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数乘法教学中加强建模训练例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1

在分数乘法教学中加强建模训练例谈

齐四维

湖南省宁乡市金砺小学  

  2022年第三版课程标准正式颁布,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有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在课程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数据分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学建模、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这些领域是当今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根据实际问题来建立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来进行求解,然后根据结果去解决实际问题。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人们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作表述来建立数学模型。(网摘)

  今结合人教社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这一章的一个例题(第13页例题9),谈谈如何落实数学建模训练。

  【例题】人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因年龄而不同。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为了表达的简捷,后面使用“心率”一词。)

  一、要注重阅读例题获取信息,加深数量之间的理解

  解答问题,最重要的是读懂题意。所以,教师要布置任务,让学生主动阅读例题,获取必要信息,重点找出描述数量关系的句子,分析其意思,弄清数量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为抽象数学模型打下认识基础。

  这道题阅读理解必须弄清楚如下四个层面的信息:

  青少年心率是多少?(每分钟75次)

  要求的是什么?(婴儿心率)

  婴儿心率和青少年心率有何关系?(比青少年心率多4/5)

  多4/5怎么理解?(多的部分是青少年的4/5)

  对于上述信息,要做到每个学生都能说出来,都能进行分析和梳理,形成清晰、准确的认知,这是分析建模的基础。

  二、要借助直观图形,抽象出新的数学模型

  由于该题涉及的是“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的数学模型,容易与前面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模型产生认知障碍,所以教者要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并将“多几分之几”模型转化为“是几分之几”模型。

  要通过分析图形,找出解题模型。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学生很容易找出加法模型,即“婴儿心率等于青少年心率加上比青少年多的心率”。但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这个层次,我们还要让孩子运用分数思想,从整体角度思考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抽象出“婴儿心率是青少年心率的五分之九”,将这类“多几分之几”的新问题转化为前面熟悉的“是几分之几”的熟悉问题(乘法模型)。

  三、要注重深度思考,写出等量关系式

  在构建模型的基础上,要训练孩子概括等量关系的能力。在初学阶段,可以让学生先口述后动笔写出等量关系式,在学生比较熟练后,这一步可以逐渐省去。

  方法一:婴儿心率=青少年心率+婴儿比青少年多的心率

  方法二:婴儿心率=青少年心率 ×(1+4/5)

  除了这两种方法外,我们还要鼓励孩子追求更富创意的解题方法。这道题还可以用归一思想解题。把青少年心率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75÷5=15次,婴儿心率是这样的(5+4)份,即15×9=135次。该法等量关系式是:婴儿心率=每份数×总份数。教者可以引导学生把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帮助孩子搞清楚,这三种方法只是表现方式不同,在数理上是一致的。如把一个数平均分成5份,取这样的9份,也就是这个数的9/5,即用这个数乘9/5,这与方法二是一样的。

  数量关系式是学生列式解题的依据,所以要争取人人能说,个个会会写,不能虚化,这对提高全班教学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  要培养整体思维,简明列式并正确解答问题

  完成了上述这些研讨程序,最后,依据等量关系式写出算式也就轻而易举了。在列式计算时,作为六年级孩子,我们可以要求孩子尽量综合列式,把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单化表现,帮助孩子养成整体性思维,练就看问题、处理事务总揽全局的品格。

  建模能力培养是数学科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每节课都认真研究,真抓实干,这种能力的培养就会结出硕果,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建模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培养。                                   

202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