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分解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分解课

文星

柳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545002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分解课”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孩子们提炼各小组需要研究的主题。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分析思考,并提出问题,通过“删除、合并、留存”的方式梳理问题,提炼主题。

【关键词】选题指导课 选择主题 激趣 提问 筛选 提炼主题

引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分解课”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孩子们提炼各小组需要研究的主题。通过一节节主题分解课让孩子明白自己可以通过对问题的梳理得到想研究的主题。 那么,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分解课呢,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分解课要在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下,有一定的指导模式才能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有效。下面就“主题分解课”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根据实际,选择主题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因此,活动主题的选择应注意以下三点:

1.小——小中见大, 切忌眼高手低

如果主题过大,又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相反,如果在确立主题时切口从小处起,学生就会感到容易操作。老师指导学生选择主题时,更应注重生活中的细微问题和猜测。如我们工作室老师的“零花钱的调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让‘视’界充满光明”“家乡水果知多少”等,都和学生的生活细节有关。活动主题应避免“大而空,大题小作”的弊端,宁可做到“小而深,小题大做”,使研究为学生现在和将来的幸福生活服务。

2.近—— 贴近生活,切忌天马行空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生活实际选题,选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易于激发学生已有的经验,易于引发学生的思考,易于激发探究的欲望,也易于学生去操作,进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例如,我们工作室团队选择了《揭秘回南天》这一主题,就是将课程资源跟我们柳州的地域文化特色、时令节气特色进行结合的一个整合课堂。这是基于柳州特殊地域、特殊生活、特殊气候的一种主题研究,它来自于柳州的生活实际,学生可以看得到,摸得着,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观察生活现象,积累生活常识,解决生活问题。

3.趣—— — 趣中求知,切忌生拉硬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例如在我校的《“蘑”幻“菇”事》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兴致高昂,填写了菌菇认养申请,在认养仪式上领取了属于自己的菌包,带回家种植并观察。他们在种植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点,有的去研究菌菇的种类、有的探秘菌菇的各种做法、还有的直接进行每日观察,写起了菌菇种植的观察日记。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他们收获颇丰,有手抄报、思维导图、食谱、观察日记等等,学生还带了自己做的蘑菇,开起了美食鉴赏会。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在主题分解课中,教师要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可以利用图片导入、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悬念导入、生活导入、谈话导入等其中一种或多种方式,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经验和积累,激发学生多元思维,为问题的提出做好铺垫。例如,在《揭秘回南天》这一课中,我同时采用了图片导入和悬念导入的方式,用发霉的橘子和衬衣,设置悬念:到底为什么它们会发霉了?燃起学生研究的欲望,让学生达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情景,从而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在《传统节日》这节课中,我则采用了视频导入的方式,精心挑选了一段小视频,视频虽短,但涉及清明节方方面面的信息,如清明节的气候、食品、习俗……在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为后面问题的提出做好铺垫。游戏加谈话导入的方式,则被我用在了《玩具乐园》这一活动中。一个装着不同玩具的百宝箱,随手掏出一件,说说它的名字,并当场玩一玩。当悠悠球被掏出来,展示的同学玩得风生水起,大家看得目不转睛,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购物的学问》这个活动中,采用图片和生活导入的方式,先出示菜场、小卖部、超市、肯德基四处场所的图片,问:你去过这些地方吗?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激起了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都抢着说自己购物经历。工作室一位小伙伴采用桂柳话童谣导入《有趣的方言》更是厉害,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连我们老师都精神一震,忍不住心里默念起来。

三、分析思考,提出问题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但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问题想问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各种问题的提出才“水到渠成”。例如,我在《揭秘回南天》中,通过一段有趣的小视频《南方的回南天》,屋里成了水帘洞、黑板冒出了水,窗户成了河床,这一个个看起来夸张却是真实的场景,引起了学生的共鸣,看的时候,底下的孩子不住的点头,还有的孩子忍不住说出声来。学习《美丽壮乡》时,在《壮乡歌舞》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后,我立即出示几幅广西特色图片(山水、建筑、美食、歌舞、服饰),让孩子知道原来我们的壮乡还有这些美丽的地方,为家乡感到自豪,并暗暗的引导孩子们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思考并提出问题。

四、梳理问题,提炼主题

有话可说,有问题想问的氛围已经有了,学生提出了很多想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杂乱无章,可能会有重复,可能有的问题研究价值不大或我们能力有限无法研究。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进行筛选问题的指导。首先,将重复的问题合并。如“回南天食物变质怎么办?”“回南天衣服不干怎么办?”“回南天衣服容易发霉怎么办?”和“回南天怎么样才能蔬菜不腐烂?”其实都是在说“回南天的防潮攻略”,这样就可以合并在一起。其次,研究价值不大的问题我们可以删除。如“什么是回南天?”这样的问题就没有研究价值。最后,还可能有些问题我们能力有限,无法研究。则可以让学生将问题存入问题银行,等长大一些,能力强一些的时候再研究。

另外,在提炼主题时,可以提示学生找一找这些问题条有什么共同点?例如,在《舌尖上的广西》中,让学生利用关键词表达(地域特点、文化、家乡菜、特产)。引导学生将关键词通过加前缀或者后缀的办法,归纳主题。(美食的地域特点/ 美食中的文化/ 学做家乡菜 )在《美丽壮乡》中也是如此,引导学生通过加后缀的方式,归纳主题。(壮乡的名人/壮乡的故事/壮乡的建筑/壮乡的美食/壮乡的歌舞/壮乡的服饰)

五、选择主题,重新分组

提炼主题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组建活动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主题,并组成一个小组。为了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般可以采用学生现场换座位的方式重新组组,也可以在开课前发名条,采用上黑板贴名字的方式。让学生站起来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让学生流动起来,更能让学生进行思考,做出从心的选择。

六、教师总结,布置任务

主题分解课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回顾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任务。学生则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自己的收获,这份收获可以是知识上的(如学会了用删除、合并、留存的方式筛选问题),也可以是情感上的(如通过这节课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魅力,我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骄傲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Z].2017

[2] 张华,仲建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框架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8

[3]陈时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南与案例.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

[4]凌一洲,谢 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8

[5]刘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重视主题选择 [J]. 中国教育学刊,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