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家精神在国有企业中的传承与弘扬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4

关于企业家精神在国有企业中的传承与弘扬实践研究

张婷

陕西地建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国有企业不仅拥有经济资源,而且具有政治资源,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新时代弘扬企业家精神,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领导一切、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思想上更加坚定、在行动上更加自觉、在工作上更加有力。文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政治资源两个关键要素,结合国有企业传承弘扬实践经验,研究总结了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国有企业;传承弘扬;实践

前言:国有企业传承弘扬企业家精神,既要汲取好企业家的宝贵经验,也要摒弃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不断完善保障机制,为企业家创造良好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家要坚持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在追求企业发展最大化的同时,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这是新时代企业家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要深刻认识企业家精神对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企业家群体成为社会最具影响力、最具吸引力的宝贵资源。

1.加强宣传教育,弘扬企业家精神

国有企业传承弘扬企业家精神,要将宣传教育作为弘扬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抓手。一方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深化对企业家精神的认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另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优秀文化作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见贤思齐、奋发有为。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国有企业通过新闻报道、典型示范等方式加大对企业家的宣传报道力度,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注重发挥报刊网络等媒体平台作用,及时宣传企业优秀文化成果和先进事迹;组织举办“优秀国企故事汇”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在企业内部开展“弘扬企业精神、争做优秀人才”演讲竞赛活动。

1.1建立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制度体系

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制度体系,将企业精神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将学习弘扬企业家精神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一是在人才选拔任用中将企业家精神作为重要依据,选拔优秀青年人才作为后备干部,把优秀企业家、优秀管理人员纳入人才库,在选人用人上优先考虑企业家精神的体现。二是在员工队伍中广泛开展学习活动。国有企业要将弘扬企业家精神融入工作实践、融入日常生活,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目标,坚持以先进典型引领员工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政治学习和宣传教育活动,使思想和行动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将弘扬企业家精神与培育“工匠精神”结合起来。国有企业要加强先进典型人物培养、宣传和表彰等工作,树立一批优秀人才典范;同时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员工见贤思齐、奋发有为;组织“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劳模精神[1]

1.2搭建起弘扬企业家精神的交流平台

国有企业在开展各项工作中,特别是在学习交流、建言献策等方面可搭建起学习交流平台;国有企业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沙龙来增进理解和感情。例如,在“五一”期间举办“弘扬工匠精神”“优秀劳模”和“优秀青年才俊创新发展论坛”活动;开展“走进企业家家(园)”“走进企业讲党课、为青年企业家讲成长成才故事、送书活动”以及开展以弘扬企业家精神为主题的征文和演讲比赛等活动;再例如,围绕创新发展话题开展研讨交流。国有企业可围绕如何传承弘扬新时代国有企业家精神进行研讨交流,通过研讨交流促进国有企业传承、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此外,还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

1.3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与培育

通过对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进行提炼,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如“诚信为本、客户至上”的价值观,“自强不息、精益求精”的精神特质,“团结拼搏、合作共赢”的团队理念和“敬业乐群”的团队文化等[2]。此外,还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在企业内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企业家精神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从身边的典型和事例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开阔视野、增长才干。例如:开展“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在企业内部广泛传播企业文化理念,用先进的思想理念凝聚人、引导人;对典型人物和事迹进行集中宣传报道,营造人人学先进的浓厚氛围等。特别是对于重大战略调整和重大改革举措,要及时总结推广和宣传推广典型经验,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与此同时,在国有企业中加强道德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司文化建设全过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道德实践活动,把企业文明行为规范融入到员工日常生活之中,使广大员工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3]

2.推进市场化改革,激发企业家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都涉及利益格局调整,一些长期制约发展、影响稳定的体制机制障碍需要破除。要激发企业家精神在新时代的新活力,必须以深化市场化改革为重点,通过全面推动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完善治理结构、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为途径和方法。

2.1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目前中央企业主要通过对产权结构进行重组调整实现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方式进行改组。比如中核集团重组为核工业板块、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合并为能源板块(中国石油、中国神华、国家电投也都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造)、中央汇金公司整体划入国资委管理[4]

2.2推动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根本要求。要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进一步优化调整政企关系,将政府作为出资人代表纳入董事会范围,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权责体系;加强国资监管机构对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及对国有资本运作的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政府微观干预和具体审批事项;按照市场化方向做好授权放权工作。

