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韧性现状分析——以德化县某小学学生心理现状分析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小学生心理韧性现状分析——以德化县某小学学生心理现状分析为例

      ,郭丽萍

福建省德化县龙浔镇丁墘村123号第六实验小学

                          362500

摘要:小学生处于生理与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其积极生命观的形成对于健康成长意义重大。文章以德化县某小学学生心理现状分析为例,通过分析比对得出小学生心理韧性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要“重视小学生的挫折教育,提高其心理韧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有效提升学生心理韧性”两个应对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韧性;现状;分析

一、小学生心理韧性现状分析

通过相关研究发现,现阶段小学生的心理韧性情况整体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具有良好的积极认知、情绪管理、人际支持等。其中,情绪控制方面表现最为优越,即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能够较好控制自身情绪,使自己的心理、情绪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调整,让自己以较为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问题。另外,在人际和家庭的支持上也较为突出,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小学生对家长的依赖度较高,尤其是父母亲的关心和帮助对于小学生的个体成长而言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小学生群体活动的时间较多,普遍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这令他们能够很容易找到朋友,提升归属感。因此,学生的心理韧性在人际方面获得了积极的支持,具体可以从学生性别、年龄和家庭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性别层面来看,德化县某小学的女生在社会支撑力和韧性上显著超过男生。出现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女生的心理素质在原始层面上超过男生。之后,男生心理成熟度加速,韧性素质的总体水平与女生趋向同步。这表明在面对困境与挫折时,女生展现出相对较高的乐观向上品质和拥有更多的社会支持,这和女生的心理发展特性、我们国家的社会文化特点、性别身份憧憬息息相关。相对来说,女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对事物有更具体和更深一层的探索,进而能更清楚地看待事物,减少由不明事物而引起的消极情绪,在个人行为上可以更加理性和自我调节。

在年龄层面上,目标小学里的高学段学生韧性素养分数较高,全面多重对比会发现,在各种韧性素养层面上,低段学生的得分最高,而中段学生的得分明显低于高段学生的得分。其中高段学生中,五、六年级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段向高段过渡期间存在学习任务加重、难度加大等问题,导致学生在此阶段中呈现出阶段式发展的韧性素质,从而使得中段和高段学生的韧性素质存在差距。而六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中考,这个阶段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不安的情绪,因此韧性素质低于五年级的学生,但二者差距相对较小。从发展方面来说,个人年龄增长、生理上的发育、人生经历的感受,只要是心理上的压力处在适宜范畴,都有利于小学生的韧性素质培养。当然了,因为多子女家庭中可能会出现孩子间学业成绩的相互竞争,相较于独生子女家庭会面临更多的心理压力,所以,多子女家庭的学习压力显著超过独生子女。因为小学时期的课业相对来说比较轻,独生子女与多子女家庭相互间因课业导致的心理压力差距比较小,或者未经过过大压力事件,因而在该阶段未展现出独生子女与多子女家庭的韧性素养差距。

二、增强小学生心理韧性的策略

1、重视挫折教育,提高心理韧性

在学校方面,要使用积极教育替代单一惩罚,保证严格要求里拥有关爱。学校通过开设心理教育课堂及相关活动,强化对学生在指定困难场景下的指引,使学生能够用积极向上的视角面对问题。指导学生为困难赋于积极向上的含义,自行从困难中汲取教训,使之变成提升个体抗挫能力的筹码。还可以利用安排丰富多样的德育主题活动、各种竞技活动,使学生多做自己拿手、喜爱及可以做的事,加强面对挫折的自信。在家庭方面,家长的过于代办和宠溺会造成孩子缺少抗挫感受。不过故意的打击式教育与痛苦教育极易让孩子困扰沮丧。因此,家长首先必须予以孩子可靠的情绪发泄口,予以孩子充分的爱与尊重,加强孩子正面情绪感受,由此增强心理韧性。指导学生构建良好的归因观念,使得学生形成正向的自我定位。

2、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心理韧性

家庭环境是小学生成长最主要的环境,是小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是小学生的启蒙老师。在实施家庭培养教育环节中,小学生可以从家长的言谈举止中学习到许多思考的方法,并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具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家长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家长在面对应激事件时假如能偏重于以积极的心态处理问题,灵活运用现有资源处理问题,这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心理韧性。所以,面对生活的难题时,家庭主要成员要畅通信息交流方式,相互合作、一同面对困难。小学生在健康安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可以更好地提高心理韧性,获取更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进而能够更好地处理问题。因此在家庭方面,家长需要严于律己,不把消极情绪传给孩子,让孩子学会自行做出选择,对于孩子的创新想法予以支持,教导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平庸,借助身体力行将万事尽力去做、效果顺其自然的处事风格传达给孩子。

在学校方面,要对学生特别是女生实施归因层面的指引,加强其信心。构建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行探索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支持建立结对帮扶小队,依靠模范力量,主动建构自我。

结语:本文以德化县某小学学生心理现状为例,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展开了分析。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部分老师、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养成方面的教育缺少重视度,觉得孩子心理问题可以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进行矫正,这种错误的想法导致了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因此,不管是老师或是家长,还是社会都需要重视挫折教育,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确保祖国发展拥有丰富且健康的血液。

参考文献:

[1]赵肖肖,邓玲云,潘运.4~6年级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韧性素质的关系:神经质人格的中介作用[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37(06):50-57.

[2]李星霖,张伟,牟祥雯.青少年心理弹性与生活适应的相关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10):9-13.

[3]翟燕雪,刘堃,陈卓.中小学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02):195-198+201.

注:德化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小学生心理韧性培养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DHXKT 2022-3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