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3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方敏

(浙江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育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要: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利用移动教学平台有效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信息化教学是大势所趋。“互联网+思想政治课教学”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智慧教学的新时代,在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移动教学平台实现了移动终端设备与网络的互通,创造了全新的学习载体。移动教学平台作为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利用移动学习环境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等创新路径。

关键词:移动教学平台;信息化;思政教育

一 背景介绍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领域的结合更加紧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趋势[1]。互动教学平台的开发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资源共享平台,通过网络资源的整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资源[2]。高校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融合是党和国家的明确要求,是思想政治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是学科全面发展的需要[3]。只有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需求。互动式教学平台为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客观、科学地看待互动教学平台,通过融合互动教学平台,与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互动。随着智能移动工具的普及和应用,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课程、接受新知识的主要方式[4]。因此,克服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弊端,适应新时期的移动学习环境,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互联网的普及及其拥有独特的优势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互联网。目前,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人类离不开它。进入互联网时代,传统教学在模式、内容、方法等方面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但也带来了新的机遇[5]。信息化教学是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处理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教学过程,重塑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6]。移动教学平台是指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自主、互动学习的教学软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不例外。要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7]。如何使思想政治教学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要,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思想政治课堂进行创新,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8]。移动教学平台实现了移动终端设备与网络的互通,创造了全新的学习载体。移动教学平台作为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9]。本文从利用移动学习环境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当前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等创新路径。

二 构建合理的匹配机制

实践证明,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新媒体、新技术相结合,才能有效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瓶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的全面教育政治理论课。要实现移动教学平台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必须首先考虑二者的兼容性,构建合理的匹配机制是前提[10 ]。具体来说,就是要精心选择最适合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移动教学平台。移动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教学,可以称之为移动信息教学。两者都是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然而,信息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实现课堂教学,而不强调只是使用移动设备还是固定设备。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库选择自己的上课时间和学习频率,真正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了师生之间的在线互动答疑渠道。要完善思政课移动教学平台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它能否有效地满足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需要。移动教学平台并不意味着功能越多,越复杂越好。没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是没有意义的。要融合思想政治课的各种教学要素,选择最适合思想政治课的移动教学平台。政治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将移动互联网技术融入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虚拟化。课堂上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现实意义。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二者的结合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活”起来。

构建正确的导向机制

移动教学平台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深度融合,是积极推进思想政治课信息化教学改革,有效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举措。这种有效性体现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上,归根结底是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网络课程逐渐增多,高校要求学生学习的网络课程也逐渐增多[11]。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在线课程没有兴趣。此外,教师经常使用在线平台向学生发布作业。学生有时每门课都有太多的课后作业,以至于无法照顾所有老师的课后作业。从教学内容来看,网络中的教育信息无限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需要选择知识和信息。从教学时空的角度来看,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用于在线教学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即时交流。移动教学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应局限于信息教学竞赛,还应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的日常教学之中,使之成为常态,使更多的大学生受益。如果将新媒体信息技术充分融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互联网+”不仅会给传统教学带来时间、地点和形式上的变化,还会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和积极的学习方式。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教师经常使用移动学习平台在课堂上向学生发布学习任务。但是,由于学习平台功能有限,教师没有充分掌握学习平台的功能等原因,学生未能

四 建立互动共享机制

传统的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之间的知识传播和交流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互联网的,具有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特点,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课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缺陷。高校移动教学平台与思想政治教学融合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积极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共享融合乐趣的过程。因此,有必要构建师生互动共享机制。高职院校开设网络课程的目的是节约教育资源,方便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学习。但是,如果网络课程设置不当,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知识,反而会给学生带来负担。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平台不仅是一个集文字、图像、视频于一体的平台,更是一个多功能的平台。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相比,它的教育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为适应新时期的移动学习环境,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途径,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掌握课堂上所学知识。借助移动教学平台上的讨论,学生不再是以往的面对面交流,而是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及表达自己的想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除了政治素养、专业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和信息素养外,在构建学习支持服务的前提下,还应具备人文素养。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移动网络环境的可扩展性使得社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得到了发展,进一步突破了技术平台的限制,能够跟随不同形式环境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网络社区,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点,借助网络社群,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五 建立长期的互操作机制

要实现移动教学平台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要依靠思想政治教师和学生,还需要与各部门、科研院所保持积极沟通;并长期坚持,即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程度是影响素质和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是影响网络教学平台效率低下的主导因素,是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平台未来发展需要解决和改进的主要方面。通过网络社群交换信息是非常常见的。如果大学生长期聚集在网络社群进行信息交流,他们的思想会受到影响。只有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观,才能使教育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更有针对性,从而更好地开展就业观教育。图1显示了大学生创业意识评价体系的动态演变。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简单的解释并不等于真正的自我体验、自我实践和自我意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走出陌生的说教圈,增加实践环节。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一些教师为了追求新时代潮流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过度使用音频、视频、图片等视听资料。这种有趣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学生是思想政治课移动教学平台的最终用户和最大受益者。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思想政治课移动教学平台问卷的功能,了解学生的使用感受,并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

六 结论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它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它所肩负的使命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必须主动、勇于创新,积极推进移动教学平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深度融合。在讨论和互评中,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相互补充,加深感情,交流思想,塑造心灵,感受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力量。只有面对这些挑战,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才能真正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深化高校思想政治课信息化教学改革,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只有构建正确的价值导向机制,才能有效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运用移动教学平台,避免目光短浅和功利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江南, 移动教学平台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机制的构建[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8):75-79.

[2] 王青, 基于移动学习环境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与创新研究 [J] 今日财富,2019,(13):214-215.

[3] 张璐斯,运用大学网络社群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2):68-69.

[4] 王芳,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01):108-113.

[5] 富旭,网络社群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J] 思想理论教育,2017,(07):79-82.

[6] 张秦阁,王萌. 基于VR技术的红色文化和环境设计专业融合路径研究[J]。新美域,2022,(03):82-84.

作者简介:方敏(1980-),女,浙江开化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讲师,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课题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20SCG271);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YQ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