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浅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张敏

(成都市西平小学校 成都市610107)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兴趣、启发思考,还能及时反馈知识的掌握情况,捕捉有效的教学信息,及时调控教学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提问  兴趣   思考   有效

纵观现在的课堂,很多教师都有这种感觉:学生上课举手发言不积极,课堂讨论气氛不热烈,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布鲁纳(美国):“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发探究欲望,还能激发思维,使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主动学习。因此,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今天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一、设计合适的问题

根据检测目标的不同,可将问题划分为两个层次:低级认知问题和高级认知问题。

低级认知问题是用来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一般不会引发他们的深入思考。而高级认知问题则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不唯一确定,促使主动思考。

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精心:不仅要注意难易程度,还必须问题明确,不能引起学生疑惑、误解和猜测,还要充分估计学生的答案,准备对策。

二、把握合理的时机

教师在课堂上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问,才能使教学灵活有效。

1、学习情绪需要被激发调动时。教学一开始,学生情绪大多处于平静的状态,想让学生马上进入本节课的情境之中,就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导入,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2、探讨新知识时。在学生尚不明确新知时,代表性的问题可以指明学生探究的方向,突出重点。

3、研究目标不明时。在学生的学习出现盲区时,及时的问题可以引导、启发学生,开启他们的思维的闸门。

4、自我学习感觉满足时。当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快要完成或已经完成的时候,拓展性的问题可以启示他们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但是,教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能随便提问,更不能为了惩罚学生而问问题。

三、讲究科学的提问

科学的提问要注意七个讲究,才能使得问题可伸可展,可收可放,达到满意的效果。

1、讲究目的

课堂提问要讲究明确的目的,提问必须为教学要求服务。备课时就要考虑提问的目标:是为引出新课?还是为前后联系?尽可能保留目标明确、有实际意义的提问。

2、讲究启发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能激发他们去积极探索,促使知识内化。

3、讲究逻辑

提问必须按照教材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活动顺序进行,讲究逻辑:问题做到环环相扣,解决做到循序渐进,否则就会造成学生的思路混乱,影响正确的思维方向。

4、讲究针对

提问不仅要针对教材,还要针对学生。提问时要紧扣教材,针对教学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处提问,抓住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提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5、讲究适度

问题的设计应难易适中,不仅要有广度、深度,还应有坡度。问题过难或过易,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只有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才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6、讲究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和思考。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新颖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讲究创造

创造性的数学问题,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还能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品质

四、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因此,问题应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机会应平均分配。

1、忌偏爱

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只喜欢向优生提问,不愿意向中差生提问。根据调查:各种基础的学生都有答题的愿望,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认为提问是教师信任的表现,要求一视同仁。偏爱会使提问失去魅力。

2、忌惩罚

个别老师将提问作为惩罚手段,专门收拾心目中的“差生”。答不上,罚站,罚作业,罚劳动,甚至全班,惩罚破坏了教学和谐的美,使得师生对立。惩罚使提问变味。

3、忌讥讽

提问时,亲切的语言、热情的态度、轻松的气氛都将消除学生的紧张和压抑。对差生,绝对不要用“这么简单都答不上,真笨”之类的话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应以鼓励的语气提问,用赞许或肯定的口吻评价,忌讥讽。讥讽是提问的敌人。

4、忌齐答

齐答不能促使学生独立思维,易造成假象,使信息反馈失真,影响教师的判断和矫正。当然,更不能将齐答式误为启发式,一堂课齐答到底。齐答使提问黯然失色。

五、中肯的评价

中肯的评价可以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学习的兴趣,能鼓励和督促及时的消化和复习,还能优化原有的认知结构。因此提问中的评价,应做到:(1)以表扬为主;(2)鼓励求疑;(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4)鼓励学生积极评价。

当然,提问时还要面带微笑,切忌态度生硬。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都可能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不耐烦、训斥、刁难,会使学生惧怕、回避,甚至生厌,阻碍教学进程。相反,则增强信心,使思路清新,回答准确。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果提问能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状态,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不断产生。课堂提问才会真正的做到有效,课堂才会成为学习的乐园,课堂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严永金《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 西南师大出版社

2、吴慧燕、王敏婕译《有效管理你的课堂——小学教师的课堂管理(第七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刘显国  《课堂提问艺术》 中国林业出版社 

4、杨九俊 《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

5、http://teach.suqian.gov.c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