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探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1
/ 2

小学语文高段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探略

张玉娜

佛山市顺德区本真未来学校    528300

摘要: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目的,是继承和理解文化,建设“文明大国”,而“革命文化”则是我国的文化力量的源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革命文化主题的课文时,要运用具有时代性和吸引力的教育方法,以此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推动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并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教学探略

前言:随着民族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教科书中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对内容的表达和教学的应用价值体现,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有关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时,要认识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使更多的小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相关内容,来了解革命文化。

小学语文高段革命文化题材教学的意义

对革命文化的传承与认识,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革命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既是突显“文化”这一理念的实际需要,也是当今文化强国,实现文化认同的必然要求。小学阶段的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与其它的课文相比,小学阶段的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内容,承载了我们国家教育的价值观,并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目的。使在幸福生活中成长的孩子们,体会到太平盛世的来之不易,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从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因此,继承革命文化传统,培养民族情感,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内容。以“革命文化”为主题的教材,其内容丰富并具有很高的育人价值,而小学语文高段的革命文化为主题单元,往往是将历史、人文培养与语言基础知识相融合,确保了前后的联系。同时,深入挖掘作品本身的文字表达使用价值、文学价值、思想价值,分析学生在学习前期的认识困境、探索教学的突破与发展,在语文学习中实现革命文化教学的意义[1]。第一,激发学生爱国爱党价值观和思维品质培养的积极性。革命题材类课文,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对那些抛头颅、撒热血的文章,来提升自身的思维意识。第二,革命题材类文章具备极高的育人价值。要达到“德育”的目标,就必须注重革命文化的教育,把爱国、忠诚等核心思想,纳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这是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小学语文课上开展革命文化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具有很高的教育教学价值[2]

二小学语文教师开展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时的问题分析

1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在用自己的创新的方式向学生解释革命题材的文章时,教师要有相应的创新性思维,让一些革命文化类课文更好地为学生所认可,也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教师要使每个学生都能从革命文化类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而不能用死板的方式,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且有些教师的创造性思考水平较低,无法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过于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关注革命人物及时代内容的讲解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缺少紧密的联系,使学生和课文之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加大,并对课文的不理解与情感不认同的情况加深。

2思想教育与语用相互脱离

革命题材类的课文往往有着强烈且深厚的思想感情,当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的教学定位不准,落脚点置于思想教育上,会用大量时间引导学生体会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并用较短时间疏通生字难词,品析语言美,但却个忽略了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把语文课变为思想政治课,使语文课特有的韵味缺失。如教师在教授五年级下册《军神》时,重点引导的是学生学习,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是“军神”,而将课文当中“青筋暴起、脸色苍白”等细节描写,与沃克医生颤抖的双手的侧面描写忽略,不利于体现出革命题材类课文所独有的育人价值。

3教学场所受限于教室

教师在讲解革命文化题材类的课文时,教学的场所依然是局限在教室内,在教学方式的选择方面,展开积极的教学活动,会引导学生一起观看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纪录片。学生刚开始时会认真地观看并被吸引,但纪录片的时间如果过长,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开始出现分散,如与同桌搞一些小动作等。如果是这样,教学依然是在教室内开展,即便变换了教学方式,但学生依然会有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缺少兴趣等问题。

三小学语文高段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探略

1优化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教师要深入分析自己的讲授方式,同时也可以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在接受革命教育时,可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让学生脱离枯燥的学习生活,按照正确的“道路”来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收获到更好的学习结果。例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有参与感,而不是自顾自的讲课,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同时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要善于掌握学生的心态,这样就能制订出吸引力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一丝不苟地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

2融合思想教育及语用

课文是用语言文字,结合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审美艺术,实现了“文道统一”,引发出学生的强烈共鸣,并将学生的真切情意激发出来,阅读能力显著提高。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依据教材编写的特征,将课文中所蕴含的革命之情和独特的语言表达进行融合,进而震动学生的内心。如在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第二段“雨来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第四段“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妈妈望着水圈直发愣”两处,互相映照出与游泳相关的细节描写,以此来烘托出雨来的机智和勇敢,以及热爱祖国的人物形象。

3积极拓展教学的空间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辅助手段。因此,组织各种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革命文化题材的认识,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利用教室内的信息设备,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共同创作出符合所讲的图画。此外,在革命文化的层次上,教师要重视家庭的参与,运用信息科技建立家长之间的长久联系。同时,还设置“红色课堂”,要求家长们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们进行20多分钟的革命文化教育,可观赏红色主题的电影,背诵红色诗歌,还有家长们向孩子讲述革命故事、教唱革命歌曲等等[3]。此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启“研学之旅”,将教室的局限打破,如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课文主人公的纪念馆、博物馆等,通过实地参观,弥补搜集革命人物资料的不足,使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革命人物的奋斗历程,理解其思想情感,予以学生更大的冲击力,并更深刻理解革命人物。

结论: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中,革命文化在语文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应充分运用革命文化主题的内容,把革命文化融入到整个课堂中,加强对小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政治素质的培养,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国芹,成汉平.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策略浅探[J].现代教学,2022(22):47-49.

[2]陈惜银.“教学评一致”理念下小学语文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策略[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2(07):55-56.

[3]郑皓珠.注重三“结合”,优化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教学为例[J].语文新读写,2022(0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