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和林加拉语动词时态表达法特点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浅析汉语和林加拉语动词时态表达法特点对比

李雨蒙,王晓龙

河北外国语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20

摘要:语言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艺术。通过语言可以表达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也能表达人们的态度与信仰。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是,任何语言相比较,我们都可以发现相同的规律,语言之间存在着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语言的探索就变得有趣起来,本文通过查找大量资料,经过认真研究,对汉语和林加拉语动词时态表达法特点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汉语;林加拉语;动词;时态; 对比分析

一、引言

汉语和林加拉语从属于不同语言体系。汉语从属汉藏语系,而林加拉语从属班图语支。两种语言在动词时态表达法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形式与特点。汉语作为中华人民的母语,在日常及书面表达时态变化时,动词往往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其主要体现在时间名词、时间副词和动态助词的运用上。林加拉语作为外国语言,在时态变化的表达方面与法语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动词自身的变化来表示不同时态的语言环境。但是相对于法语而言,林加拉语的动词时态变化规律是简单且容易记忆的,因为法语的严谨,其动词变位要从性数配合、时态统一、词语搭配、主属协调几方面进行考虑从而进行变化,而林加拉语只需要根据时态对动词进行变化。

二、汉语和林加拉语在时态表达上的相同点

汉语和林加拉语共同点为:都包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将来时这四种不同的时态。过去时指已经发生的动作和事件,现在时指当前发生的动作和事件,现在进行时表示说话当时正在进行的动作与事件,将来时是指尚未发生的动作和事件。

三、汉语和林加拉语在时态表达上的不同点

通过对汉语和林加拉语相同点的对比,我们可以轻易发现汉语与林加拉语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时态表达中动词的变化。无论在哪一种时态中,汉语的动词都不会发生改变,在汉语的日常及书面表达中,中国人常常利用时间名词、时间副词及动态助词(着,了,过,完)对当时所处的时态语境进行修饰。林加拉语则需要通过动词变化来表示当时所处的语境的时态。但是林加拉语学习者并不需要特别担心,因为相对于法语的动词变位,林加拉语动词时态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并且是十分容易掌握的。

例如:动词原型  Koloba  

1、过去时态,去掉动词原型“ko”之后加后缀“-ki”。

Na lobaki mama na ngai azali malamu.

2、现在进行时态只需在动词前加zali。

Na zali koloba mama na ngai azali malamu.

3、一般现在时态,去掉动词原型“ko”之后加后缀“-ka”。

Na lobaka mama na ngai azali malamu.

4、将来时态,直接保持动词原型。

Na koloba mama na ngai azali malamu.

由于林加拉语发音习惯与汉语发音存在差异,所以在林加拉语表达时,动词原型在句子中一般情况下,都会进行一点小变化。因为大多数的林加拉语词都是以 a结尾,所以在句子中,通常会把“a”变为“i”

例如:动词原型 Kozala 是;有;在等

Na zali malamu.  我很好。

Na zali na motuna moko. 我有一个问题。

四、汉语和林加拉语时态表达形式与特征的差异

(一)汉语时态表达的形式与特征

1.汉语一般来说包括过去、进行和将来三个时态,常常以“了”、“着”、“将”等动态助词放在动词前、后表示时态变化。“了”相当于林加拉语的过去时态,表示已经发生的动作和事件,作为过去时态的助词必须紧跟动词之后,作为语气助词必须处于句尾。“着”相当于林加拉语的现在进行时态,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将”相当于林加拉语的将来时态,表示尚未发生的动作和事件。

例如:

(1) 小杨已经读了书。(一般过去时)

(2)小杨正在读着书。(现在进行时)

(3)小杨将要读书。(一般将来时)

2.汉语中也有一些时间概念的名词、副词、助词来表达动作发生的时间从而表示时态。表达过去时态用“昨天”,现在时态用“此时”,将来时态用“明天”等。

例如:

(1)昨天,我去看了这部电影。(一般过去时)

(2)此时,房门被人打开了。(现在进行时)

(3)我打算明天去公园。(一般将来时)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无论在何种时态中,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本身没有任何变化的。

(二)林加拉语时态的表达形式与特征

1.林加拉语时态的表达是根据不同形式的谓语动词及时间状语来体现,其主要变化为动词本身及助动词。根据林加拉语与汉语时态的相同点,我们可以得知,林加拉语并没有十分繁琐的时态。它共有4种时态,分别为过去时态、一般现在时态、现在进行时态、将来时态。

2.动词本身发生变化来体现时态的变化,动词自身的时态变化包括动词原型、现在进行时、过去时、将来时。

例如:

(1)Na kokende na zando monene.(动词原型表示将来时态)

(2) Na kendeka na zando monene.(动词加ka表示一般现在时态)

(3) Na zali kokende na zando monene. (动词原型加zali表示现在进行时态)

(4) Na kendeki na zando monene. (动词加ki表示过去时态)

通过对汉语和林加拉语的动词时态特点进行比较与对比,可以发现汉语在时态表达上不涉及动词本身的变化,是借助于一些动态助词或其它带有时间性色彩的词语进行表达,在语法上相对容易掌握。林加拉语则需要通过自身动词的变化来体现时态变化,通过上面动词的时态变化,我们可以很轻松的发现规律,所以在学习林加拉语时态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死记硬背,应该发现规律后进行总结,这样会使语言的学习变得有趣且不枯燥。时态表达手段的形式与特征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更好领会、掌握并运用好这些语言。本文只是谈论了汉语和林加拉语这两时态表达的对比研究,还需要做进一步地研究分析以更好地将两种语言的特征展现出来。

结语

本文主要是从动词时态表达法特点的角度来进行汉语与林加拉语的对比研究,通过本文的写作,可以帮助中国的林加拉语学习者深入了解汉语和林加拉语的动词时态表达法特点,加深他们对两国语言的共同点和差异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为林加拉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希望能够帮助其他的林加拉语学习者进一步了解两国动词时态表达法的差异、文化内涵等,并通过动词时态表达法特点的学习认识到两国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国家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为以后的林加拉语学习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刘玉琴.浅谈汉英法三种语言时态表达手段的对比[J].成功 (教育) , 2009, (1) .

【2】郑贞爱.法语和汉语时态的对比分析[J].松辽学刊, 1999, (2) .

【3】罗恒;方开罗.汉语、英语、法语时态指示词比较[J].双语学习,2007,(09):160-161.

作者简介:

李雨蒙,女,2000年出生,满族,河北承德人,本科在读,河北外国语学院德法语言系学生。

王晓龙,男,2000年出生,汉族,河北承德人,本科在读,河北外国语学院德法语言学院语言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