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3

中小学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贾颖

昆明市盘龙区白塔中学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预算管理是中小学能够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教育经费支出合理的保障,如何科学有序地使用教育经费是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中小学的预算管理应当是立足于学校的长远发展,落实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工作,考虑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的经济业务,通过编制全年的预算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资金的最优化使用,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加强中小学的预算管理,一是有利于学校掌握日常以及未来资金管理的实时动态和流向,让学校的资金规划更加的清晰,提升教育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率;二是加强对教育经费的日常监督,尤其是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避免出现资金紧缺和违规违纪的现象;三是有利于实行国家近几年倡导的厉行勤俭节约的政策,减少不必要经费的支出,经费花在更有用的支出上;四是有利于控制财务风险,避免大额资金的随意支出,影响学校的日常工作开展。

1.中小学预算管理概述

1.1中小学预算管理的概念

学校的预算管理主要包括一是财政拨款的分配,主要以生均经费为主,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安排合理的规划生均经费的支出;二是日常经济活动中的控制,根据教学和管理的安排及时调整布局学校经济活动中需要的经济科目的金额,以便预防资金短缺的情况;三是组织协调在日常教学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根据年初的预算管理安排全年的资金使用情况,协调各科室之间资金需求。

1.2中小学预算管理的特点

(1)预算管理的法律性

中小学的预算都是在预算法的框架下,根据教育局和财政局对于学校预算的要求进行编制的,学校的各项收支来源都需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出现违规的资金收支情况。学校的预算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核,上级主管部门接收下级单位的预算草案上报财政局和县级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才能执行预算。

(2)预算管理的保障性

中小学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以财政全额补助的,财政根据学校的学生数和教师人数,发放人员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使得学校的资金来源有稳定的保障,保障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的开展。中小学在一般情况下不得向学生收取学杂费、书本费、师资费等形式的收入,且中小学其他收入受教育局和财政局的严格监管,不存在乱收费的情况。[A1]

(3)预算管理的约束性

中小学的预算是一个全面统筹的业务,预算的收入和支出安排受到上级部门和财政的监管,全年的经济活动安排需要根据年初的预算的批复数执行,在一般情况下人员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的经济科目调整都需要核算中心、教育局、财政局审核通过后才可以调整,而涉及"五公"经费的调整更是需要学校出具调整报告提交教育局审批,财政同意后才可以调整,使得预算的经费收支不能随意地改动[1]

1.3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1)保证教育经费分配合理性

在中小学发展中,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是学校正常运行的前提保障。将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其中,主要是在经费使用之前,能够对经费进行科学有效分配,并按照预算相应要求,对经费的使用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经费使用合理性。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根据预算内容,对经费使用做出合理调整,这样可以实现经费效益最大化,使得各项经费都能够应用在合理之处。利用预算管理工作,减少经费不合理留存问题以及经费短缺问题。

(2)有利于学校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预算管理主要是对学校未来的资金如何分配、使用、监管等的管理过程,通过建立预算管理,能够在事前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保障各科室的日常运行,避免出现经济科目经常需要调整的情况,在事中对闲置的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使得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在事后对财政资金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防止违规违纪的情况发生。通过对预算资金的管理,增强学校防范突发情况的发生,提高学校风险抗压性。

(3)有利于学校管理层把控学校管理的有效途径

学校通过预算管理了解学校一整年的收支和学校建设发展的情况,通过事前编制预算,事中调整预算的科目结构,事后对预算进行评价,了解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学校管理层站在战略的高度,全方位地对预算管理进行实时的监督,控制,根据学校的自身发展及时调整预算的策略,带动学校整体的发展和建设,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提供动力。

(4)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在预算管理工作开展中,不仅可以确保经费合理分配,而且可以在校园中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在学生学习中,教学设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只有确保教学设施的完善性与先进性,才能为学生带来高质量的学习环境。在学习设施上,为学生获取更多有效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眼界的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知识层面。与此同时,体育课中的各类器材设施,是确保学生更好参与体育课,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通过预算管理的展开,对各项经费的使用做出合理规划,将一部分经费应用在教学设备设施的购置中。

2.中小学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预算编制不科学

中小学的预算关系着学校的长远发展,预算的编制既需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的要求,又要符合国家厉行勤俭节约的规定,但是在实际情况下中小学大部分的预算编制主要是根据上级的要求参考以前年度的预算数据,根据今年的预算金额进行适当的调整,没有考虑到学校运行的中长期规划和各科室之间的资金需求,优化资源的配置,使得在预算的编制的过程中比较随意,主观性大,预算金额的制定没有编制依据,没有考虑到经费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导致在全年的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实际数和预算数差异较大的情况,经常需要"拆东墙补西墙",使得预算资金整体使用率低,预算的执行率不高。而对一些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的重大的支出项目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造成项目无法进行,导致学校的教育教学难以开展,从而阻碍了学校的长远发展和教学目标

[2]

2.2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中小学主要由财政拨款为主,对学校管理层来说,财政拨多少,学校用多少,对于财政拨款资金如何使用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导致资金的闲置和浪费。而预算管理仅仅就是把财政资金用完,对于资金的分配、管理、监督都没有积极地参与其中,不重视预算管理,导致学校的资金管理方面出现需要用到资金的地方钱不够,对不重要的地方,钱又有很多剩余的情况。而学校的其他人员也是认为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没有在预算编制的时候及时与财务人员进行沟通,等到需要资金的时候才去学校申请资金,这样往往导致需要的资金短缺,出现影响学校教学进度的情况。

