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视角下制造业成本核算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作业成本法视角下制造业成本核算探讨

柯荣斌

浙江沃坦科水暖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台州 31121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在市场高度开放化的同时,也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尤其是在当前制造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各类制造企业纷纷探索转型升级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成本核算方面的改革,用作业成本法来代替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建立起更加适应企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的成本核算体系,提升企业成本核算效率和成本控制力,从而增强制造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本文就主要围绕作业成本法视角下制造业成本核算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制造业;成本核算;探讨

引言当前,在阀门制造业市场上对阀门制造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在精密度、美观度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像阀门制造这一类企业的生产模式也在逐渐朝着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这就使得相关阀门产品制造费用在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成本核算的难度和复杂性[1]。如果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将有可能会增加成本核算的误差,进而给制造企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基于此,我们有必要用作业成本法来代替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充分发挥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不断提升现代制造业成本核算的效率和精确度。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1、概念

以阀门制造业为例,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是阀门制造企业在进行阀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消耗的生产成本。阀门制造企业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会划分多个生产环节,且需要各部门间的通力协作,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相应的资源消耗,对这些资源消耗加以整理并且生成相应的作业库,之后再按照阀门生产的多种成本动因进行分别的计算,这样就能够更加清楚细致的对各环节的生产成本进行了解,以便企业进行后续的资金配置,最大限度的减少成本核算中的误差。

 2、优势

将作业成本法运用于现代制造业的成本核算当中,相比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其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作业成本法对于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成本的计算要更为准确,能够极大的提升成本核算的精确度。不仅仅是直接的成本费用,对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间接费用也能够进行精准的核算。尤其是对于阀门制造这一类的企业来说,其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要更大,因此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更能够提升核算效率和准确性,进而降低企业的决策风险。其次,作业成本法更加关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类资源消耗,在此基础上可以更为清晰的掌握资源消耗的原因和方式,提高对生产作业及业务流程消耗成本的重视程度,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成本控制[2]。最后是基于作业成本法开展相应的成本核算,能够按照人数来进行计算,根据劳务进行成本分配,实行更为有效的绩效管理与考核,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3、意义

当前以阀门制造为代表的零部件制造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方式的变革,采用作业成本法代替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更能够适应当前的市场发展环境。在作业成本法视角下能够形成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模式,不仅能够使企业的成本核算更加趋于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且还能够帮助企业优化成本核算的人才结构,不断提升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现代制造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与此同时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还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扩大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对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二、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成本核算中的优化应用措施

对于制造业来说,其成本核算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通过应用作业成本法能够很好地针对成本因素进行控制,因此必须对此项方法进行优化应用,充分发挥其优势,以提升成本核算水平,为制造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提升奠定基础。

1、科学制定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管理的基础,在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进行标准成本的制定。具体来看,首先是要根据制造企业的生产环节,做到标准细化,也就是在作业成本标准当中反映出明细项目,能够实现对每一个生产环节结节中涉及项目的精准分解,可以细化到每个项目的子项目[3]。要构建起更为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是确保作业成本法得以有效运用的重要保障。在完善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准确的对成本结构进行分析,切实提升成本管控水平。最后就是制造企业要合理的对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进行划分,尤其是向阀门制造业随着业务量的提升,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不能够割裂开来,在运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要对其成本范围进行正确界定,以便在进行整体核算的同时又能够有效地区分成本性质。

 2、提高对成本动因的分析能力

作业成本法的实质其实就是将产品的间接成本按照成本动因进行分配,由此可见,成本动因是影响作业成本的一个关键,因此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必须要提升对成本动因的分析能力。首先,要求制造企业在进行成本动因数据的采集时,要关注到不同层面的数据和信息,例如产品原材料质量、运输距离等等,结合本制造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情况坚持以成本效益为先,做好对各项资源数据的核算工作,从而合理地确定成本动因。其次是要求制造企业相关财务人员对产品生产流程和作业成本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对能源消耗、价值链等内容进行精准的掌握,从而确保成本动因分析的精确性。只有充分了解成本动因,才能够明确各项成本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核算方法及控制措施,以保障成本核算效能提升,实现企业成本优化控制。

 3、强化对成本管理的执行

制造业在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还要强化成本管理的执行。首先,企业要制定相应的评定标准,在完成作业后将作业过程中所出现的成本进行计算,将其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出入情况。其次在具体生产的过程中,制造企业需要严格落实是各项成本管控的指标,实现资本和资源的有效衔接。通过强化执行管理来确保作业成本控制方案的有效落实。最后就是要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成本管理体系,作业成本法应用的重点就在执行阶段,因此要建立相配套的执行监督、执行评价以及责任管理体系[4],一旦出现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成本责任。

结语

综上,作业成本法在现代制造业成本管理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提升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控制水平的关键手段,要进一步加强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完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切实推动企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寇海峰.作业成本法下中小型制造业成本核算及控制探析[J].审计与理财,2021(02):28-29.

[2]李建荣.作业成本法视角下制造业成本控制研究[J].财经界,2021(04):54-55.

[3]王然,梁力.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制造业成本控制探析[J].财会学习,2020(22):129-130.

[4]赵京蕴.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的应用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4):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