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如何在初中信息科技学科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探索如何在初中信息科技学科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罗端娥

河源市第一中学 517000

摘要:学科中的德育渗透教学是学校德育中最基础、最根本的育人环节,本文针对如何在初中信息科技学科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合力,使德育工作收到更好的成效,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提出几点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思想道德;信息科技;学科渗透;思想教育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长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合力。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单靠每周一节的班会课,有限课时的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在各个学科中、在学校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项活动中渗透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更是对青少年德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和新的途径。信息科技学科在未成年人德育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显,而信息科技教师作为一群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者,自然而然地成为学校网络思想教育师资队伍的主力军。那么如何在信息科技学科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好地开展,抵制网络环境下对未成年人的各种不良影响。本文针对如何在信息科技学科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提出几点思路:

一、从信息科技教材设计着手

教材设计时应全局考虑,设计利于让信息科技教师渗透德育教育的模块、探究任务。例如在介绍计算机组成硬件的章节,可在章节后设计一些小知识介绍计算机及硬件的发展、中国“芯”相关知识;或者设计一些德育主题的探究思考任务等等都是很好地渗透爱国主义、民族情怀的内容。在一些软件类章节的课程设计时,容易把教材设计成软件说明书。每种教材介绍同一软件的操作方法是大同小异,但是教授软件用的素材、主题是多变的,教材设计时可以从德育主题中选取一些融入到软件的教学中。例如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的广东省义务教育地方教材——《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设计可以参考借鉴。本单元的内容是学习Photoshop软件对图片进行处理。教材把整个单元设计成一个总的主题“魅力广东图片展”,在这个大的主题下,分解成一个个小主题。在“魅力广东图片展”这个大主题下,下面的小主题涵盖了祖国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伟大工程、传统文化、现代文明,很自然地把爱国情愫培养、民族自豪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现代文明公德等等思想道德教育元素渗透到教材中。

二、从教学内容中充分挖掘德育元素

如果教材中德育元素渗透的不明显,那就需要信息科技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充分挖掘可渗透德育的内容和切入点。例如粤高教版教材主要有三大内容模块:一是知识类的:计算机及网络相关的知识、原理,网络文化等。二是技能类的:进行多媒体信息加工处理的各种工具软件,包括办公系列软件、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处理软件等。三是编程语言的入门学习。每一个模块中都有很多可以渗透德育的元素,例如在介绍计算机硬件及发展的内容中,通过可以介绍中国计算机的发展,中国“芯”发展,还可以结合时事,如美国对中国企业中兴、华为的不合理制裁,激发学生对祖国发展的关切和树立为了祖国努力学习知识技能的理想,进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还有在网络原理、网络交流、网络文化章节,更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抵制网络不良影响,预防网络犯罪,对学生渗透网络伦理、网络法规、网络文化、网络文明与安全等的重要契合点。而学习工具软件类章节,可以设计适合渗透德育教育的任务、主题,如爱国主题、传统文化、理想、环境保护、社会公德、法制宣传等等的主题。在编程语言教学模块中似乎比较跟德育不沾边,但其实也可以从介绍我国软件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成功的一些软件如金山WPS、腾讯QQ、微信、瑞金杀毒、迅雷下载、暴风影音等等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既看到我国软件产业的不足,激发争先赶超的斗志,渗透理想信念的培养;又看到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及炎黄子孙不甘落后的奋斗精神。

三、从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规划本学科德育活动

学生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全方位渗透影响的过程。因而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工程,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需要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在各学科渗透中,共同合力下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学科的德育渗透教育不是孤立的,要结合学校的总体德育工作才能收到总体的成效,否则收效甚微,甚至毫无效果。信息科技学科中渗透德育的培养一定要配合学校各个阶段的各项德育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例如学校的总体德育目标是:在七年级的新生中侧重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在八年级学生中侧重意志品质的培养,在九年级的毕业生中侧重理想信念、职业规划的教育。那么在学科渗透中就需要围绕学校的总体目标在不同年级中培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安排不同的主题和活动。再如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宣传日,每年6月也就是学校的“禁毒宣传月”。配合学校的“禁毒宣传月”活动,信息科技学科可以从教学内容中挖掘一些可以渗透禁毒的内容;或者设计一些活动,如制作禁毒主题的电子报、宣传图片、卡片等等。又如每年的一些重大节日、传统节日,学校都会有一些相应的活动,如清明节、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等等,这些重大节日、传统节日都是对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的一个很好传扬,学科中可以以此为契机,充分挖掘可以渗透的元素和内容。

四、从课堂的行为规范中点滴渗透、反复渗透

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需要在日常的行为中不断规范,最终又回到日常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当中去检验、去体现。学生的意识形态、道德素质最终都体现到日常言行举止、行为习惯中来。因而学科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也必须回归到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一言一行中来,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旦学生出现行为的偏差更要及时地予以纠正。未成年学生思想的可塑性强、行为的反复性,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一个循环往复的长期过程,需要“反复抓、抓反复”。例如为规范学生在信息科技课堂上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制定了一个“电脑室行为规范”,对每一个新接手的班级的第一课都给他们明确、强调在电脑室上课应该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准则应该具体明确。如规定学生按学号固定座位就坐,零食、饮料、电子产品等物品不得带入电脑室,课堂提问的礼仪,电脑出故障不得擅自自行拆机维护等等。然后经常跟学生强调这些规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规则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抵御网络时代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冲击和不良影响,让信息科技学科在德育中真正发挥作用,需要信息科技教师及及广大德育工作者集思广益,提出更多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办法,使德育工作收到切实的成效,为祖国培养思想品德素质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梁捍东.新媒体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2014年第7期

[2] 林仁龙.让信息技术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散发魅力[J].新农村—教育园地.2009年第8期

[3] 张慧荣,曹军.信息技术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N].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月第41卷第5期

[4] 陈清河.浅谈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N].语言文字报. 2019年12月13日第006版研学.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