动学生的共情和感官意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3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思想政治情境创设过程中,如何选取和应用符合内在伦理逻辑的情境素材是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综合考量的问题,既要呈现学科知识之真,也要体现人文之善,更要凸出学科育人之美。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研讨,将情境素材选取的伦理逻辑要求切实转化为日常的备课和教学实践的基本思维逻辑,才能真正将之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的方方面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徐美楠.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情境教学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2.

[2]李金华.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素材的选择和使用探讨[J].读写算,2021,(11):167-168.

[3]林凯丽.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素材及其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4]汪国英.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