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初中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尹黎力

重庆市巴南区教师进修学校    401320

摘  要:项目化教学特征明显,一般具有特定项目主题、强调活动实践性、学习方式开放、学习过程富有探究性。本文以项目化学习内涵及应用价值为立足点,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为例,为初中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进行实践探索和思考,为课程改革提供动力。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项目化学习

2022年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教学应当围绕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充分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具备问题初步解决能力和一定熟悉合作探究能力,还能积极践行信息社会责任。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兼顾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创建多样化项目情境,构建融合学科基础知识、技能、计算思维等实践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项目化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1 项目化学习内涵及应用现状

所谓项目化学习,是基于明确目标和教材内容,以学生兴趣为抓手,设计组织的一项富有吸引力、真实、复杂的问题、任务或活动[1]。通过学生实际参与,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问题解决和合作探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换言之,项目化学习是一种突破了传统课程教学限制,强调学习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以“做中学”为理论基础,升级优化具有前瞻性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常见项目化学习流程过于繁琐,耗时长,程序多。初中生所要学习的学科较多,在一门学科中花费的时间有限,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正向反馈,长时间的项目运行,也会使学生产生目标分离感,不利于学生学习,继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仔细研究项目化教学内涵及特征,积极发挥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优势,将两者有机融合,结合学情,设定适宜时间范围和任务难度,科学计划、组织和控制项目进程,合理利用既定资源,充分发挥项目化学习优势。

2 初中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探索实践

2.1 解析项目组成要素,明确整体设计思路

基于项目化学习要求,发现项目化学习主要由项目内容、活动、学习共同体、情境和成果组成。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项目内容主要是课程标准中内容要求及教材,并借助现实生活和真实情境适当融入多学科知识;活动主要是基于某个主题或复杂问题制定学生应用的技术工具和学科知识;学习共同体,包括学生、教师、其他助学者及数字化资源;情境,借助信息技术和物质实体构成的支撑学生探究学习的虚拟环境;成果,学生学习阶段性成果,如视频、图片、报告等,以及问题解决能力、计算思维、合作交流能力等。以上组成要素为基础,遵循“玩中学,做中学”理念,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将学生必须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分散至项目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提升学生实践能力[2]

例如,在“数据的计算与分析”“数据的图形化表示”中,教师可设计“人口普查宣传”主题项目,以“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获取、整理和分析数据,形成数据报告,了解国家人口普查的目的意义,相关政策制定依据。为使学生更易理解数据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师以“银发经济”为探究主题,组织学生观看微课,查询相关资料,捕捉人口结构数据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以“银发经济”为指引,要求学生分类汇总、整体、制作相关图表,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获取数据隐藏价值,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探究“银发经济”起源、现状及未来发展,了解我国老龄化趋势及国家政策保障,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通过该项目化学习,最终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这对学生学习成效提升和未来发展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2 科学规划项目内容,严格把控项目过程

在初中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实施中,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学情,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以4~5人为一组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针对项目核心内容和目标,科学规划项目环节,实行差异化教学[3]。为充分发挥项目化学习价值,教师应当严格把控项目过程,以“VB可视化编程的方法”为例。首先,确定项目目标,即掌握VB嵌套循环语句格式,了解嵌套循环结构中内外循环各自功能,能利用变量表示循环语句;通过项目学习,掌握自主分析和分解复杂嵌套循环结构程序设计问题能力,寻找其中规律,并利用变量表示数量关系,形成一定计算思维。教师需根据教材内容编辑教学方案,以基础知识学习为目标,集合实践活动、反思活动,确保学生掌握信息处理方法。

其次,教师明确项目学习任务,制作猜数小游戏、乘法表绘制、特征性数字找寻与排列,并提供相应任务说明、任务界面、任务要求及完成流程等。小组仔细讨论项目资料,集体讨论选定项目主题,制定行动计划和最终作品形式。

然后,各小组观察项目任务最终成果,根据互动视频及提示完成互动操作,了解在完成项目期间需要使用哪些控件和对应功能代码。针对代码设计中一些难以理解的程序语句,可借助互动视频中资源链接找到对应学习单元,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小组成员借助软件、素材文件完成基本界面设计,输入项目代码,并对项目进行运行检查,逐一修改调试,直至成功运行,成功命名后发送给教师。教师一一查看小组成果,并借助课堂时间进行展示和讲解,与小组一对一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完善项目成果,进而优化个人学习方法。

2.3 应用多种评价方式,合理反馈项目成效

课堂教学评价是反馈项目成效重要途径,教师要尽可能避免传统教学评价中“重教轻学”“重个人轻集体”“重结果轻过程”等误区,对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小组集体表现等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进行适当过程建议和指导。其中,过程性评价,以小组成员项目完成期间具体表现为主,如积极性、合作性、参与性、纪律性等,要求学生自评和互评,对学习过程进行整体反思,总结相关经验。结果性评价以学生个人综合素质为主,如项目成果作品完成情况、教师问答情况等,从基础学识、实践技能、核心素养等为评价指标,关注学生不同素质和能力提升情况,并根据实际教学特点确定评价主要方向和次要方向,促进学生有效成长。

3 结束语

总之,项目化学习是提升学习成效、强化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2022年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积极创新教学形式,明确项目化学习构成要素,科学规划项目方案,严格把控项目实施过程,并进行合理教学评价,多方着力,切实将项目整合于课堂教学,实行有效项目化学习,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滕和国. 项目化教学,构建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新模式[J]. 学周刊,2022,(16):75-77.

[2]陈怡韶.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2):137-142.

[3]李翔.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项目式学习探讨[J]. 华夏教师,2022,(10):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