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品质课堂构建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品质课堂构建探讨

黄世健

东莞市清溪中学    广东省 东莞市    523660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技术发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始受到重视,为了教育改革的进一步落实,信息技术课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高品质课堂的打造,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因此,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该课程对初中生学习成长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关策略,旨在促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构建高品质课堂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教育;信息技术;品质课堂;课堂构建

引言: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现代化技术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其中教育行业将其纳入初中课程,启蒙学生信息技术能力,鼓励学生不断进行探索、交流与发展。而如今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课堂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氛围枯燥,致使学生失去了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能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品质的信息技术课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探索意识

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人民必备的生活技能,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的发展趋势。初中生好奇心旺盛,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立不仅能满足教育的需求,社会的发展,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就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而言,包含多种应用软件、编程技术的培养,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实现多种信息技术技能的开发,通过不同的代码口令,实施不同的程序应答,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就信息技术课程的形式而言,多为计算机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互联网资源,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在教师的教导下也学到了计算机的正确使用规则,有效规避了不良网络操作行为,促进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更好的发展。

(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知识丰富、操作性强、涉及学科多、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初中信息技术不仅包括计算机及其软件的规范操作应用,还涉及数学、英语、语文等多学科知识。各种代码是以英文及数字为主要形式,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程序的编写遵循数学推理原则,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促进了思维逻辑能力发展,互联网资源的理解则考验了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语文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品质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专业技能,完善教学准备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信息技术有初级的认识,但在实际授课中,由于信息技术不在中考范围之内,部分学校的教师对该课程的重视度不够,教师队伍专业性不足,没有最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因此,学校要加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准备,促进整体课堂质量的提升。

首先教师要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通过学校培训或者自行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等形式充分做好信息技术专业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师要做好扎实且全面的教学准备,树立备课意识,为高品质课堂奠定基础,如,在初中信息技术《神奇故事制造机》课程中,教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可以分被设置为学会屏幕输出信息、了解变量与赋值、学会键盘输入信息等,根据目标再设计教学模式,要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保障课堂教学效率,并在教授过程中不断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给予应答,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促进课堂质量的提高。

(二)优化教学设计,丰富课堂体验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开始引起关注,课堂上教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打破传统沉闷的课堂气氛,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关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同样也是构建高品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前提。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体验。

例如在八年级信息技术《妙笔生花——random 库的使用》的课程中,首先教师要布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即利用本堂学习的random 库使用知识,结合之前学习过的while循环语句,生成一张含有五位数随机验证码的图片,然后,在教师讲解完初步的本堂知识后,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教师就可以应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以组为单位,自行创建个性化的登录验证码设计。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及个性特点进行平均分组,结成小组后,学生就可以自主安排组员的学习任务,包括利用turtle库生成随机颜色的底图、底图添加数字的设计、完整的程序编写等,最后再进行小组成果展示。通过这样的小组学习可以有效加深对课堂知识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促进高品质课堂的生成。

(三)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较为常用的现代科技,为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拉近学生与信息技术的距离,教师就要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无处不在,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促进课堂质量的提升。

如,在八年级信息技术《走进python编程世界》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条件判断场景,打造贴近生活的编程世界。教师可以利用ITTOOLS教学平台,将书本知识分化成任务式的微项目,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各知识点。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自动测温程序演示视频,引出本课主题——助力抗疫,“绿码行”通行小程序。疫情的原因,健康码已成为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这样的编程主题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该设计把教材中的心率检测计算情景替换为学生更熟悉,逻辑更简单的日常测温情景,以降低学习难度,消除学生畏难情绪。之后教师就可以进行程序讲解,利用if等条件语句,构建绿码通行小程序,让学生学习会if单分支语句、双分支语句和多分支语句的应用,提高信息技术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增强了疫情防控意识和责任担当,有助于高品质课堂的形成。

结束语: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实用技能,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迫切的需求。因此,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就要加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做好课堂准备,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注重理论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打造高品质信息技术课堂,促进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自文.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学周刊,2021(02):47-48.

[2]朱晨洁.项目教学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