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研究

连景林

福建省泉州市农业学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当前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更多的发展新方向和新需求,常规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

关键词:产教融合;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研究

1当前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

1.1在产教融合中学校与企业的融合程度不够

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与企业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一般采取订单培养、定点实习和定点就业等模式,一般主要由学校完成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企业负责学生的实习和就业。这种模式未能使学校和企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实现充分融合,甚至还出现脱节。第一,企业没有充分参与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养,有的甚至完全没有参与,全部由中职院校来完成。部分企业在参与时也仅选派部分会计定期来学校进行学术报告和指导学生活动,没有能够参与到学生培养方案、课程大纲的论证和完善。第二,学校不参与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训。在学生前往企业进行会计实务实习和岗位实践时,仅由带队教师组织前往企业即完成任务,对学生在实习期间所暴露的问题关注不够,并没有针对暴露的问题在教学中予以改进。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人才缺乏实践操作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

1.2部分企业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无不使劲浑身解数。企业非常希望能够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能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会计专业人才是每一家企业生产经营所不可或缺的。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对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果,保障企业长远稳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大部分企业将企业的经营核心放在了能够快速带来财富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并未将职业教育和企业育人功能融入到企业价值链中,在人才培育方面缺少相应的机制和耐心。在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实习实训时,虽然能够接受学生经过较为系统的会计实习,但也会因为生产任务紧或销售环节缺人而将会计专业学生放在其他岗位上进行实习。这样一来,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并未实现参加实习实训的教学目标,学生虽然在其他岗位上的实践也能进一步增进学生对企业运作的认知,但与会计相关的实习很少甚至没有,产教融合合作育人模式没有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

1.3缺乏适用于产教融合教学的学生成绩评价标准

当前,在中职院校与企业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中,学生在校成绩主要由教师和校方进行考核与评定,而到了实习阶段,学生的成绩评定和业绩评价则主要由企业一手操作。这种评价模式显然无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进行全面、公平的考核、评定。甚至有不少企业或公司,在对实习生考核方面仅参考分配给学生的工作完成与否,对会计类专业学生的会计业务缺少必要的培训,这使得大部分中职会计学生在实习阶段无法学到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此外,在企业实习阶段,由于缺少统一的指导和规范,导致实习生管理难度加大,不仅企业对学生实习效果不满意,甚至学校带队教师也不愿意多插手带教工作,这也为学生评价和校企合作造成了不利影响。

2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策略

2.1积极深化中职院校与企业的产教融合合作深度

我国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大约已有近二十多年历史,合作层次也从最初的学生就业安排、到订单培养再到产教融合合作育人等逐步深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由于职业院校和企业间在运营机制、工作侧重点、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学校和企业之间在人才培养上的合作难以做到无缝衔接。因此,在中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合作育人模式中,学校和企业应进行充分沟通,互相了解对方需求,从解决对方需求的角度换位思考,解决对方的痛点。并在此基础上由双方共同组建合作团队,团队一般由企业会计师和学校会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共同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内容进行修订和完善,双方全程参与学生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以及就业指导、职业发展等重要环节。双方在产教融合合作育人中无缝衔接,共同参与学生从学习到毕业、再到就业发展的全过程,才能是有效的合作,才能切实促进会计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进步,也才能切实满足企业的财会人才需求。

2.2积极加强“技能-双师型”师资团队的建设

中职会计专业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想要授人以渔自身必须先精通渔。对中职院校学生而言,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是今后就业和职业发展的第一要求。因此,中职会计专业教师首先应当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的各项专业能力然后才能去教授学生,所以说在产教融合合作育人过程中,组建一支“学历高、业务精、技能强”的双师型师资团队是培养高素质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中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的青年教师见习和实习基地,在每年三月份到六月份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相对较为轻松的工作时期,而这一时期国内会计行业又较为忙碌,学校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组织会计专业青年教师前往合作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并参与到实习生的指导中。如此以来教师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管理毕业生更好的进行实习作业,还能帮助教师更多地接触会计实务和企业财会操作流程,从而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技能;而学生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井然有序进行学习和工作,很好地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生活过度。显而易见,这种模式能够为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主体都带来良好的效益。

2.3建设符合新时期会计职业素养培育的课程体系

在新形势下,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一直是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科学的课程体系是校企双方产教融合顺利开展的基础。因此,在产教融合合作过程中,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计要按照新形势下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并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第一,中职院校应当与企业通力配合,对会计专业的学科特点以及会计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学生职业能力作为课程设计的主线,将产教融合合作育人作为依托,进而建设出更加符合中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第二,中职院校和企业在合作育人过程中,还应当深入了解当前中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课程设置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岗位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主要目的,不能只顾企业的实际需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出舍本逐末之举。

3结语

职业院校是我国会计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社会和企事业单位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和升级发展的重要时期,加之随着新会计准则的推行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力度非常大。这对职业院校现有的会计类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较大的挑战。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和产业界的双方优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林月华.基于产教融合的“智能财税”教学实践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12):173-175.

[2]傅钊,施盛云.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会计教学的创新思考[J].营销界,2020,(48):72-73.

[3]石杨.基于产教融合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09):156-157.

[4]何素华.加强产教融合的中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视界,2018,(17):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