3.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发展质量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创新精神,更是一种管理精神。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和手段不断改进升级,不断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围绕“巩固提高传统优势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要求,充分发挥“四个平台”作用,着力构建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变化的“4+1”业务体系,做强做优做大主业产业。要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董事会决策机制和监事会监督机制,健全总经理负责制和全员绩效考核。要持续优化组织结构体系、业务体系架构、流程管理体系、风险管控体系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技术领先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和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等措施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5]。全面推进“三项制度”市场化选择机制改革,深化“管资本”的职能职责和监管方式改革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资源整合、产业链协同、平台化运营以及科技赋能等创新实践来提高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战略。优化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搭建多种培训平台;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绩效评价体系等激励保障制度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能力。推进依法治理、依法治企等制度体系建设来保障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中的风险防控能力等要求不断提高。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作为国企改革重要一环: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围绕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强化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相结合、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加强党建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组织引领、推进保障等职责任务要明确具体要求;不断健全完善“三重一大”制度机制,着力加强“两个一以贯之”研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等工作。全面推进国企改革落地见效:要坚决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主线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等四个方面举措来确保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4.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企业家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要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建设是落实企业家精神价值的重要保障。

4.1探索创新管理体制改革

在国有企业建立健全的“党委领导、董事会负责、经理层负责、监事会监督”管理体制。董事会是企业经营决策主体,要发挥在战略制定、重大管理事项等方面的决策作用;监事会发挥监督职能,通过财务审计等方式对董事会履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经理层要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激励措施,通过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等方式对工作业绩突出的高管进行激励[6]

4.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经营机制改革创新,形成有效管用的制度成果。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建立党组织研究讨论是现代公司制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程序等党内法规制度,严格落实党委会前置程序。

4.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落实董事会聘任经营管理者、经理层成员工作职责的契约化管理制度;实行员工持股、股权期权分红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制定完善内部分配机制政策,鼓励员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生产经营管理;建立健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和“能位匹配”的薪酬激励约束机制[7]。国有企业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家精神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营造尊重企业家精神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好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的骨干带头作用,让更多优秀人才能够“愿意来、留得住”。

5.弘扬企业家精神

5.1传承弘扬企业家精神要坚持党的领导

要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胜势。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最根本的政治保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政治领导的内在要求,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重大政治责任。要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通过把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前提、党委会前置程序,建立健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公司“三重一大”事项等重大决策问题科学民主决策、依法依规实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8]。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相统一。坚持和完善董事会选聘经理人员的标准和程序,建立健全对经理人员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董事会在选聘经理人员中的作用,积极稳妥推进“三会一层”治理结构改革。要在企业中深入开展党对企业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教育实践活动。要落实国企改革“1+N”政策文件要求,坚持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把好方向、把握大局、统筹各方,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好推动发展和领导责任,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严格落实党委书记党建工作责任制。

5.2在传承弘扬企业家精神中要增强国企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国企党组织要强化政治引领作用,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对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认识水平,牢牢把握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正确方向;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保证各级党委(党组)全面履行职责等,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必须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这个中心来进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深化改革。”国企党组织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家队伍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建和经营工作“一盘棋”。党对国有企业的绝对领导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是国有企业必须坚持的最重要的政治原则。

5.3将企业家精神融入国企改革全过程

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要把企业家精神作为重要改革抓手,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首先,强化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其次,要把创新驱动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要求和党中央关于国企党建工作决策部署,推动国有企业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三,要加快完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和薪酬分配机制;优化调整权责配置,激发活力;强化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等工作的推进力度。最后要发挥好企业家作用。

结束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要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家创造活力,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指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人民通过诉讼程序便利地取得国家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国有企业需要传承和弘扬好企业家精神;从实践层面出发,国有企业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从政治维度出发,需要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希望以此为起点,新时代弘扬企业家精神再出发。

参考文献:

[1]姜付秀, 王莹, 李欣哲. 论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精神[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21, 035(005):84-94.

[2]石梓玉.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企业家精神培育提升研究[J]. 品牌研究, 2021, 000(021):274-277.

[3]顾少梦. 企业家精神驱动国有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市场, 2021(25):2-2.

[4]尧戈. 弘扬企业家精神 实践创新发展理念[J]. 上海企业, 2021(3):1-1.

[5]付占锋.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兼容并包研究[J]. 新丝路:上旬, 2021, 000(001):P.1-1.

[6]邹俊. 国有企业不完全竞争性对激发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分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21, 19(3):25-31.

[7]薛天磊. 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家精神研究[J]. 广东科技, 2021, 30(10):3-3.

[8]左静魏玉芝苏永玲. 企业家精神与文化传承[J]. 商业文化, 2021, 000(024):P.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