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极化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群体极化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吴文英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广兆中学363700

摘要:班级管理中“群体极化”的现象很有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具备群体中的对抗性、成员的情绪不稳定与非理性行为、竞争的爆发式与隐秘性共存等特性。班级群体极化的出现和学生心理特征、学校老师的德育教育和互联网的社群危害有非常重要的联系。预防班级群体极化,应当健全班级管理方案,打造出团结奋进的班集体。班集体的学生是会受群体危害的目标人群,缺乏足够的批判性思考的群体,个人决策很容易受到群体的负面影响迈向极端方向。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立即纠正群体舆论的极端化对个人带来的不良影响,老师应当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提高群体的凝集力,采用多元化的对策,解决群体极化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群体极化;班级管理;有效策略

一、引言

在班级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学生们难免产生各种类型的抱团行为。群体行为针对班级管理方面不仅有积极意义,也是有负面影响。群体行为一旦失去正确引导,那群体建议将会逐渐走向极端,也会容易发生群体极化的现象。班级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可能造成老师和学生出现对立、校园暴力行为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影响到全部班级的发展,作为教导主任必须高度关注和及时预防极端的群体行为。普通高中执通常太过于注重学科教育和班级管理的标准化,没有足够的心理指导,德育教育工作不到位,导致班级管理工作没有实现预期效果,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导致不良影响。对于该问题,要加强对高中生的关怀,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其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班级群体极化的成因分析

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很容易出现群体极化的状况。归根结底,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班级管理工作的不当。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策划者和引导者,班主任老师的权利放任是班级群体极化所产生的主要要素。从总体上来说,苛刻但缺乏民主化的班级管理方案、松散但缺乏班级凝集力的班级文化,都会给各种各样学生小团体的滋长提供发展条件,而老师不正确或不平等的教导方法,就更加容易引起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当班级矛盾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便会在小团体中发酵并进一步强化,可能会导致班级群体极化的形成。

(二)学生心理上的激发

伴随着高中生自觉性的提高,中学生非常容易对于父母和老师造成逆反心理,自我认同感提高,对表述个人的见解和表现自我的价值拥有明显期盼,但批判性的思考还有待加强,与此同时情绪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心态与行为都很容易被煽动,甚至迈向盲目从众和极端化。而寄宿生活为学生小团体的形成提供了实际空间,学生不成熟的行为和极端心态都很容易在相对性密闭的小团体中获得推广和加强[1]

(三)互联网环境的作用

当下的社会现状特别是网络空间针对学生的群体极化起到助力。一方面,互联网本身是一个群体极化更为高发的独特领域,中学生在粉圈、百度贴吧、微博等网络社群的作用下,很容易陷入主体性的迷途从而开始盲目跟风,这样不仅会卷进互联网群体极化的状当中,也会在班级与学校开展蔓延之态。比如经常为偶像进行打投等行为,就会有很多学生粉丝们的参加,另一方面,网络沟通的及时性和群体极化特性,又为班级小团体的建立和管理、推广和情绪传染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前提条件。

三、班级群体极化的防治策略

班级群体极化的爆发与隐秘性一直存在于班级管理中,一旦摆脱管控,那么对于班级的基本建设危害很大。因而,解决班级群体极化的关键工作就是提前进行有效防止,务求将极端情绪在萌芽阶段进行解决。具体说来,能采下列几类对策:

(一)从班级管理方式的层面出发

教导主任应创建的完善的班级管理方案,让学生变成班级事项的参加者和主导者。比如:在班级制度制定时,应普遍征询学生、家长和代课老师的建议,并召开部分代表参与“班级审议交流会”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形成班级全体人员一同落款承认的《班级条例》;在班委会的安排下,革除传统的班级干部任职形式,根据“候选人—竞选—投票—任职”的规范流程开展投票选举班干部的形式,可以灵活制定任职期,任职期结束后及时进行交替。除此之外,还可以激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爱好构建新的班级职位,集中体现每一位班级成员的个人价值。当学生变成班级事项的主体,便会更加积极主动变成班级体制的管理者和执行者,而管理制度取代人的管理,则能有效消除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极端冲突。

(二)从学生心理状态层面出发

理应重视班级的精神文化基本建设,打造出团结奋进的班级,为此创建团体对学生自我的积极作用,即多采用立德树人的教书育人形式等。比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博采众长起班级口号、拟定班训,激起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成就感。让学生独立策划和管理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借此机会提高班级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班级的精神文化体现在班风学风中,班风学风的正面影响当然也会减少偏执思维的产生。自然,提升班级凝集力并不等于要解决全部的班级小团体,而是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立让更多的小团体主动遵循班集体的管理规则,甚至可以正确引导其团体为班级整体的高速发展作出贡献

[2]

(三)从大环境的层面出发

当下班级管理必须造就多样化的班级社会舆论空间,提升学生的客观思辨力,从而使得学生能对各种不同的信息进行主动筛选。因而,在班级管理方面的工作中,需要提供给沉默无言的人群一定的表述空间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提倡客观和多元化的表述就尤为重要。班主任老师可以及时运用主题班会的方式开展班级辩论会,让学生通过一些社会实时热点进行全方位的深入讨论,辩论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竞赛流程,遵照标准进行比赛,以防学生从片面的观点进行思考。这一方式能让四面八方的声音和意见得到充分的表述,有益于正确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独立思考问题,并且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总结

总而言之,老师与同学在班级管理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校园里,唯有通过团体的正面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点评,搭建多层次的辅导工作管理体系,老师的关心,同学的支持,从而使得学生尤其是高中生获得健康发展。在教学中,需要注意提升班级氛围的塑造,加强心理疏导,加强德育教育工作,高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渊,王芳.班级“群体极化”:识别、归因与防治[J].中小学德育,2021(12):66-68.

[2]马志国.有一种态度叫“心不由己”[J].新班主任,2021(07):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