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提升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7
/ 2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提升策略

袁慧

750306阿拉善左旗第四中学

摘要:当今,随着我国教育的加快发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历史教学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切实体现历史教学的价值,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未来成长,也有利于历史教学迈向新的台阶。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提升策略

引言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举凡大千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无所不包。与初中所开各科知识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是相辅相成的。整合各学科知识,通过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以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但在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往往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课后又进行大量练习,学生学业负担沉重疲惫不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习效果差。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当中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优化课堂结构,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拉近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育活动中,要想培育学生良好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积极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拉近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时空观念,消除学生对探索历史知识的恐惧,能以最佳状态投入历史知识探索,强化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营造理想化的师生历史课堂。让学生独立得出“一带一路主要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一路”主要指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结论。通过展示视频内容,学生可以对丝绸之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教师要提出问题:“丝绸之路的前世是什么?”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拉近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大胆认识历史,走进历史世界,提高历史课堂活动的质量。第二,教师要创造历史教学情境,升华学生学习情感,历史最终属于人民的历史,教师必须围绕历史人物来讲解历史知识,深入学生的思考和感悟,比如,教师可以用“张骞与汉武帝异民”的教材壁画,让学生去猜哪个是张骞,哪个是皇帝,而联想离别时两个人的对话,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穿越历史时空,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教学情境中通过小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中国历史》视频片段,让学生围绕《张骞与西雨》视频片段去了解历史人物,为历史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深刻的感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

2设计多元化问题,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恰当的问题设计既有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又能无缝衔接各个知识点,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问题设计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操作层面上,应做到准确具体、富有趣味、层层递进和注重实效。教师在教学中设计适当的问题,可以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一般只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缺乏有效的沟通。而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设计多样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让历史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因此,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由浅到深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教授“中国历代变法变法”一章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实践的问题链,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中国古代重要的改革和改革有哪些?目的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近代中国改革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是什么?潜在的原因是什么?北魏孝文帝拓跋洪在祖母冯太后的支持下,实行工资制,倡导“均田制”和“三长制”,其历史意义是什么?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让学生对历史有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影视,比较探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优秀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涌现出来,而这些影视作品能够较好地展示历史内容。与传统教学相比,借助影视作品开展历史教学,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鲜活、生动。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历史影视作品,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体验和理解历史,强化形象思维的逻辑,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比如,在《抗日战争》的教学中,笔者就节选了电影《台儿庄血战》的片段,供学生观看。影片将战争的残酷夸张到极致,影片的配音也让人身临其境。笔者在观影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在《血肉之躯的长城》片段中表现出明显的情绪波动,尤其是当《义勇军进行曲》的前奏响起三遍时,很多同学都热泪盈眶。数百具尸体被铺成一条血路,谁是中国士兵的尸体,谁是日本侵略者的尸体,都分不清。学生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很多学生都流下了眼泪。整个视频播放完后,同学们的情绪还是没有平静下来。此时,作者继续向学生们讲解抗日战争的残酷和中华民族顽强的精神,让学生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历史。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影视作品的教学,直接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深刻感受历史,提高历史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比较影视作品和教科书内容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知识,拓展历史思维和历史视野。

4在教学中创设较为真实的情境

初中生与小学生不同,他们的思维发展开始趋向于成熟,甚至已经形成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然而在学习具有一定复杂性的历史事件时,学生可能无法深刻感悟,因此降低了历史学习效率,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造更多真实的情境。情境的建构主要结合每节课讲解的内容,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中,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历史知识,感受特定时空下的历史氛围。比如在七年级的材料中涉及到西汉建制与治世之日的环抱与教学,教师可以在网上找到一些西汉初期建制社会生产的信息,如沙漠化增加、流民增多,以及百姓处于荒凉境地,连皇帝出行的马车马都找不到同色,大臣出行只能乘坐牛车,社会经济水平也不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西汉早期建立的背景,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西汉早期现象的影视剧片段,创造真实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并提出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果你是皇帝,你会怎么做?”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去思考,然后介绍“文景之治”的重要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为“文景之治”内容的讲解铺平道路,让学生了解“文景之治”的原因,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历史解读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质。再如,在“太平天国运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情景喜剧的形式展示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历史事件,感受运动参与者的感受,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必要性,并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从而实现高效学习,使教学历史更有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基于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的责任,作为历史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认真做好教学当中的每一个环节,追求每一节课程的高效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促进历史课堂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玉生.试论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9(5):219.

[2]张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8(Z2):64.

[3]贺千红.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初探[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9(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