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小古文——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玩转小古文——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策略探究

于叶青 

景德镇市浮梁县第一小学 333400

摘要:小古文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全面,小古文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教学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教师应以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以设问、引导分析等方式寻找小古文的最佳教学策略,进而探索高效的小古文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小古文学习积极性,促进小古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策略

引言:由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受到阅历和知识积累的限制,要求其在尚未完全形成现代文理解方式的前提下实现文言文的正确理解是存在较大难度的,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难以逆转的消极情绪。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现状,当前的许多语文教材在收录古文时采取了适当修改调整的措施。教师也需要在学习情境创设方面下足功夫,使得学生的积极性能得到最高效的利用,从而带领学生更加平缓地进入到文言文知识世界的探索中去。

一、激发小古文阅读兴趣

(一)循序渐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意识到,古文作为一项小学生过往从未接触过的文学题材,在学习之初会产生抵触情绪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此,教师需要尤其引起重视,依靠前期理解难度相对简单的古文课本知识带领学生首先建立起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从而为后续继续深入学习文言文做好铺垫。

在学生没有很好文言文基础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考虑透过古诗词的教学搭建起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好一定的古文理解基础。如此一来,即便学生尚未正式的接触到文言文领域,也起码拥有许多家喻户晓的成语或是古诗词储备。教师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再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的世界。教师应当意识到,所有语言文学的阅读或是学习都是存在共性的,而任何事物的学习都讲究循序渐进,切不可拔苗助长。

(二)借助趣味故事,激发小古文阅读兴趣

借助于故事的形式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关注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例如,进行《凿壁借光》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向学生们普及这首古诗创作时背后的背景,利用其本身极具张力的故事性吸引学生们了解的兴趣,提前铺设好必要的古文学习意境。

二、理解小古文基本内容

(一)引导多元朗读,理解小古文语言

韵律这一特征可是说是古文明显区别与现代文的一大现象,也正是由于古文往往存在着短小精悍且朗朗上口的特点使其相比于现代文更有助于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教师通过让学生们进行朗读的方式能够跟好的融入进古文作者所想要传递的思想意境中,并从中有所感悟,进一步达到共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更强的学习古文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行让学生们了解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版本,使其理解原本基本的故事脉络和主旨之后,再将古文版本和白话文版本相互对比,进行朗读训练。由于学生已经提前明了故事内容所想要传递的核心思想了,所以在朗读的过程中,内心深处能够完成故事情节“画面感”的勾勒。借助于频繁的文言文朗读训练,学生们也会从最初觉得“拗口”慢慢转变为熟悉,最终构建起独属于个人的对于“司马光”故事的阅读理解。

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作用下,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现代文版本时,既能迅速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又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对每一个版本的文言文都能进行比较。除此之外,在学生朗读各个版本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增强小古文阅读的经验,通过完成阅读任务,为下一步学习文言文积累更多的经验。

(二)引导文白对读,理解小古文内容

在学习小古文的过程中,由于用语习惯的不同,学生初期往往并没有办法培养出很好的语感帮助自身更好地理解小古文含义。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和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类似,学生同样需要逐渐的引入才能逐渐改善对于用语习惯的适应。为此,教师可以多找寻不同版本的相同文章向学生展示文言文中用语、语境和用词的主要特征,以此增强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并且锻炼其思维经验,高效的养成适应文言文叙述风格的习惯。

三、提升小古文阅读思维

(一)引导文本对话,培养阅读思维

隐含古人智慧的文言文,在语文课本中还有很多。如《司马光》告诫同学们,遇事不慌,要多角度、多角度地进行解题;《杨氏之子》则是教导学生们在为人处世时要学会运用类比思维;《王戎不取道旁李》则更是强调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提炼出文章中隐藏的表达重点,带领学生们在正确的理解道路上深入思考,如提问:“文中小孩为什么会有冲突?他们又为什么这么坚定地认同自己的观点?而孔子被质疑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同学们对于两个小孩的观点又有什么看法呢?”

通过上述教学方式的演示,能够使得学生立即进入高专注度的思考状态,透过文章主旨的理解,掌握到辩证看待事物和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阅读理解,培养阅读思维

我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此,为更好地理解古文就需要用到古文的思考方式进行正确的阅读。教师可以在古文阅读的教学中有意强化学生的古文思维,依托小古文课文,让学生自行进行不同古文间风格的对比和感受,明确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实现教学目标。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即便叙事风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化,但是文言文和白话文终究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一种内容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阅读思维为切入口,从古今中外的文字中去感受它的变化。在学习“众皆弃去”的含义时,教师可以套用相似含义的成语进行类比,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皆”字的释义,然后再深入到具体的文本段落中考量其合理的用法。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逐渐会形成惯性,对于文言文的理解门槛也会逐渐降低。最后,教师还需注意成语的特殊用法,有些字与古文中的“跑”、“走”等字义有较大差异的成语。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有助于教师梳理出小古文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教师需要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转变,进一步利用好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帮助学生构建好古文思维方式,从而进一步打好深入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危才军.让描写的人物“动”起来——浅谈作文人物动作描写教学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2020(45):79.

[2]王辉.“人物动作描写”作文指导课观课心得[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23):66.

[3]刘惜春,熊洪.写作训练:让人物在动作描写中鲜活[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4(1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