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推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3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推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崔,浩

中共铜川市委党校

推动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抓手,又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更是打造“一示范四高地”,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幸福美丽铜川的重要保障。

耀州区是革命老区。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为国家工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随着改革开放在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逐步放缓。耀州区,1986年被确定为国家贫困县,2001年被重新核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耀州区照金镇视察,对革命老区建设发展寄予了殷切期望。2018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回信,充满了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对老区人民的关心。2021年,铜川市耀州区被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选定为全国首批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这些政策出台对耀州区而言是一重大发展机遇。

一、耀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介绍

近年来,耀州区持续实施“工业强区、果业富民、文化兴耀、城镇化带动”四大战略,大力推进“2342”工程,形成了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总面积1617平方千米,下辖6个街道、8个镇,常住人口22.57万人,2021年生产总值129.13亿元,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2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58.32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55.19亿元,增长7.0%;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12.1∶45.2∶42.7人均生产总值71027县域经济考核从最低点的24位晋升至16位耀州纳入国家光伏整县推进试点,“耀州花椒”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照金红色文旅小镇被纳入全省批特色小镇清单管理

(一)蔬加中药材为主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围绕“3+X”产业布局,结合本地资源禀赋,持续培育和打造优势产业,培育了鲜干果、奶山羊(肉羊)、香菇、设施蔬菜、中药材、光伏六大主导产业,打造了苹果、香菇、设施蔬菜、中药材等8个特色小镇,形成了六大特色产业集群全区粮食播种面积38.15万亩,粮食总产7.31万吨;鲜干果面积达到100万亩,水果产量27.34万吨,其中苹果26.29万吨;蔬菜面积达到6万亩,产量3.78万吨;核桃产量3600吨,柴胡、黄芩等药材种植面积4.6万亩;肉类总产4406吨,奶类2.83万吨,禽蛋1.21万吨。海升、陕果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成投运,省市区级农业园区25个。耀州苹果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基地和有机食品认证,耀州黄芩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二)煤炭、电解铝及深加工、水泥建材三大产业占到全区工业的85.5%。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循环经济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突破百亿规模,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美鑫铝镁合金、冶坪煤矿、锦阳电厂、达美轮毂等29个超亿元项目建成投产,投资60亿元的玲珑轮胎项目成功落地,铭帝铝业、秦瀚陶粒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绿色建材产业加速壮大,惠塬绿色建材产业园总投资41.5亿元的冀东、尧柏两条日产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和华腾纳米碳酸钙三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材料产业实现突破,碳基新材料产业园总投资6.4亿元的首启热塑复合材料、天策碳纤维材料加工生产线等项目基本建成,富耀6.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开工建设

(三)文化旅游和大数据加速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全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修复了老舍、林徽因等名人故居和纪念馆,恢复了文庙街、永乐坊、天宝坊等古街巷,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以旅游业为突破口,扎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溪山逸居酒店建成投运,照金红色旅游三期、溪山胜境等项目加快推进。照金国家5A级景区创建达到验收标准,启动马咀国家4A级景区、海升国家3A级景区创建工作。不断发力数字经济,大数据产业园入园企业达到45家,摩贝等3家企业获得无车承运人资格,人工智能制造基地机器人生产线建成试产。锦阳新城建设植入“海绵城市”理念,文化艺术中心、创业创新大厦等建成投用。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持续壮大,交易额突破350亿元,占全市比重70%左右,大数据产业园被评为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被评为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

二、耀州区县域经济发展方略研究

耀州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持续加快,但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一是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强。经济发展动能转换较慢,主导产业优势不强,骨干企业带动力不够,园区产业集聚度和经济贡献度仍有待提升。二是区县域创新能力依然薄弱。支撑创新发展的基础要素欠缺,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仍需深化,创新基础较弱、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少。三是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偏低。