2.3预算管理人员不专业

预算管理工作是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预算的资金进行统一分配、安排。但是一方面中小学由于人员方面配备的不足,导致进行预算编制的人员由教师兼任,教师又没有专业的财务知识,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在进行预算管理的时候容易出现差错,导致预算执行力不强;另一方面即使学校配有专业的财务人员,但是由于缺乏对预算管理的培训、对预算管理的话语权不高等原因,使得财务人员的参与度不高,对预算编制的具体业务了解有限,编制出来的预算难以符合学校的实际发展需要。

2.4预算管理的信息交流机制缺乏

中小学的预算管理是一个整体性的综合的管理体制,需要学校各科室之间的相互交流配合,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预算管理存在很大的信息滞后性,主要表现在财务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没有跟其他科室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整合,财务人员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进行预算编制,而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又由于各科室的资金需求,导致资金经常需要调整,而在预算执行后又没有对信息处理进行总结,造成恶性循环。另外,表现在上级部门在预算编制的时候对有关的政策信息,经费要求等情况宣传不到位,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的时候对相关文件要求不了解,造成在编制预算的时候相关经济科目的金额不符合要求,项目不符合财政规范,预算难以执行的情况[3]

2.5预算管理的监督考评机制不完善

中小学的预算工作主要是财务人员编制,在预算工作中对财务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没有进行细化,从预算的准备、编制、执行、管理等内容很多学校都是由财务人员一个人进行,而财务人员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其他人员进行监督,很容易出现财务人员随意支出,随意改变经济用途的情况,而上级部门、核算中心对于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审核监管不力,没有了解学校的实际经济情况,直接根据学校的预算编制表进行审核。同时学校在重视教学考核的情况,对预算管理的考核欠缺,缺少考核制度,容易导致参与预算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工作热情不够,使得预算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3.加强中小学预算管理的对策

3.1完善中小学预算管理制度

中小学的预算管理关系着学校未来的发展,而预算管理需要学校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为学校的预算编制提供依据。学校需要在预算开始之前通过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学校各科室之间的权责内容,通过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学习和培训,让财务人员明确预算管理的内容和编制的方法,让财务专业人员参与到预算编制的工作中,减少教师兼职财务工作的情况。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前充分了解学校未来的中长期规划,编制的预算需要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符合学校未来的教育教学目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制预算计划,积极参与到学校的预算编制工作中,根据学校预算管理制度的要求,合理安排学校的资金支出情况,避免出现部分资金出现不足的情况[4]

3.2转变观念,重视预算管理

提高学校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为学校的预算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首先作为学校的管理层需要充分了解认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学校预算管理的工作中,了解学校的发展需要在哪些地方用到资金,资金的需求会不会影响到学校的其他科目的支出情况,然后根据财务的预算安排合理规划学校的预算资金安排,对学校的预算做一个全面统筹地规划,依据财务人员编制好的预算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审核。其次作为学校的其他人员转变传统的思想,主动参加到预算管理中来,学习预算管理的有关知识,上报科室里需要用到的资金,配合财务人员编制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起到日常的管理作用。上到学校的管理层下到学校其他人员,全面重视学校的预算管理工作,让预算管理在学校有序地开展起来。

3.3配备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学校的预算管理是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掌握了解预算全过程。一方面中小学尽可能地招聘专职财务从事预算管理工作,加强日常的培训,学习预算管理知识和技能,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预算管理工作中;另一方面预算管理涉及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学校的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在平时的时候也要参与学校的预算管理培训,让管理人员和教师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为学校的预算管理进言献策,投身于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中,从而提升学校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

3.4建立预算管理信息交流系统

提升预算管理的信息交换能力有助于学校统筹兼顾各科室的资金需求,学校通过建立信息交流系统,将各科室需要的资金和建设项目上报,财务科室在编制预算的时候汇总各科室之间的信息,结合学校的教学发展目标按轻重缓急程度合理安排预算资金,避免出现部分经济科目资金不足,影响学校教学任务的情况。同时学校的管理层也可以根据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动态地掌握学校的预算管理情况,了解各项目的资金余额和执行情况,收集预算管理数据,根据预算的安排规划学校未来的发展,保障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5]

3.5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监督考评机制

健全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能够让学校的预算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预算管理监督考评机制主要分为内部监督考评和外部监督考评。学校主要承担预算管理的内部监督考评,学校成立监督小组,对在预算编制之前,预算执行过程、预算完成之后的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对于违法违规的行为及时向管理层进行反馈,建立考评制度,对没有落实预算管理的在管理中进行扣分,对实施好的人员给予奖励,提高学校人员的参与的积极性。财政和上级主管部门主要承担预算管理的外部监督考评,财政和上级主管部门需要深入学校,实地了解学校预算管理的具体情况,对学校的预算管理给予适时的评价,督促没有建立预算管理的学校及时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中小学的预算管理情况,对于需要整改的学校实行定期整改,回头检查,落实中小学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

4.小结

中小学的预算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重要部分,是财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动学校各个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预算管理的建设中,不断优化学校的预算管理的细节,解决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明远.中小学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质量与市场,2022(13):76-78.

[2]杨江宏.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03):59-61.

[3]李燕妮.中小学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24):37-38.

[4]尚文超.关于中小学财务工作中预算管理的探讨[J].财会学习,2021(21):63-65.

[5]黄希.中小学全面预算管理问题与解决对策[J].质量与市场,2022(12):40-42.


[A1]我们是民办学校资金来源主要是学费不是财政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