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

刘玲 ,王小林(通讯作者)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目的:探究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以来接诊的5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联合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的急诊急救时间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急诊急救时间(26.75±7.92)min明显少于对照组(55.22±8.38)min,试验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高于对照组(64%),数值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后的急诊急救时间有效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患者体性;整体性;护理

危重症患者一般在急诊科进行治疗,患者的病情具有危、重、急的特点,及时开展救治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生存率并改善预后,如何有效快速地进行救治是当前临床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表明危重症患者应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并提高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本次研究以我院的50例接诊的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以来接诊的5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在25~65之间,平均年龄为(48±1.56)岁,疾病类型为:9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6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实验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在25~65之间,平均年龄为(47±2.16)岁,疾病类型为:1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5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故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临床急诊急救护理。

实验组患者基于常规临床急诊急救护理基础上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估计。具体内容如下:一,院前急救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组建专门的急救团队,结合各科室情况成立急救小组,明确组员的任务与责任。护理人员需与救护现场保持紧密联系,在患者转运途中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基本情况,结合患者年龄姓名等实际情况做好急救准备。二,分诊处理。危重症患者可分为两种类型,第1类是危急重症患者,主要表现是生命体征不稳定,休克、大出血等情况。第2类是重症患者,这类患者存在较大的潜伏性危险,其中患者以外科急腹症、心肌梗塞、多发性骨折、剧烈头痛人群居多。在患者到达医院后,护理人员应该依据患者病情实行分诊。三,急救护理。患者急救护理内容,包括为患者提供吸氧设备,确保呼吸畅通,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医务人员能够其实准确地执行医嘱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及时上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为患者提供好抢救所需物品和药品,在进行急救的过程中保证无菌操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四,陪同护理。被动护理主要就是在患者健康检查前医护人员提前与相关科室进行联系,为患者提供医疗知识并做好相应的检查准备工作。在进行患者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将物品和药品提前带好及时提供。患者进入病区后,护理人员应做好和急诊客服人员的调解工作,确保无误后在交接单上签名确认。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评定两组患者的急诊急救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判定,满分为100分,90分及以上为十分满意,60分-90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相关,其中计量数据采用()表示,t用于计量检验,而数资料用(n,%)表示,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对比两组急诊重症患者急诊急救时间

实验组患者的急诊急救时间为(26.75±7.92)min;对照组患者的急诊急救时间为(30.22±8.38)min,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诊重症患者急诊急救时间对比表(± s)

组别

例数

急诊急救时间(min)

实验组

25

26.75±7.92

对照组

25

55.22±8.38

-

12.346

P

-

0.000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的十分满意人数为19(76%),满意人数为5(20%),不满意人数为1(4%);对照组患者的十分满意人数为10(40%),满意人数为6(24%),不满意人数为9(36%),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表[n(%)]

组别

例数

十分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实验组

25

19(76.00)

5(20.00)

2(8.00)

24(96.00)

对照组

25

10(40.00)

6(24.00)

9(36.00)

18(64.00)

t

-

-

-

-

8.000

P

-

-

-

-

0.005

3 讨论

急诊科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科室之一,抢救是否与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关系具有密切联系,因此在临床的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需要争分夺秒为患者赢得更多抢救时间,抢救期间出现差错不仅会耽误抢救时机也有可能使得抢救成功率降低,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严重威胁[1]。整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是当前在临床中常用的新型护理模式,在危重症患者急救的整个过程中,通过科学护理标准化抢救工作,降低抢救过程中出错的概率并提高抢救成功率。研究表明整体化急诊护理模式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通过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避免短时间内出现休克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影响愈合的情况,控制致残率和死亡率。整体向急诊急救护理项目强调合理分工,明确医护人员职责,强调护理人员和抢救医师之间的相互配合,并对护理人员提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双重要求[2]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可为急救工作提供更快速更高效的流程和依据,建立专业急救团队并通过落实心电监测工作、生命体征监测工作,加强护理干预保证急救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建立静脉疏通输液等措施,通过科学规范有效程序化的干预措施,短时间内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并及时做出相应的急救处理,促使急救工作从被动变为主动状态,为患者开启新的生命通道,降低死亡概率[3]。本次研究以我院接收的50名急诊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之上联合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相比较对照组织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然后患者的急救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实验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采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可有效地缩短患者急诊急救时间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蒋芬萍.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实际临床效果及对缩短急救时间的作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2):122-123.

[2]宋春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03):93-94.DOI:10.19792/j.cnki.1006-6411.2021.08.039.

[3]田小曼.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2):138.DOI:10.16282/j.cnki.cn11-9336/r.2020.2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