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诗歌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浅谈古典诗歌教学

余晓静

陕西汉中南郑区职业教育中心   723100

中华民族是诗的国度,诗是文学艺术的源头。诗歌具有篇幅短小,押韵连贯,便于记忆传唱等特点。所以学生是喜欢诗歌的,然而怎样把古诗讲的叫学生喜欢,进而达到鉴赏的程度,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挑战。传统释意讲法已经过时,简单的朗读背诵也被视为单调呆板,对此,教学中,我力图从诗歌文体的特点——以抒情为主体,其它特性服务于抒情出发,寻求突破,结果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就主要做法总结如下,以向同行求教。

一、研读意象,理解诗歌感情。

诗歌创作非常讲究“意境”二字。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就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他这里所说的“境界”,实际上指的就是诗歌的 “意境”。诗歌的意境,总是意象来表现的。意象是融入了诗人感情的客观物象,是诗歌情感的主要载体,是诗歌中最形象具体的内容,也是读者欣赏诗时最容易感触的成分。对此,教学诗歌,我常常选择从研读意象着手来理解诗歌感情。

例如,我在讲《沁园春.长沙》时。我让学生找出词中者描绘的景色。学生回答:“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我问学生,眼前秋景有何特点?学生回答生机勃勃。接着,我让学生找出《天净沙 .秋思》意象。学生很快找出来:枯 藤、老 树、昏 鸦,小 桥、流 水、人 家,古 道、瘦 马 、断 肠 人。我让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意象有何特点?学生说萧瑟、衰亡。

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毛泽东和马致远眼中秋景差异这么大? 通过知识链接了解到:1925年晚秋,32岁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本词抒写自己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壮志。毛泽东感情积极豪迈,所以他眼中秋天是生机勃勃,万物竞发。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不得志,生活困窘潦倒。在羁旅途中,马致远内心寂寞悲凉心情。所以他眼中秋景是萧瑟衰亡。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昔人论诗,有情语、景语之别,殊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研读意象,来理解诗人情感。

二、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意画,理解诗歌情感。

意画,是指读者在诵读诗歌时,用语言能描述或用画笔能绘出的画面。人常说,无诗不成画,一首好诗,它往往是一幅画或多幅画,或者是由众多意象组合起来的综合画。德国文艺评论家莱辛也说:“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鉴于诗画不分离,诗画互赏的特点,在教学上,我常常让学生通过想象力,创造意画,理解诗歌情感,化解诗歌抒发的感情为一幅幅生动的画,让学生从听、视等角度来欣赏。

例如:《诗经.静女》叙写一痴男对一淑女的羡慕追求,来抒发我国古代人民对纯洁美好的爱情的向往之情的。诗中的这种美好爱情既学是生喜欢《静女》的情趣点所在,又是师生欣赏诗歌时不能深入意境的难点所在,所以,教学时,我把重点就锁定在了对美好爱情欣赏上,采用了创造意画赏诗法,结果却给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感情,真切体验诗歌感情开辟了一条出入自由的路径。

口述诗歌意时,一同学描述:“月上柳梢头,城墙的角落边上,一位英俊潇洒的青年男子走入画面,只见他自言自语道,“今天心上人静女捎来口信,约我到这城墙角落约会,让人好开心。我的静女,她长的多美丽呀!大大的眼睛,水汪汪。脸蛋细腻像凝脂真是美。只是我的静女怎么还没有来呀?真是让人着急呀?”说完他抓抓耳朵挠挠腮,真是憨态可爱呀!

   静女正藏在城墙角落边上,捂嘴嘻嘻偷着笑。“我就看看我的傻哥哥他怎么办呀?嘻嘻!”

时间一点点过去,男子拿出一只彤管,他满含深情的望着,手不停地摸索。说道,“我的彤管,你红而发光,我好喜欢你。”接着又拿出了一片茅草。他一脸陶醉看着茅草。脑海中显出:郊外杨柳依依。静女和男子袅袅婷婷走来。静女摘下一片茅草,笑吟吟的送给男子。天空湛蓝,阳光明媚,微风轻轻的抚摸着他们,空气中漫着一股淡淡的青草味儿混着花的香……

学生对诗歌意画描述后,我让学生对比现代社会和文中定情信物有何区别?学生理解了文中简单质朴的爱情。接着我指导学生作画。不多时,学生就拿出了各自的作品。其中有学生给画还题了“城墙约会——静女隐藏——彤管传情——荑草定情”的画名;有的学生还特别把意画制成了flash动画,绘画变成了动画,内容丰富了,给人的试听享受更美了。

三、品味音韵,理解诗歌感情。

诗歌的音韵,是指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美。我国最早的诗歌,是以人民的口头传唱留传下来;最早的诗,是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后来才各自独立。音乐的神奇魅力是指它能“使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变而为可能。”鉴于此,教学诗歌,我会常常借音乐来赏诗。内容轻松明快的诗就选用欢乐的音乐,内容伤感哀愁的诗就选用哀怨的音乐。

例如:教学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我就指导学生跟歌学唱,听曲朗读,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但记下了诗词,而且还理解了主题。

至于诗歌的韵律,就是指诗歌文字的平仄押韵,格律对仗;语音的刚柔轻重,急缓有致;语势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等。诗歌的韵律主要是靠朗读来品味欣赏的。借品味音韵可以欣赏诗的感情,借诗的感情也能够品味诗歌的音韵节律。朗读,是赏诗的首要的最基本的方法,我们教师经常使用,这里就不多说了。

以上是我教学古诗中的一点感悟,不是之处很多。但我想,只要我们教师努力用诗的特点教学诗歌,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一定会徜徉在诗的美妙的意境中,一定会嗅到诗歌散发的芬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