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学党建指导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新时代中学党建指导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

宋靖宇

抚顺市第十二中学  113000

摘要:新时代发展过程中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推动着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同时也对中学生自身思想政治觉悟起到塑造和培养作用。本文针对新时代中学党建指导德育工作的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希望能够帮助学校管理人员在实际的教学形式和内容优化过程中引发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中学;党建指导;德育工作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国家对于中小学生的德育培养问题再次提出新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发展背景影响下,学校管理人员应当深入挖掘党建指导工作的核心内容作为德育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向,通过全面优化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做好铺垫。

一、新时代中学党建指导德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领域都在与信息化技术进行着更加深入的融合,再加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化影响,导致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在线上互联网的媒介传播下形成了更加明显而剧烈的变化和影响。这样的实际情况也造成了西方国家的文化思想和观念开始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在新时期的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并且与我国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产生了剧烈的冲突。这造成了中学生自身在广泛复杂的思想观念裹挟下产生了更多的迷茫,并且对自身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和负面影响。[1]除此之外,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也削弱了党建工作开展的整体效率,并且在中学院校当中组织架构相对薄弱的德育教学工作当中尤其产生了更为明显的影响。

(二)中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逐步由规模扩张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阶段,国家对于中学生的教育引导更加偏向于以德育教学工作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但是由于这样的发展阶段仍然处于转型和起步过程,因此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际问题。第一,多数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当中,在进行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这样的实际问题造成了党建指导的德育教学工作不能够踏实有效的落实在实处,经常出现流于表面的教学隐患问题。[2]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往往采用传统的引导方式,这造成了形式和内容的单一性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还会造成学生对于德育教学工作的抵触和抗拒心理。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变化趋势

与过去的中学生心理发展趋势不同的是,零零后中学生广泛生活在互联网环境下,不仅是互联网的原著居民,同时也将互联网作为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信息接收途径。这样的时代发展背景不仅影响着中学生自身拥有更加活跃的思维和知识视野,而且自身的个性发展,需求鲜明而多样。这样的实际情况也造成了中学生群体更加依赖线上的交流和互动,在线下的实际沟通过程中存在着各个维度的消极情况。例如一些学生群体更加关注自身的个人利益,因此缺乏对班级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另外一些学生则过分追求线上信息的获取,但是对于线下的基础性学习内容却产生较小的兴趣,最终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学习成绩,而且也容易受到互联网复杂因素的影响。

二、新时代中学党建指导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究

(一)有效加强师资德育教学质量

教师作为党建指导德育工作的开展核心,同样也是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重要途径。为提升中学党建指导德育工作的开展效果,学校管理人员应当首先针对教师团队的德育教学工作和岗位素养能力进行全面优化。首先,教师应当针对自身的德育教学理念进行有效优化,不仅能够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加强自身的党建内容基础积累,而且能够为后续的德育教学工作开展起到重要的方向性指导作用。[3]其次,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当加强自身的教学责任感,不仅能够针对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长期稳定的耐心引导,而且也能够将学生未来发展的积极引导,作为自身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从而更好地坚守自身的师德。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更好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也应当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和网络素养水平,与学生建立多元化的教学引导基础,也能为提升德育教学工作的信息化发展起到深远的铺垫作用。

(二)有效突出德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性

教师在进行党建指导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当有效突出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教学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自主性探究来加强思想活动和认知意识的全面优化。例如教师应当摒弃对传统德育规章制度的言语引导,而是通过培养学生对于不同信息内容的辨别能力,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满足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4]除此之外,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广泛的实践活动来针对德育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认知,帮助学生将书本上的德育观念转化为身体力行的思想意志和自觉行为,并最终实现对自我政治认识的正确判断起到深远的影响意义。

(三)全面优化德育教学的环境氛围

想要引导学生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德育教学工作落实,就需要学校管理人员能够全面优化教学的环境氛围,不仅能够丰富和厚植校园的德育文化土壤,而且也能够通过引进社会的健康文化思潮来增加学生的思辨能力。除此之外,学校管理人员还可以开展多元化的人文社团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方面的服务意识,而且也能够为提升自身的精神文化建设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服务活动及情境教学有效开展,不仅能够更好的针对德育文化内容进行有效宣传,而且能够通过学生的服务过程来加强自身的集体意识和归属感。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国家和社会对于未来年轻人才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核心要求指导下,学校管理人员应当针对中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提升需求进行有效满足,通过将基础知识内容与德育教学体系进行广泛结合,并贯彻在广泛而深入的校园和社会实践当中。优化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模式,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程立春,倪洁.赓续红色血脉 培育时代新人——上海市奉贤区曙光中学德育工作实践探索[J].现代教学,2022(Z2):134-138.

[2]陈怀鹤,王宏建.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河南大学附中德育工作实践为例[J].名师在线,2018(05):4-5.

[3]武松.构建立体化教育模式 打造活动育人特色——汾阳市第四高级中学德育工作的实践和探索[J].山西教育(管理),2017(12):24-26.

[4]黄美春.育人为本 以德为先——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的认识和实践[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12):9-12.

宋靖宇  男    满族   1972.12    辽宁复县  研究生    副高级  单位:抚顺市第十二中学  113000

党建课题:新时代普通高中党建与德育相融合的实践研究

(2022年度辽宁省中小学校党建专项课 辽宁省教育工委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