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L-PBL教学法在直肠癌MDT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CBL-PBL教学法在直肠癌MDT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林王美,陈柳风 ,赖奉庭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 肿瘤内科一区524000

【摘要】目的探讨CBL-PBL教学法在直肠癌MDT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40例实习医生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20。对照组予以常规直肠癌MDT教学,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CBL-PBL教学法。比较两组实习医生的学习效果。结果:学习后,观察组病患信息采集、疾病诊断、临床治疗、技术、服务态度、医患沟通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L-PBL教学法可优化直肠癌MDT教学的学习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CBL-PBL教学法;直肠癌MDT教学;实习医生;学习效果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原因主要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1]。多数患者在病情早期无明显症状,确诊后多为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因此肿瘤学的学习对于医生十分重要,但肿瘤学是一门较新的学科,知识更新较快,缺少统一教材,以及与其他学科有许多交叉,这些特点导致临床肿瘤学教学十分困难,直肠癌教学也不例外。而近年来发现使用CBL-PBL教学法可优化直肠癌MDT教学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应用广泛,但目前,此方面相关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法进行研究,探讨CBL-PBL教学法在直肠癌MDT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40例实习医生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20。对照组男性实习医生、女性实习医生分别10例,10例;年龄(26-35)岁,平均(30.5±2.11)岁;观察组男性实习医生、女性实习医生分别10例,10例;年龄(25-33)岁,平均(29.56±2.05)岁组间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实习医生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自愿参与同意书。排除标准:不能认真完成学习要求、中途退出、依从性差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直肠癌MDT教学:依照直肠癌教学查房的要求,实习医生跟随带教老师进行查体、问诊等工作;由带教老师进行讲课,以直肠癌MDT诊断、治疗相关知识为主,课后实习医生进行复习。

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给予结合CBL-PBL教学法:授课前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试,并指导学生收集直肠癌相关资料,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不同的任务和题目,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明确结果后,小组成员对讨论结果进行阐述;带教老师结合小组讨论结果,总结与补充学生观点,并定期进行相关考核。

1.4 观察指标

学习效果比较。使用医院自制学习情况调查表,评估两组实习医生的学习情况。该问卷共包含24项条目,共分为6个维度,分别为病患信息采集、疾病诊断、临床治疗、技术、服务态度、医患沟通,各维度均包含4项条目,且各条目予以0-3分4级评分法评估,不满意为0分,完全满意为3分,每个维度12分,得分越高,学习效果越好[3]

1.5统计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及组内学习效果分别用独立样本及配对资料t检验,采用()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习效果比较

学习后,观察组病患信息采集、疾病诊断、临床治疗、服务态度、技术、医患沟通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学习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病患信息采集(分)

疾病诊断(分)

临床治疗(分)

服务态度(分)

技术(分)

医患沟通(分)

观察组

20

10.23±1.11

11.02±0.87

10.95±1.21

10.44±0.57

11.02±0.34

10.23±1.21

对照组

20

7.89±1.18

8.61±1.68

8.94±1.11

9.12±0.32

9.32±0.45

8.33±2.01

t

/

6.460

5.697

5.475

9.031

13.480

3.622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直肠癌是肿瘤科中常见的病种,但由于直肠癌的教学存在内容广泛、教学周期短、课时紧张等特点,也使得直肠癌教学成为肿瘤科临床实习的教学难点之一[2]。因此,有效的直肠癌教学对于实习医生十分重要。近年来CBL-PBL教学法在直肠癌MDT教学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3]。本研究中,学习后,观察组病患信息采集、疾病诊断、临床治疗、服务态度、技术、医患沟通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使用的CBL-PBL教学法可以优化直肠癌MDT教学的学习效果。对照组采取的常规直肠癌MDT教学主要是以带教老师为主,集中讲解理论知识,之后进行临床观察,理论与临床结合不够紧密,容易忽视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知识掌握不全面扎实,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4]。而观察组使用的PBL教学又称为问题导向型教学,是采用以学生为主导,带教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展示及交流的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CBL教学是一种案例教学法,是以实际案例作为目标进行教学。因此通过应用CBL-PBL教学法,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充分掌握疾病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介绍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综上所述,CBL-PBL教学法在直肠癌MDT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娟,丁宁.CBL、PBL结合SP教学法在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2,54(07):857-858+860.

[2]姚小燕,辛春红,林良妍,等.PBL联合CBL教学法在内分泌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12):81-85.

[3]王飞,石小玲,高迎春等.基于PBL及CBL教学法在妇科卵巢癌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22,38(08):1411-1413.

[4]梅鸿.PBL结合CBL教学法在重症医学临床教学中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03):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