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隐形负债的成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1
/ 2

地方政府隐形负债的成因及对策

白雪

河南郑物实业有限公司450000

摘要:近几年,各地政府为加大基础建设投资以及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在积极地进行债务融资。虽然地方政府债务对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负债风险。债务的借、管、用、还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此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家的债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各地的政府债务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以,对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的原因和应对措施进行深入的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地方隐形债务的成因和对策进行探究,以期待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方政府;隐形负债;成因

一、地方政府隐性负债相关概念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政府或其下属部门的财政部门根据有关法规或契约精神向政府部门借款所形成的债务。其中,作为债务人的地方政府要及时还款,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借款和还款。通常,地方财政赤字是衡量地方债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隐性负债的是一种很难被发现的负债,而且没有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其主要特征是:①对地方财政部门的未偿还债务偿还;②国家对地方商业银行的援助;③清理非国有企业的负债;④财政赤字和下级政府负债;⑤因违法经营而造成的政府资金损失负债;⑥超常规的自然灾害和紧急情况而产生的负债。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由地方债券和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组成。它的发展状况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概括:①各级财政矛盾不断出现;当前,由于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不同的政府层级,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地方政府负债规模与风险程度的差别。②地方政府的大量负债,具有大量的投融资平台。③地方政府负债状况不明朗、管理不到位[[1]]

二、地方政府隐形负债的危害

我国地方政府目前存在着财政收入差距较大、投融资平台虚增、入不敷出、财政赤字严重、隐性负债增多等问题。在投资上的误导,导致了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脑壳工程等项目的大量涌入。这不仅会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和工作,还会对地方财政、行政机构的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地方政府债务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政府负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和推动一个地区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例如交通、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的负债,对破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有一定的帮助,对上学难、看病难问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然而,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负债规模过大,增长速度过快,负债负担重,债权人多而复杂,管理不善,监管不力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对我国的负债造成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部分地方政府随意举债,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财政资源分配的困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果地方政府不能合理的分配资金发展经济,负债问题势必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从而导致债务问题的长久得不到解决。而且,地方政府的负债风险一旦爆发,很多工程都会中途夭折,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会出现停滞。更严重的是,若涉及到民生保障的必要支出,也有可能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地方政府债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隐患,一旦处置不当,将会导致严重的金融危机,影响到当地政府的公信力,进而影响市场经济的诚信。因此,严重的地方政府隐形负债严重地损害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的建设[[2]]

三、地方政府隐形负债的成因

(一)经济制度层面

全球金融系统在2019年出现新冠疫情后,不可避免的对各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冲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导致了公司的利润下滑、地方税收的降低。与此同时,由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措施,各地政府加大了相应的配套投入,使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经济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长期存在的,经济危机发生后,我国的财政资源由上而下,基建贷款增多,造成了财政资源的短缺,财政收入的矛盾日益加剧。各地政府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都在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于是许多工程相继开工,但是超过了政府的承受能力,最终导致了巨额的债务。同时,我国的金融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由于行政制度的不合理,势必造成财政收入的冲突,因此,必须通过大量的借贷来解决这一矛盾,从而使地方政府的债务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增长[[3]]

(二)政治建设层面

法律规定,当地政府不得开列财政赤字。目前,我国《预算案》规定,地方政府不应在未规定的范围内开列财政赤字,而在正式、合法的地方融资渠道相对狭窄,这就导致地方政府出现融资难的问题。其次,我国政府对债务管理的法规不多,且缺乏约束,地方政府融资易出现不规范的现象。我国自1994年开始实施分税制改革后,由于缺乏对债务管理的了解,导致了地方政府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长期以来,国家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都采取了一些支持的措施,比如:公路、水利、养老、饮水、农业保险、廉租房等,但几乎所有的项目都需各级政府配套安排资金。道路畅通工程,国家对公路建设的补贴是60%(不含基建),但实际上,超过50%的建设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而且要在项目的建设和自筹资金到位后,才能启动。这一“钓鱼式”的支持政策,使得贫困地区的财政陷入了“不配套、不能办、无经费”的窘境。一些配套工程必须通过借贷来筹措,以免丧失其上级的财政扶持。

四、解决地方政府隐形负债的措施

(一)宏观制度层面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继续落实,为当地政府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同时还要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对隐性债务的形成与转换进行制度上的制约。除此之外,金融系统的改革要进一步深入。最后,深化银行机构改革。要加快改革投融资体系。对行政体制进行改革。

(二)地方政府自身建设层面

地方政府对负债的控制非常严格。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来源很多,债务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对政府债务进行有效的调控已是当务之急。一是要对政府投资模式进行改革,对无法保证收益的项目,要采取补贴的形式,以促进其发展。二是严禁政府机构私自借贷。政府要加强对政府项目的投入,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不要超过资金的承受范围。要积极应对不良贷款,要积极应对。要加大地方政府的经济总量。当地政府要制订一个全面的债务偿还计划。要积极拓展债务融资渠道。强化干部队伍的思想和作风。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积极学习和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使之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降低政府的负债,减轻国家的债务。建立健全区域公共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在风险预警体系中,必须从上而下分层进行分级管理,并结合当地的具体国情,制订相应的偿债计划,并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控制其债务规模。

(三)应建立完善政府融资平台运行机制

根据总量控制、统筹均衡的原则,根据当地的重大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资金规模、期限、方式、用途等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资金的可承受性。为了保证融资规模、融资成本、融资结构、融资时限等方面的协调,“政府”融资和融资的运用要列入财政预算,并报市人大批准。规范融资流程,严格按项目融资需求,分期的进行融资,防止资金浪费。要坚持政府的统一决策、严格的经营、依法行政、强化资金使用和管理,保证基金的使用和管理,保证基金的使用和管理,使基金的运行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有效。

五、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政策的实施,各地各级政府纷纷搭建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各种方式筹资,加快了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增大,其风险日益增大,其治理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对地方政府负债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与预测,并制定出有远见、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就显得尤为紧迫。

参考文献:


[[1]] 郭再欣.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与化解[J].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2(12).

[[2]] 包青.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1):6.

[[3]] 曾利华.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J]. 2021.

作者简介: 白雪 1989.6 女 武汉 汉 本科(双学位) 中级会计师 河南郑物实业有限公司 研究方向: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