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目标教学模式应用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目标教学模式应用探索

李涛

湖南省祁阳市潘市镇第二中学

摘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目标教学法,旨在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使其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在此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人际协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体育;目标教学;创新

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居民的总体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由于生活节奏过快,人们缺少运动的时间,心理上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问题更是令人担忧。在此背景下,将现代目标教学模式引入初中体育课堂,通过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具体目标控制,使大多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一、初中物理目标教学模式的构建

传统的体育课堂强调“多说多练”,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盲目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积累经验,从而掌握运动技巧。这就导致了学习体育技巧的速度很慢。在认识上,他们只是表面上的,而这些毫无目标的训练,也会让他们失去对运动的兴趣。要改变目前的体育教育现状,就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目的教学模式的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运动的认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为以后的终身运动育奠定良好的兴趣基础。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老师设定了教学目的,使学生在重复、单调的训练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质量。传统的体育教育方式只能使学生对运动的认识局限于技巧的模仿,而无法与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相结合。学生们更多地依赖于运动能力,而忽视了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与他们所不了解的技能的关系。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建构目标教学模式,则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师生换位思维、强调个别优生的指导作用,在某种意义上,体育优秀生扮演了教师的助理作用,并促进了中等水平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低水平的学生的学习。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目标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以目标为中心,建立了更加完善的评估体系,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可以更好地培养具有综合应用技能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二、初中体育教学目标的实验设计

初中体育目标教学模式的建立,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它反映了教师与学生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的主要需求与指导。教学目的不仅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而且对教学活动的程序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要突出基本的目的,注重自主探究,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设计学生的“怎样学”,这种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重师生的相互评价,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实践性。本文明确了初中体育教育的总体目标基础上,提出了以“健康为本”为指导思想,使学生掌握基本动作技术,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健康的精神品质。

教学环境的设计是实现目标教学模式的有效保障。首先,要保证试验的顺利进行,必须保证足够的场地和完善的教学设备。其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性别和体育能力,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最后,教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在课堂上运用角色交换、目标导向等方法来创造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前对课程内容、教学目的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减轻对手的心理负担,实现教学双方的双赢。

三、初中体育目标教学模式的实现

首先要做好实验的前期试验,采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和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理论水平和学习兴趣。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多个层次,并针对能力需求,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并确定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和交流,在此基础上,运用形成性评估的反馈纠正机制,使其达到最终的评估目的。

通过对短跑项目的教学实验,将短跑的特性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使其在老师的持续激励下,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其短跑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都要进行形成性评估,老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适时地进行调整,让学生在互动评价中充分享受到了主人的快乐,减轻了学习压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减轻了老师的工作强度。

在目标教学系统中,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目标,而确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与整个学习过程息息相关,而学习的起点则是学习的起点,与现实相适应的学习目标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从总体上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并根据实际的教学目的,为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将目标与现实相结合,才能对其进行合理的定位,从而保证其教学效果。目的定位真实反映学生的情绪认识与行为,有助于老师对工作与学习的整体认识,促使学生展现自己的才华,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任务,并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以团体为参考,从而实现对任务的自我评估。

在实际教学中,当遇到较棘手的问题时,可以不在课堂上处理,而将其作为下一节课的解决内容。只有使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才能激发起更强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要求和目前的学生能力的不同,在制订体育教学目标时,可以将运动参与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相结合。

同时,在实现目标时,也要先把目标搞清楚,要做到心里有个底。教学目标的顺利落实,对于深化素质教育,是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在确定了学生的需要后,根据学生的特殊行为习惯,组织和设计教学方式。只有采用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在初中体育课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并将其融入到初中体育课堂中,也要加强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的认识。

结语

目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个体差异相结合,以达到最大程度的个人发展,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目的,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目的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自信心,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抵抗挫折感,使其形成自我评估、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学习环境。在教学目标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状态,这是一种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到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曾小丽.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5):97-99.

[2]贾联会.信息化教学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2,24(14):217-219.

[3]龙小林.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堂的运用及教学策略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8(07):69-70.

[4]陈晓琴.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目标教学模式应用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3):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