我市城乡居民收入仍较低,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水平1278元;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收入比高于全省水平0.23个百分点。四是产业偏重能耗偏大仍是短板。支柱产业仍集中在煤炭、水泥、电解铝等对资源依赖性过高的行业,且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较低。五是西安及新区对人口虹吸效应明显。耀州区大量人口已选择在新区居住,商贸服务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加快耀州区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关键,打好组合拳。一是战略对接具体化。关键是对准国家支持革命老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政策研究,让中省根据自己量身设计的特殊政策去做选择题,争取在政策红利方面掌握工作主动权。二是开放发展扩大化。把推动开放发展作为壮大经济实力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全方位接轨域外经济社会发展。三是资源整合区域化。明确各产业园区的目标定位,依托平台公司、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尤其注重做大做强品牌,对周边资源形成吸附效应,产生整合效果,带动区域发展。四是产业转型升级前沿化。瞄准市场前沿、信息技术前沿和国家产业政策前沿去努力跟进,通过新技术改造、互联网改造、促融合改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电商、平台经济等为代表的新经济新业态,推动区域经济“换道跨越”。五是机制创新常态化。理顺耀州区与新区、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照金景区管委会、药王山管理处的权责关系,实现权责清晰、功能互补。稳步推进扩权强镇,对照金镇、董家河镇、孙塬镇等,适度下放管理权限。借鉴成都市城乡统筹经验,加快推进城乡一体。

三、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一)城市发展的建议

1.加快新耀一体化发展。明确耀州和新区城市发展定位,产业发展差异化、基础建设一体化。紧抓西延高铁及铜川站建设机遇,开展临高铁车站及周边区域规划,策划相关配套商贸服务业项目,实施沮河及沿岸山体绿化、美化、亮化工作,高标准打造铜川高铁站东片区。加强新耀结合部区域综合管理,实施控建增绿工程,依托山体建设城市公园和休闲步道,协同推进国家颐养公园建设及周边片区环境整治。加快新耀通道建设,尽快开工新建石仁立交、锦阳立交提升改造等重点交通项目,新耀共建共配公共服务设施。策划“药王山—塔坡公园—古城微景点—新区牡丹园—大唐养生园—书画公园”城市休闲旅游微线路和一日游产品,构建“传统看耀州、现代看新区”城市旅游景观格局。

2.分步提升耀州古城。加快实施耀州古城“微整治”“微改造”“微更新”工程,与新区差异化打造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城市功能,坚持修旧如旧,加快提升古城品质。建设非遗街区,深入挖掘并展示耀州传统民俗文化,形成古城文化窗口;建设书画创意街区,对柳公权、范宽等耀州书画文化名家文化资源进行展示,并导入书画艺术创作、教育培训等业态;在充分挖掘耀州本土美食的基础上,实施文庙街美食内涵提升工程;对华原药市进行改造提升,建设名老中医坐诊室,充分发挥药市原本功能。紧抓国家鼓励发展“夜间经济”的政策机遇,鼓励主要商圈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开设深夜营业专区、“深夜食堂”等特色新业态,做好塔坡公园、药王山、文庙街等灯光美化,实现“朝游溪山行旅,夜归耀州古城”。

3.探索城市空间拓展。以高架桥的形式,打通演池和王家河塬面,构建耀州王益二通道,解决发展空间不足问题。谨慎选择步寿塬区域产业,避免造成上风口对城区污染。

(二)产业发展的建议

1.扩容提质加快传统产业链条延伸。以传统产业扩容蓄势、转型升级促工业提质增效。绿色建材业方面,聚合全区力量和要素资源,全面加快冀东、尧柏两条万吨水泥生产线建设,加快增材制造、装配建材,以及特色水泥等配套产业布局建设,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全面建成绿色、环保、智能、高效、循环建材产业园,推动高耗能传统水泥产业向绿色环保复合型建材业转型,打造陕西绿色建材示范区。要在巩固原煤生产的基础上加快洗选煤项目建设,延伸煤炭绿色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充分利用有关关停和即将关停煤矿现有场地和设施,优化煤炭洗选项目布局,盘活存量资产。围绕合金铸材、合金制品,加大新产品研发生产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新能源整车项目推进,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优势,探索在董家河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园中园,政府落实土地指标和配套设施后,以负面清单管理形式特许相关龙头企业负责园中园招商、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加快航汽铝产业强链补链。

