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策略:环境创设中幼儿主动学习支持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三字策略:环境创设中幼儿主动学习支持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陈濛

海盐县万禄幼儿园,324004

【摘要】

幼儿的学习品质包含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主动性、坚持性与专注、想象与创造、反思与解释这五个方面,在高宽课程中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也称为主动学习,它是幼儿的基本素养发展之一。而班级的环境创设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是与幼儿连接最密切的,好的环境也一定是有儿童的环境。因此笔者从以下三方面:“靶向聚焦环创问题,为主动学习开启思路”、“智慧留白环境空间,为主动学习搭建支架”、“全维梳理环创经验,为主动学习锦上添花”着手,让环境顺应课程的发展,让幼儿通过实践成为环境的主人,让环境发挥教育的价值,从而助推幼儿主动学习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班级环境创设;主动学习 

环境创设是一个幼儿园整体风貌的呈现,是班级主题行进和幼儿活动过程的一种展示。

(一)重开始,轻过程——环创参与缺乏主动性

很多教师都会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也会给予幼儿一些机会去创想与构思。但是部分教师认为幼儿参与过就好,重视开头却轻视幼儿参与的过程。殊不知,这样的参与是教师给予幼儿的,并不是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的,因此在环境创设中途又回归到以教师为主,导致幼儿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缺乏主动的意识。

(二)有思考,不深入——环创实践缺乏变通

在环境创设中,幼儿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也会循着自己的想法去实践,但是完全按照幼儿的想法进行环境创设,往往创设完毕就结束,教师没有和班级孩子一起讨论环境创设是否适宜,是否需要调整。因为教师的放手不够,从而导致幼儿对教师产生依赖性,当环创需要调整时,一旦离开老师的引导,幼儿就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还是以老师主导为主,幼儿基本处于被动参与的状态。教师主导痕迹过重,幼儿缺失了班级换环创中主动思考和变通的能力。

(三)有分享,少提炼——环创经验缺乏延展性

在环创过程中,教师跟幼儿的前期分享往往不够深入,成果分享也缺乏一定的提炼性与整合性,更多时候只注重结果,而忽略幼儿经验的提炼与延展,大部分的教室环境创设的作用仅仅只是作为展示,缺乏话题的导入、问题的链接、经验的丰富和思维的发展,环境创设只是以一种静态的成果呈现,幼儿没有机会进行主动学习。

综上所述,对于如何通过环境创设来提升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是我们老师需要去研究的。因此本文通过“靶向聚焦”、“智慧留白”、“经验梳理”三大策略,让幼儿在环境创设中养成“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思维延展”的品质,最终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素养的发展。

启:靶向聚焦环创问题为主动学习开启思路

幼儿在环境创设中不可或缺,他们是旧经验与新经验的链接者,是精彩故事的讲述者,是活动内容的内化者,更是主动学习的载体。因此,我们通过靶向聚焦环创问题,激发幼儿自始至终的参与,激发他们的主动思考,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

(一)激趣:正面欣赏,萌发思考

     幼儿的主动学习需要一定的激励方式来促发,因此教师将班级环境创设中幼儿做得好的地方,特别是细节处理好的方面拍摄下来,通过正面榜样的鼓励方式让幼儿去观察环境创设中好的地方,从而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

设疑:辩证比较,发现问题

当然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时候教师同样可以通过拍摄的方式,将好的创设和乱的现象放在一起,通过辩证对比,师幼一起分析、比较,谈谈乱象出现的原因,同时寻找解决的策略。通过对环境的比较与分析,能够更加直观地让孩子发现环境创设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让幼儿意识到:环境是为我们服务,并不只是一种装饰。

(三)求索:现场在线,动态调整

     除了直观的照片与视频,教师也可以通过问题介入,将发现的问题进行再现和还原,在这样动态过程中,幼儿可以正视问题,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创:智慧留白环境空间为主动学习搭建支架

     留白可解释为:留出空间。在环境创设中,适当利用墙面、区域、空间的留白,可为幼儿提供恰当的自我表现的智慧空间,有效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幼儿能够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更好地促进主动思考和学习。这样的智慧留白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进一步提升幼儿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通过“微留白—半留白—全留白”的方式逐渐让幼儿把握班级环境创设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从而促进其主动学习。

   (微留白从单一到多元

    微留白主要是呈现在区角、主题墙等空间中的留白,呈现一定的环境支架,让幼儿后期进行内容的过程性填充创设。

(二)半留白从静态到动态

半留白主要是体现在课程环境创设中的留白,以幼儿兴趣为导向,通过生活观察、情境融入、主题融合等方式,打破静态的环境创设内容,让以往“大一统”的环境消失,让幼儿创设过程性的动态班级环境。

(三)全留白从牵引到主动

全留白是在班级环境中留出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是完全性的留白,教师完全放手给幼儿,幼儿可以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去任意创设自己想要的环境。转变在环境创设中,一旦离开老师的引导,幼儿就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的状态,应该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设计环境,具身投入和体验其中。

三、悟:全维梳理环创经验为主动学习锦上添花

环境创设之后的经验梳理是幼儿主动参与班级环创后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幼儿经验分享、整合、拓展的过程,在经验梳理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分享、反思、评价,从而建立起环境创设与主动学习的有效链接,从而完善幼儿的思维发展。

环创成果现场展示,主动创设可视化

经验梳理非常重要的就是成果展示,也是对幼儿主动参与整个班级环境创设的一次主动学习的经验展示。因此环境创设后,通过现场观摩的方式,让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的成果看得见,教师则通过提问激发幼儿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建立起幼儿对于环境呈现意义的思考,同时也能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进行环境的持续优化。我们鼓励幼儿通过对话、分享等方式,来讲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同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长此以往,环境与幼儿的有效互动会不断生发,环境育人的作用也会不断增强。

环创过程表征呈现,主动思考可视化

经验梳理的过程也是提炼经验的过程,在幼儿主动参与班级环创的过程中,收获到的经验非常多,因此幼儿通过对环创过程的表征、分享,教师帮助幼儿进行梳理和提炼。以表征的方式将自己的环创感受进行记录和呈现,从而让幼儿的思考和学习更加可视化,也让幼儿在回顾的过程中不断梳理、总结、学习。通过语言表达与分享,幼儿深入思考环境创设的意义,更加了解环境的作用以及环境隐含的价值。

环创经验迁移拓展,创新学习方式

在幼儿对环境创设的经验进行梳理与总结之后,可以将经验进行迁移与运用,从而产生新的经验。许多方法可以帮助幼儿进行经验迁移和拓展,发动图式是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中进行调动,通过绘画、表征、照片、视频等方式,呈现过去环境与现有环境的不同,并在图式的刺激下对新察觉到的信息进行再次的延展和组合。也可利用策展、走班等活动,在新访客的刺激下,生发更多新的环境创设的想法。幼儿的经验就是一个不断获取和重构的过程,而我们就要给予幼儿这样进行经验重构的机会。

虞永平教授曾说幼儿园环境创设需要倾听儿童的心声观察儿童的表现感受儿童的需要因此我们靶向聚焦来促进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连续性,以创设留白激发幼儿对于班级环创的主动思考与实践,以全维梳理帮助幼儿整合环创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主动学习意识逐渐明晰,幼儿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幼儿与环境的有效互动探究、表达、交往等能力也在发展。总之环境是幼儿园里特殊的无声教材这门隐性课程通过幼儿的主动参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也以最简明的方式承载着最深刻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吕卓健.“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J].哈尔滨黑龙江教育,2016.

[2]黄锦琪.“背离”与“回归”——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问题及反思[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