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评教”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以学评教”的实践与思考

王雷

济南市舜耕小学  山东济南  2500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评价维度要多元,在评价过程中,在关注“四基”“四能”达成的同时,特别关注核心素养的相应表现;评价主体要多样,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随着新课标的落地,我们开始反思,传统课堂评价中,教学的评价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呢?我想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教师手里的,由教师来评价教师,教师来评价学生。那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他的感受是怎样的,我们往往没有过多关注。我们认为,应该把教学的评价权还给学生。因此,我们确定的理念是“以学评教”。这里的“学”包含两个维度,一是指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二是指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我们在小学低段和高段进行了实践。

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有这样几种方式,比如现场访谈、课后访谈、问卷调查等。现场访谈和课后访谈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时效性,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直接感受到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数与形这一节课中,由于时间原因,我们主要采取了现场访谈的形式进行。通过访谈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的学生,孩子们印象最深刻的环节均是数与形相结合,以形助数、以数解形的环节,最大的收获是感受到了数与形之间的紧密联系。这说明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感受很强烈,这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好的基础,而教师也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二个维度是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关注教学质量是我们一贯的追求与永恒的目标,学生的学习结果可以很好地反映教学质量的优劣。在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数与形这一节课中,从学生的学习结果出发,我们设计了课后检测,对题率为75.63%和 72.42%。这说明通过教师的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学生已基本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在关注学习结果的同时,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六年级的这节课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两次提升。第一次提升发生在学生初接触数与形时。通过观察算式,探究规律,学生对数与形有了初步的感悟。第二次思维提升则是在学习完例1例2后,学生对以形助数、以数解形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他们对数与形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有了具体的表达,数形结合思想成为了学生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学生头脑中得到了再发展。

对于低段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想要了解孩子对一节课、对教师的评价相对来说要难一些,但在访谈中还是得到了一些真诚的回答,比如很多学生提到,希望课堂变得更有趣,语文课像美术一样,数学课跟科学、音乐一样,我想,这应该就是新课标提出的“跨学科”学习吧。

我们的校园里,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绿色装扮了我们的校园。畅游在绿色海洋里的孩子们面对着一棵棵大树,一片片绿叶,会想到什么呢?为了了解一二年级的同学们对“一片叶子”的想法,我们首先进行了调研。有的同学想研究叶子的形状,有的想看看五颜六色的叶子,有的想知道叶子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还有的同学家里养了很多绿植,她想观察自己家里的植物。面对同学们多种多样的想法,我们在想,怎样才能尽可能地满足所有同学的想法呢?通过我们对孩子们的研究问题梳理发现,孩子们的研究点基本集中在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观以及它的生长速度上,因此我们开展了以《多彩树叶乐无穷》为主题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我们的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明察秋毫,通过观察初步感知叶子的基本特点。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与的知觉,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叶子的外观主要通过观察获得,因而我们带领学生由观察不同类型的叶子入手,在了解了叶子的外观后由孩子们自由进行二次创作。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了我们身边的叶子比如银杏叶、梧桐树叶、柳叶、杨树叶、荷叶、松针、绿萝、白掌等等,通过老师的介绍和自己的观察,孩子们对叶子的基本特征有了了解。在此基础上,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不同季节的叶子颜色为什么不同。 科学老师先给孩子们讲解了原因:树叶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等,树叶在不同季节里显示不同的颜色与这些色素本身的性质和含量有关。并与同学们约定好继续观测学校中绿植在不同季节的色素含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在逐步递进。随着孩子们研究的不断深入,同学们成了校园植物的小专家,为老师们讲解着植物的故事。按  在老师的进一步指导下,孩子们开启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第二步:大展身手,对叶子进行二次创作,各美其美

这个过程分成了这样五个小组。

小组一:分门别类。跟着老师观察完叶子后,有的同学收集了非常多的树叶,同学们看着杂乱无章的叶子,想着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于是,有的同学银杏叶一组、法桐一组、柳叶一组、松针一组、荷叶一组,按种类分组;有的法桐、荷叶大叶一组,银杏叶、柳叶小叶为一组,按大小分组;有的绿叶一组,其他也色的叶子为一组等等。值得表扬的是,同学们不仅有自己的分类标准,还充分利用所学知识,用统计图来表示自己的分类结果。有同学还拿着自己的统计图问大家:我收集的什么叶子最多?什么叶子最少?其他同学也积极回应。当书本知识遇上现实情境,同学们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小组二:翩翩起舞。通过观察孩子们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原来叶子这么漂亮呀!一片叶子就已经这么好看了,很多片叶子组合在一起是不是会更加漂亮呢?小舜娃们开动小脑筋,让叶子翩翩起舞了!有的同学收集了许多片叶子,把这些叶子进行排列组合,再加上自己的配图和文字,一幅优美而有意境的图画跃然纸上了;有的同学收集的叶子不多,怎么也让这些叶子跳舞呢?这时候数学的工具作用就展现出来了,同学们将一片叶子进行平移和旋转,经过这样几个回合,一片叶子就变成了好多片叶子,这些叶子在纸上游走,也构成了独特的风景!

小组三:心灵手巧。一二年级有很多的小巧手,小巧手们面对着一片叶子,想的又是什么呢?他们想让自己喜欢的图案和叶子组合在一起,那怎样实现呢?有同学开动脑筋,首先想到了我们的传统民间技艺——剪纸。我们在叶子上进行剪纸,不就实现了吗?同学们兴奋不已,马上开始行动了,小星星、小爱心、三角形、正方形,甚至叶子的叶脉都被小巧手们搬到了叶子上,这可真是一片有文化的叶子呀!按  除了剪纸,还有的同学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了折纸——折出了叶子!看,我们折的叶子可以“以假乱真”吧!

小组四:书签为伴。一二年级的舜娃们非常喜欢看书,好多同学都有自己的书签,这时候有同学想到了用叶子制作一个专属于自己的书签岂不是更有意义呢,这样既能与书香为伴,又能留住我们的叶子。大家先在彩纸上勾勒出叶子的轮廓,再用丰富的色彩加以装饰,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经过压膜和装饰,一个个漂亮的书签就这样诞生了!有这样的书签为伴,看书的时候是不是更加入神啦!

小组五:火眼金睛。有同学的家长是植物爱好者,因此有同学便把家里的绿植作为了观察对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这几位同学设计了观察记录表,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在这个过程中,有同学发现,植物春天生长的快,夏天却不怎么生长了;还有同学发现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分是不一样的;还有的同学发现温度和阳光对植物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同学们对校园和教室里的绿植也更加爱护了,人人争做“护植使者”,努力保护好校园、教室里的每一棵绿植,让校园的一抹绿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第三步:总结反思,在总结与反思中继续前进!

一二年级的学生受其自身年龄特点的影响,在研究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但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二年级学生们思维的广阔性和其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一片小小的叶子,把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在一起,实现了科学、数学、美术、语文等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低年级孩子们的研究欲。

在高段与低段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尽量做到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将学生的想法落地。尽管在进行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但我们会继续坚持以学评教,把学生的学习权还给学生,把学生的评价权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