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精准扶贫困境的突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3
/ 2

小学教育精准扶贫困境的突围

韦善珠

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中心小学  广西 百色 533503

摘要: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然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依然艰巨。因此,有必要继续推动教育扶贫工作,加快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步伐。然而,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深度贫困地区小学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在乡村小学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着诸多困境。基于此,本文根据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以促进乡村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精准扶贫;困境突围

引言:随着我国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教育扶贫”计划旨在帮助那些处于经济和心理上贫困的学生。“学困”“教困”计划则旨在帮助那些由于家庭条件和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完成学业的学生。这些计划的目标都是帮助需要更多帮助的学生,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发展。

1.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工作,巩固“双线”控辍保学成果

教育精准扶贫不仅是要解决“有学上”,更要实现“上好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贫困地区学生“上好学”的重要途径。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工作,将资助政策落实到位,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得到资助。同时,要进一步巩固“双线”控辍保学成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方面,要继续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资助政策;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报告和劝返制度,防止出现“两线”并行、相互干扰现象。通过分析发现,部分乡村小学中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家长对于送子女入学的态度消极。因此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的了解程度和认识水平。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家长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工作的支持力度。

2.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学校资助是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时建立档案。根据乡村学校学生规模和贫困生规模,按一定标准分配国家助学金,实施分批次、按比例资助政策。二是充分发挥扶贫贷款作用。加大扶贫贷款力度,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读书、创业等方面的资助。三是优化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流程。简化申请程序,优化办理流程,提升学生和家长满意度和获得感。四是建立健全精准资助体系。对建档立卡户学生给予专项资助,对残疾、孤儿、烈士子女等特殊家庭子女给予政策倾斜,并在学校设立“绿色通道”“爱心窗口”,提高学生获得资助的比例。

3.加强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儿童身体素质

在调研中发现,许多乡村小学都有“营养不良”的学生,“营养不良”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低于同龄人,也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发育。因此,在扶贫工作中,要重视对儿童的身体素质教育,尤其是要重视对贫困地区儿童的营养健康教育。只有让他们能吃饱饭,才能真正地实现脱贫。要想提高贫困地区儿童的身体素质,首先应该重视对他们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营养健康意识。其次,还应该多开展体育锻炼活动,以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再次,学校还应该注重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一方面要保证儿童正常的饮食;另一方面,要注意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调整。最后,在保证儿童营养充足的情况下还要保证营养均衡。因此,扶贫工作中不能只关注贫困地区儿童贫困状况如何解决、有多少贫困儿童、贫困地区儿童处于何种状态等问题。

4.关注留守儿童,关注“五育并举”

目前,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现象严重,部分地区甚至呈现出“有村无校”的现象。因此,这些地区的农村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有必要加以重视和研究。

首先,在乡村教育扶贫工作中要关注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儿童群体中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与父母长期分离,没有完整的家庭支撑,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和良好的精神支撑。在这种情况下,乡村小学教师应注重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多方面关心他们。其次,要注意加强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特别是要重视加强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最后,学校教育扶贫工作要特别关注“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让乡村小学教育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5.加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教育是国家的命脉,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贫困地区,小学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乡村小学教育的精准扶贫,就必须加强对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此,需要强化师资配备,提高教师待遇,解决乡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另外,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吸引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教育事业,如鼓励大学生支教、选调师范毕业生任教等方式充实乡村小学教师队伍。通过调研发现,深度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存在着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教师严重匮乏、专业素养不高等问题。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强师资力量。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尽管国家制定了很多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投资,但是这些投资资金有限且难以保证持续投入,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小学的资金投入力度

[1]

6.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扩大扶贫项目资源

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为不断拓展社会力量的深度参与,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拓宽扶贫开发渠道。目前,我国在扶贫工作中的社会参与主要集中在政府层面,民间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较少。这需要相关部门在扶贫开发过程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机制建设,强化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引导和规范,同时发挥好民间组织在扶贫开发中的独特作用。

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在完善相关制度的基础上,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在引导和管理方面的作用,推动民营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等参与到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同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制度,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到乡村小学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来,建立可持续的教育扶贫模式[2]

7.强化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建设

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建设的重点在于,一方面,强化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设,包括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收学费、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另一方面,强化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建设,包括对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保障、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经费保障等。同时,强化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资金的保障机制建设。因此,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应注意强化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设[3]

结语: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小学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当前乡村小学教育所面临的诸多困境,我们既要看到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又要正视其中蕴藏的各种风险。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从而使乡村小学教育摆脱当前的窘境,走上一条科学化、现代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福春.农村小学教育精准扶贫困境的突围[J].教学与管理,2019(29):10-11.

[2]何青倩.职校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07):10-12.

[3]苏勇. 精准扶贫背景下凉山州贫困县学校体育发展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