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学目标,提升课堂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把握教学目标,提升课堂实效

张珍玉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逸夫实验小学 351100

摘要:核心素养是新时期背景下提出的全新教育要求,义务教育数学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对象,必须将核心素养贯彻到教学全程。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目标是否适合、科学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而在核心素养下则对教学目标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当前教学实际,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为了能够突出核心素养导向,教育工作者必须将核心素养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本文便以此为核心展开研究,立足于核心素养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设计策略,提升课堂实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

引言: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总目标,我国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涵盖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建模等维度。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在这一阶段进行高效引导可以奠定学科素养基础,而是否可以将核心素养要求落实到教学中,与教学目标有着密切联系。基于此,教师群体必须将核心素养作为价值导向设计教学目标,以此来推动学生及教学工作共同发展。

1.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1.1主体错位

从当前国内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来看,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普遍存在主体错位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师忽略学生课堂主体性。由于在教育改革前教师受应试教育思维左右,并在教师心中根深蒂固,在核心素养教育要求下,大部分教师无法迅速转变教学思维,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仍以自我为中心。许多教师通常只会考虑自己应该怎样设计目标才能满足教育要求。这一问题的存在也间接说明教师群体对于教学目标存在误区,教学目标设计并不是教师该怎么做,而是学生是否可以在目标引导下有所收获,这便意味着目标设计应密切考虑学生实际,但这在当前的教学中尚未有所体现[1]

1.2教材信息过多

在数学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还存在教材信息过多的问题。有的教师在设计目标时优先考虑的便是教材内容,往往会根据教育要求、课时等因素设计目标,这种目标设计方法看似可以发挥作用,在实践后却发现与预期不符。如果过于注重教材,反而会使教学目标成为教材信息的堆积渠道,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有所削弱。客观来讲,教学目标是教学开展的前提,也是重要指导力量,可以为学生学习知识指明方向。在我国教育领域多年发展中一直强调了教学目标重要性,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目标设计,确保目标合理性、实用性。在义务教育数学实施改革后,教学目标地位进一步凸显,再加之核心素养要求的落实,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教学目标设计创新工作,了解教学目标作用,区分数学教材与教学目标差异,并平衡好两者关系,使教学目标可以助力于学习过程。因此,在该方面还有所优化。

2.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优化策略

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总目标,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也需要以此为基础,需要教师下意识地寻求数学知识和核心素养间的关联,并寻求契合点,使核心素养可以渗透到各知识点中,以核心素养为基础,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提升课堂实效[2]。本教学以《三角形的特性》这一课时为例,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教学目标要求,对其教学目标进行设计:

2.1 建立空间观念能力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其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根据物体的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并且可以运用语言描述和画图图形。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这一课时,在教学目标设计,以空间观念作为主要目标之一,然后围绕此目标进行目标细化。其中最为基础的就是三角形的特征、稳定性等方面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也是培养空间观念的基础。三角形特征等知识属于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使其对概念类知识有所理解,就必须引导学生辨别各种形状或亲自动手摆放三角形,该过程既是理解知识的过程,也是明确物体的特征。让学生立足于物体真实特征,抽象出相应的三角形,并以此为现象基础,描述真实物体。为此教师可以设计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抽象、探究三角形概念,并正确表述三角形概念,明确三角形特征。这样在具体情景中去抽象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情景融入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提质增效,完成教学目标。

2.2 几何直观能力

集合直观只要是可以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对于小学生,可以简单理解为让学生体会图形给我们学习带来的便利,让其更具画面感,帮助学生学会研究图形,提高几何直观能力[3]

在教学中,针对《三角形的特性》,就是通过三角形、三角形特征等,理解问题本质,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推断问题的了结论。对于几何直观的培养,则主要是通过实物、动手实践操作等对问题探索、分析及描述。帮助小学生空间思维和分析三角形特征。那么可以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动手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特征,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种设计可以有效促进知识迁移,促使学生将新问题转变为熟悉知识,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而且实践操作可以提高学生实践探究能力,提高课堂参与性,促进综合素养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3 培养学生数学推理能力

数学推理可以帮助小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概念,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数学推理能力是运用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的能力。更为关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结合具体数学内容明确知识的逻辑性,使学生能运用它们来进行推理和证明。

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中,关于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设计教学目标。小学阶段逻辑思维比较差,教师就可以从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入手,基于小学生生活实际,围绕已有的知识结构,根据前后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推理能力。教学目标设计为:利用思维导图构建“三角形”知识框架。思维导图的绘制,实现课堂优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结束语:从上述分析中发现,核心素养是当代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和最终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因此要把握好教学目标,还需要围绕核心素养,以此为基础,优化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实现课堂提质增效。但在当前实际设计中还普遍存在主体错位、教材信息过多等问题,在无形中削弱了教学目标可行性。教师应该围绕《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生实际情况,加强探究,提高教学目标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 韩宁虎.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分析[J]. 当代家庭教育, 2021(7):2.

[2] 谢小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J].新课程,2021(34):100.

[3] 苏永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J]. 甘肃教育, 2021, 000(005):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