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Python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高校Python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钟小云

武警警官学校  四川  成都  623100

摘要: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必须要注重其信息素养的提高。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主要场所,必然要高度重视与互联网相关的课程的有效实施,同时在教育体制改革深化的背景下,应当积极推动相关课程教学的创新与优化。目前高校Python课程教学中存在学生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弱,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教学占比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基于此,本文篇主要探讨了高校Python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以期可以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Python课程;混合式教学;教学实践

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领域的变化十分显著,基于信息平台支持所展开的线上教学备受人们关注,且也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尤其是在疫情发生的当下,各大学校更是积极展开在线教学形式,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以缓解疫情给教育事业带来的冲击,同时也掀起了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场学习革命。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善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的不足,引领学习者的学习层次深入,适应当代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从而保证学习效果的提高。高校Python课程是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和互联网紧密相关,因而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Python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必要。

一、高校Python课程教学现状

Python课程在绝大多数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属于选修范围的内容,其教学模式往往是由教师在课堂授课或者是由学生课下自主展开上机练习,本质上仍然属于接收式教学,因而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这类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是由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学习非常依赖教师和课堂,状态极其被动,且缺乏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作为一门相对专业的计算机课程,Python语言知识非常基础,但也非常复杂繁多,对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而学生在这样被动接收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很容易存在重视理论和语法,忽视实践和应用的情况,无法发展其自身的编程思想和抽象逻辑,因而学生可以做到看懂程序,但无法做到迁移应用,写出程序。在应试教育的客观环境下,我国绝大多数学生尽管进入到高等教育阶段,依然不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如果依然课堂上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高校Python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

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整合,构建起两种教学形式灵活组合搭配的教学模式,由此引领学生的学习由浅至深。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目的,不简单是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在线平台进行学习,也不是让教师把重心放在建设数字化的课程资源上,更多的是让学生的学习深度提高。因此,在高校Python课程教学过程中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路如下:

(一)指定平台,整合资源,做好准备

要展开混合式教学,首要需要教师确定指定的学习平台,慕课是当前我国大学生使用的最常见的在线学习平台,此外还有网易公开课、学堂在线、腾讯课堂等平台。教师在确定在线学习平台后,课前要精心做好准备工作,用心筛选平台中与Python课程有关的资源。比如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的《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使用人数较多,课程质量佳,就可以作为教师的授课素材。课前教师要针对该课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读,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同时在把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包括课堂训练、讨论问题以及课后作业。

(二)自主预习,课堂互动,集中指导

在正式授课之前,教师还应当通过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发布预习任务,以强化学生的自主预习。学生根据教师所发布的学习任务登录指定的学习平台,根据教师要求观看相应的课程视频,完成课程中包含的问题思考和练习训练。教师可以基于平台展开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接收学生的学习反馈。在学生完成了课前预习工作后,教师就可以展开线下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针对自身的线上学习过程和成果制作相应的PPT报告,经由小组商讨选择一名代表上台陈述本组的学习成果和收获,反馈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则整理学生的问题,在课堂上为学生做集中讲解,从而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障碍。

(三)组织实践,强化应用,发展能力

学生学习Python课程的目的是强化其应用,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因而教师在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然要有意识地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强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在在线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练习训练的机会,多多为学生整合平台中所有的题库资源,为学生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训练题,鼓励学生进行上机编程训练。而在线下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展示学生的训练成果,并邀请学生来公开讲解自身的练习思路,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训练印象,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检视自身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有机配合,可以保证学生的听课及训练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四)完善评价,贯穿全程,总结反思

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还包含评价,评价必须要覆盖线上和线下教学,全程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有机结合。教师既需要及时接收学生的学习反馈,同时也要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在线学习平台或者其他小程序上的一些测试训练就可以作为反馈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根据反馈结果来看到自身教学工作的不足与优点所在,从而进行调整,让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在线学习平台还可以将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做好及时的记录,并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纳入到对学生的期末考评当中,因而可以让学生建立对自身Python课程学习更客观的认识。当然教师除了要依靠在线学习平台实施对学生的科学评价之外,线下教学活动中,更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只有做好对学生全面客观的点评,才能真正让学生和教师都有所收获。

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Python程序设计课程借由当前的各大在线学习平台来构建起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整合传统线下教学和在线教学的优势,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化其自主学习训练,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高校教师必然要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提起信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宝,宋权华.基于“优慕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以“Python数据分析”课程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2,36(04):459-464+470.

[2]李潜,高贤波,陈慧玲,肖二钢.混合式教学在《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2):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