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生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畜禽生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思考

赵中元

张北县职教中心       076450

摘要:目前,我国学校动物和家禽生产技术的教师和实践培训人员较少。畜牧课程存在着职业课程基本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薄弱、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一点与学生本身有关,学校也应重视对这些专业教师的培训。在信息技术方面,需要适当的教育创新改革,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多样化培训,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畜禽生产技术;教学改革;创新

引言

畜禽生产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通过培养让学生毕业后符合从事动物养殖、动物疾病防治、动物食品安全及动物保护等岗位要求,并通过实践能够做好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工作的创新,为畜牧业发展贡献力量。因此,在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传统技艺传授给孩子学生们,也要不断学习将科学合理的创新和发展引入畜禽生产技术教学中去。对于中职学校我们一定要在常规教学中不断进行必要的优化调整,而且要建设校园实训基地,积极的与社会企业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技能。

一、高度重视畜禽生产技术专业课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全国所有中小学都伴随着教育改革和创新,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学校也不例外,特别是在畜禽生产技术领域,传统的职业课程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近年来,畜禽生产技术专业职业在培养第一线技能方面的资格较低,技术人员参差不齐。中职学生相对基础比较差,学习习惯不太好,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例如:通过多媒体、微型节目、短片、电子教学等形式直观地传递给学生。这加强了专业教学的手段,教学内容更加饱满,而不是传统的单调的教学模式。从教师主导的传统到通过教学录像提高课堂效率的可能性,从无法在生产线上进行的传统培训活动,到大屏幕视频演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同时,创新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业余爱好。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二、中职畜禽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生源素质明显下降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都是没有普通中学的学生,基础差。教师把相当多的精力放在课堂秩序的上,对学生的考核难度也很大,老师们费了很大辛苦,到期中或期末考试时,成绩依然很差。

2、教学模式单一   

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长期以来.存在着重书本知识、轻实践技能,重学科体系完整、轻岗位实际需要的弊端,是一种典型的教师中心学科中心知识中心的教学模式.很少采用重能力培养的”能力中心教学模式、重个性开展的“个性中心”教学模式、重全面职业素质养成的“职业素质中心”教学模式等。

3、教学内容不适应经济的开展   

教学内容与生源素质不相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下降.但教学内容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却没有因为生源变化而进行任何调整。一方面.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必须完成相关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但生源素质下降导致这几乎是很难完成的任务;另一方面.学生面对偏深偏难的专业理论知识,由于根底较差很难完全学习和掌握。

三、畜禽生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创新

(一)创新实践性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

课程内容主要设计为一个融合平台,课程的开发主要基于畜禽生产技术专业职位要求的标准和技能,将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职位和要求设计。例如,畜禽解剖生理和畜禽营养与饲料部分是研究畜禽生产和疾病预防专业课程的支柱,可以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与一个可靠企业合作,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根据学生的课程选择合适的时间,引导学生真正的位置去体验工作,进行实践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作的要求,自己学习,自己感悟。同时学习企业的经营方式和企业目前的职位配置以及每个职位的就业要求,这是在教科书中难以找到的内容。我们专业教师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根据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使学生逐步了解新的畜牧业企业和产业经营。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的互动性

当今教育的发展与传统教育之间已经存在着巨大差距,教育、思想、目标、思想和教学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多媒体系统在课堂上的使用逐渐普及,教育技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多媒体技术融入学校的畜禽生产技术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思维更加灵活。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引进为课堂创造了更多的机会,通过多媒体教学创造了灵活的学习氛围。我们不能只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一定要把专业教学的困难和关键点通过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方式更灵活的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容易、更清楚地看到和理解问题。

(三)强畜禽生产技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并完善与企业密切联系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

  加强职业学校在职教师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教师素质,是当下推进专业教学改革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只有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才能了解更新的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术业务能力,在往后的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授课才更加生动和贴切。所以中职类学校

必须加强与畜牧生产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不断监测企业的动态,向学生传达最新的理论和技能需求,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寻求企业的技术支持采用企业合作、学生融合、综合培训和联合培训等方式提高畜禽生产技术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畜禽生产技术专业技术相关领域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结束语

总之,在畜禽生产技术的教学活动中,学校应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制定适用于中职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学生的教学大纲设计,在提升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实践课时数,加强校园实践培训基地建设,积极寻求与社会企业合作,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教学成绩,为中职畜禽生产技术专业教育教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田庆丰.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课创新教学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0(29):54-55.

[2]李金桥.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课创新教学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0(08):34-35.

[3]李开柱.谈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244-245.

[4]赵峰,李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畜禽生产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9(24):246-247.

[5]李志惠.基于专门化《家畜人工授精技术》课程技能卡的教学探索[J].贵州畜牧兽医,2019,43(02):62-64.

本文系: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中职畜禽生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思考》(JZY2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