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几个小趣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几个小趣招

凌燕

常熟伦华外国语学校 江苏省常熟市 2155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部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状况,又要加强对班级的各项活动管理。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充满活力,思维比较直接,容易出错。因此,要加强对小学生的管理。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既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又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创造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精神状态得到充分地体现。班上的同学由于家庭背景不同,成长经验不同,个性差异较大。所以要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确保其成长和成才。本文就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

引言

班主任如何开展管理方式的变革与革新,如何有效地执行其管理战略,关系到其整体的工作效率。班主任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班规,使每个学生都能起到带头的效果,并能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并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工作效能。

1.维护主体地位,采取人性化建设

现阶段的教学理念越来越着重于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但是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当中,班主任往往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的,这阻碍了班级的和谐发展,学生也往往是在制度的约束之下成长,导致整个班级往往是冷冰冰的氛围,缺乏情感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需要从学生的情感、个性特征出发,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同时也能够创造一个更加和谐、民主、平等的班级环境,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重中之重。要想以学生为主体并且实行人性化的班级管理,教师首先要从关注学生个体出发,去了解学生的内心情绪变化。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讲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当中的烦恼,然后根据其不同的烦恼进行指导和帮助。并且要从不同学生的不同烦恼出发,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并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以此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2.班主任以关爱学生为基本原则

小学生的性格比初中和高中的学生要活泼一些,但是他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刚刚开始探索世界,正在接受和学习外界的各种信息,所以对别人的反馈和评价有些敏感。班主任在管理活动中,尤其是自己的管理方法,要注重这一点,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反馈是友善的,保护学生更敏感的心理,让学生学会交朋友,与人相处,以这种友善更好地融入社会。班主任要照顾到每个人的方方面面,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而班主任就是一个大家长。要知道同学的兴趣爱好,摸清他们的个性,关心他们的家庭,跟他们搞好关系,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给他们提供帮助。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同学,要主动去关心,去关爱,让他们有一种被老师看重的感觉。小学生的思想比较简单,老师不能照顾好每一个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就会造成班级管理上的问题,造成学生和家长对他们的不信任。因此,班主任要真诚、友爱、平等地对待每个同学,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

3.构建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

要想真正形成一个有效的班级治理体系,就必须由班主任和同学们共同努力。班主任应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在班级上公开讨论学生们的看法,保留一些有意义、有建设性的内容。然后根据这些建议制订管理制度,把班级的规章制度与学校的校规校纪相统一,并兼顾小学生自我管控等特征,在制定规章时要适度灵活,把焦点放在犯错误后的行为端正上,而不是将视线集中于错误行为本身。班主任要意识到学生错误并不是什么恐怖事,这是人之常情,而学生们的成长经验都是从错误和改正中汲取的,班主任要明确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正确地指导和运用班级管理来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并且纠正错误,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立德树人”这一要求。

4.开展班会活动,营造良好班风学风

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析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地教育。例如,每周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班会,让同学们了解班级规范,使他们明白班规的内容,并用实际行动来表明自己是认真遵守班规的。对一些同学来说,一次性把所有的规章制度都记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在以后的班会上,教师都可以加以提醒,让他们形成记忆,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班级的管理。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管理方式,它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不和旁边同学窃窃私语,不在教室里和同学们嬉戏,要学会用礼貌用语,尊重各科教师,主动和教师打招呼。这些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促进班级管理进一步完善。

5.促进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有效促进班级德育水平的提升,因此,小学班主任可以把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搬进班级,努力把班级文化活动建设成为德育的主题和中心。例如,在植树节和劳动节前夕组织班级学生开展植树和义务劳动的主题班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植树、义务劳动等集体活动,提高其劳动观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其对学校环境的爱护意识。再如,在一些传统节日的时候开展名著阅读和传统文化主题的班会,然后在其中开展阅读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书法体验活动和班级合唱活动等,通过广泛开展各种班级文化活动,可以起到班级示范作用,让同学们在其中得到高雅的艺术熏陶,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水平。

6.班主任要全面衡量与评价学生

小学生的发展空间很大,学生的性格、生活背景、爱好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依靠学生的表现,而是要善于发掘学生的长处,并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平时要与同学多沟通,以平等、友好的方式倾听学生的想法,注意观察,及时与老师沟通,以达到对学生的全面、详尽的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及时、准确地进行个体化的教育。在管理上,班主任应该是一个有心的人,善于发现所有学生的优点。同时,对于优秀的学生,他也应该及时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比如性格方面比较自负、心理抵抗力弱等;而对于学困生,既要看到他们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还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比如喜欢画画、唱歌、喜欢劳动等等。班主任要做的就是要利用学生的长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转化,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使小学生健康、快乐地发展。同时,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估不能形式主义、单一性,要从学生自身的不同入手,做到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使其自信,使其自我完善,使其不断提高。比如,通过组织专题班会,表彰同学们在这个时期的表现。树立他们的模范,建立“体育之星”,“劳动之星”,“进步标兵”。以此来鼓励不同类型的同学,让他们从自己的长处中获得自信,从而取得更大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同时也是协助学生高效进行各学科学习的关键点。班级管理的方式尚且不止于此,更多的创新管理手段还有待诸位班主任在日常的统筹管理中去进行持续性地思考。这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可以蹴成的,此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爱红.以生为本下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J].科普童话·原创,2022(2):52-53.

[2]蓝斌.关于小学班级管理有效性的思考[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1):113-114.

[3]赵树林.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学周刊,2022,3(3):181-182.

[4]刘晨敏.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小学班级管理制度探讨[J].才智,2020(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