2.传承创新中医药产业。“药王”是耀州最大的品牌,耀州区要紧抓中央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大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研究,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建好药王山大景区,延长中医药养生产业链。积极传承“大医精诚”的药王文化,统筹城市品牌宣传、产业布局、区域旅游及文化展示,扩大名老中医拜师、医务工作者拜谒药王等活动宣传面和策划层次,不断提高对外影响力,打造中国中医药文化复兴之地。加强与金隅冀东公司合作,在秦岭水泥厂生产线拆除后,高点规划布局建设中医药文化节永久会址等项目,加快中草药国家公园建设,布局药王文化体验、旅游、康养、高端疗养度假等产业,打造现代中医药康养文化体验基地。依托孙思邈中医院,组织相关医务工作者、中医药民间研究者等组成科研小组,深入挖掘孙思邈中医理论知识及成果验方,并逐步应用于临床,积极开发养生保健产品,推广养生疗法,将孙思邈治未病理论付诸于实践,建设中国大健康产业示范基地。

3.深耕数字经济细分领域。耀州大数据产业园是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在现有交易平台基础上,积极引进化工、煤炭、建材、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领域专业交易平台,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度。积极发展智慧物流和数字经济会展业等现代服务业,扩大铜川大数据学院对外合作面,招引网络直播、电子商务等知名教育机构落地,探索以大数据教育为基础导入流动经济、粉丝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服务领域深度应用,加快智慧物流、服务外包、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新业态发展,积极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模式发展。加快在线游戏、数字娱乐、网络订餐等新兴商业模式发展,建立特色农产品区块链追溯体系,鼓励返乡人员开展以在地产品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加大耀州瓷、中医药等网红产品设计、营销力度。谋求构建以“服务+内容”“游戏与任务”“圈层化社交”为抓手的三位一体场景,针对垂直电商、网络直播、电竞赛事、社群运营、知识付费等,吸引细分行业互联网企业落户。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搭建物流信息平台,支持平台企业集约整合物流资源,加快在铜仓储物流建设。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对初创型科技企业提供驻点服务,加快培育孵化。

4.引爆文化旅游业。突出药王孙思邈品牌,打造康养旅游目的地。加快耀州古城夜游开发,改造特色街区,构建集旅游集散、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休闲文化与综合服务中心。以过境国、省、县道为路网支撑,辐射周边,串联耀州区特色乡村旅游点、特色小镇等,构建路游公园体系。以照金香山景区为核心,辐射周边村镇,以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等红色资源及森林、峡谷、山地、水文等生态资源优势为依托,以体验革命艰苦岁月,历练坚韧革命精神为主题,策划红色革命沉浸式实景演艺、《溪山行旅》光雕、溪山写生基地、丹霞攀岩基地、赤胆蹦极、大国重器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项目,打造红色文化、山地康养体验地。以石柱镇为核心,辐射周边村镇,依托片区内丰富的农业资源、优美的田园风光,打造集农业观光、农业科普、农耕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农业观光体验组团。以药王山景区及药王文化为资源依托,以“景城融合、产业共融、度假延伸”为重点,打造集游览观光、康体疗养、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药王文化休闲体验地。

(三)乡村振兴的建议

1.发展生态经济。耀州是革命老区,北部山区生态环境良好,珍稀濒危动物朱鹮在此繁衍生息,耀州可与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丽水建立战略合作,引进中国(丽水)两山学院,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带来的机遇,做深生态价值转换和产品供给,传红点绿共成金。发挥耀州和丽水生态秉赋,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试点探索,红绿融合,加入生态经济培训课程,打造特色精品课程体系。

2.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关庄镇、小丘镇、石柱镇,推进镇村与农业园区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农业的示范区,由陕果集团托管移村,探索专家工作站+苗木繁育+鲜果加工+地窑民居新生态;由桥畔葡萄酒厂与马咀村合作建设葡萄酒庄,加强工业体验,丰富乡村旅游产业链。照金镇、瑶曲镇、庙湾镇,围绕照金香山大景区,重点发展香菇、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农业,推进镇村与旅游景区融合发展,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董家河镇、孙塬镇,围绕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装配建材产业园、民营经济扶贫产业园,推进镇村与工业园区融合发展,打造产城融合的示范区;天宝办、永安办、锦阳办,围绕大数据产业园和大健康产业园,推进办村与产业园区融合发展,打造创新创业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