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研究

薛静然,指导老师:胡莹莹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9

摘要:如今的父母都转变了看法,普遍都是一个小孩,可是一出生就要好好地教,许多父母都觉得不能让自己的小孩在起点上失败;因此,在幼儿园之前就对儿童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教师顺应这样的需求,将幼儿园的教学推向了小学阶段,对幼儿园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那么,幼儿园的产生和产生的危害究竟是什么?

一、什么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是在教学管理、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偏向于初级,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发育,把课本中的特定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简而言之,就是在幼儿园里教授一些基础知识。

二、幼儿园小学化产生原因

1、传统教育思想的作用。在我们的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不能让自己的子女在起点上失败”是很多父母如何对待子女的。因此,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子女在起点上走在最前面,不遗余力地教导自己的子女。给自己的子女报名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为自己的子女所掌握的东西而自豪。“你在学校玩的怎么样了?”说的对,家长们会夸奖,说的不是,就是训斥。

2、以家长为主导的幼教计划。近年来,在国内,幼儿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往,民办园和公立幼儿园很少见。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幼儿园的开办与经营必然出现各种问题。民办托儿所经费不足,缺乏经费保障,导致很多幼儿园沦为“企业”,以牟取暴利。父母是客户,客户是神。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就得满足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子成龙”的要求,因此,在学校里,忽视儿童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基本规律,设置了各类英语、数学和拼音;还有一些基础的学习,比如认字,还有家庭作业。

三、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1、孩子在学校前就开始厌学

儿童的大脑和身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都还没有完全成熟,这就导致他们无法像小学生一样,正常的进行正常的教育。身为子女的教书育人──父母与教师,一定要把他们当作学生来看待,这样违反法律的行为,其伤害是可以想象的。无论他们年纪多大,都要他们写字,算数,写的不好(当然,他们还没有到可以写字的年纪),父母责骂、打骂、教师责骂,让他们在这样的初等教育中找不到乐趣;而获得的往往是负面的情感经验,让人自然而然地以为,读书是一种折磨。

2、扼杀孩子的本性,使孩子失去乐趣

儿童的本性就是喜欢玩耍,所以,有专家说:孩子们在“玩”这个词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学。儿童的年龄特征是儿童最基础的学习方式。所以,幼儿园是一种特殊的儿童早期教育组织,它更应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所有的活动都要在玩耍中进行。反之,就有悖于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而早期的早期幼儿教育却忽视了孩子的年龄特征,仅仅让孩子们写字、算数,从而使他们丧失了玩耍的空间,扼杀了他们的活力,使他们失去了乐趣。

3、对儿童的身体发育不利,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学龄前期的儿童正在发育,他们的身体和神经系统还很脆弱,不适合“安静地读书”,强迫他们长时间的专注,很可能会导致大脑的损伤,导致面部肌肉僵硬。如果孩子的肌肉、骨骼发育太快,导致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方面的问题,对幼儿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

4、不利于儿童良好个性的养成,对其精神的影响

“小学化”的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早期的初等教育,已经超出了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以小学生的水平要求他们完成作业,这与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的发展方向相抵触。让幼儿写、算、做强迫的作业,让幼儿“玩”的时光被抽走,没有半点的自由度,无法发挥主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成了“小大人”。

5、抑制幼儿综合发展,错失幼儿早期“关键期”

“小学化”的幼儿园教学注重“灌输”幼儿的知识,而忽略了儿童主动探究式的玩耍,忽略了语言、数理逻辑、音乐鉴赏能力;运动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综合发展空间想象、观察自然等多种智力。而在正式的儿童早期,老师每次的设计都会让儿童获得各种技能的锻炼,儿童在这样的教学中主要是玩。

四、学前教育小学化趋势与对策

1、规范幼儿园管理条例,健全幼儿园管理体系的要求,要切实解决幼儿园的“小学化”问题,有关的教育管理机构要健全和规范相应的建立机制,并对相关的程序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实施;从根本上保障了办园者的素质。另外,要想提高幼儿园的教学品质,就必须对幼儿园进行全面的监控,从幼儿的人数,到课时的教学;从而可以有效地克服因经济原因而造成的“小学”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儿童的身心发展。同时,幼儿园在合理安排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注重思维创新和认知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幼儿对学习的浓厚的兴趣,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教学水平。

2、幼儿的健康成长与父母的关怀、陪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也不能脱离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正确教育与引导,对幼儿的成长阶段而言;父母和儿童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履行自己应该担负的义务和教育任务,为儿童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家长的视角出发,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孩子的生长特点,积极主动地与孩子交流、指导,才能使孩子的健康、快乐地发展。从幼儿教师的视角出发,应重视儿童的精神水平,运用玩耍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训练,既可以让儿童更迅速地进入课堂;也能保证他们的精神卫生。从儿童的生存状况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家庭,二是幼儿园,父母与幼儿园共同监控和关心孩子的成长,是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3、提升幼儿师资的职业素质是影响儿童早期教学品质的关键因素,要切实提高其职业素质,才能保证其教学品质。对幼儿园教师而言,既要改变教育观念,又要不断地改善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要找到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通过对幼儿园的常规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职业素质。此外,有关政府部门也要加强与实施相应的督导,切实落实好幼儿老师的职前训练,才能真正地把握好幼儿教育的重心,进而解决幼儿教育向初级阶段的倾斜问题。

总结:从总体上看,“小学化”是当今世界上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因此,要准确地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充分利用其职能,为初等教育打下更为牢固的根基。这要求幼儿园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促进其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莎莎.我国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政策研究[J].生活教育,2020(10):114-119.

[2]吴琼.幼儿园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J].科普童话,2020(28):128.

[3]娄诗训.对幼儿园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的研究[J].新智慧,2020(16):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