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自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3
/ 2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自主教学

张青丽

河北省无极县实验初级中学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本人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自主教学方式,以培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一些探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者——学生是自觉、积极、主动的,而教师的职责则是精心组织、耐心引导、尽力帮助、热情服务,也就是说教师的责任就是助学,就是激发学生的发现欲、求知欲,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个性张扬提供条件。具体地说,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放手让学生自学,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1、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放手让学生自觉、自愿、自信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就能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求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以前我们的语文老师从字词句篇面面俱到,详细讲来,学生只是成为记笔记的主人,虽然有时课堂上也提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但都是老师精心设计准备的,全然不顾学生实际。这样只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掌握知识,至于培养的技能显然是微乎其微的,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而自主学习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自己能理解的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来掌握,学生有一定难度的教师也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思考,适当的时候老师加以点拨引导,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新课文的字词注音、释义,文言文的句意理解等等,我们语文老师都应放手让学生自行解决,让他们通过查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遇到难写字、易错字、难译句,老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帮助他们理解,这样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劳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效率会更高。

2、激发并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适应了“填鸭式”教学,突然改变为自主学习需要一个过程,一开始肯定有点缩手缩脚,作为老师要激发和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尽早步入正轨。开始时学生学习的状态可能有些幼稚可笑,老师要多鼓励引导,少批评指责,让他们逐渐增强自信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在纠正学生错误时也不能以“真理拥有者”自居,要让学生感到老师所说的也仅仅是老师个人的理解和意见,也要让学生觉得师生是平等的,更要让学生敢于向老师挑战,评说老师的意见,这方面作为语文老师应有平常的心态,宽广的胸襟,敢于正视学生的不同的有独创性的见解。

我在教学小说《窗》引导学生比较“靠窗病人”与“不靠病人”的形象时,有个同学就提出“我们在赞扬前者美好的心灵指责后者自私心理的同时,是否也应肯定后者不安于现状,想亲身感受大自然美景的心理要求,这本身无可厚非啊!”此语一出,满座哗然,我也一惊,深感学生的思维已达到一定的深度。于是我表扬了这位同学,同时引导同学们加以讨论。赞同者有之,反对者有之,只要理由充分,我都给予肯定。

显然我们语文老师要采取多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使他们思维更加活跃、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这样,学生也才敢想、敢问、敢说,才能使自主学习落在实处。

二、设置开放型语文教学模式

人常言“教无定法”、“教无定式”,语文教学也是如此。语文老师更不能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实施教学,大凡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总是随着教学实践、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的。教学模式的运用是否合理,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而语文老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设置开放型的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1、让学生自己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

以往的教学模式总是先由老师确定好学习目标和任务,学生仍处于被动状态。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学会自己设定目标,有意识、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特有的学习策略,自我约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每当新授一篇课文,我常让学生根据自身基础及文体特点自行确定学习目标,并说明自己如何才能达标,使学生在独创性地学习过程中,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逐步培养起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知识去适应新课文,探索新问题的能力,因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积极的、主动的。

2、适时引导,纠正偏差

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他们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学识水平决定着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此时语文老师应适时引导,帮助他们纠正偏差。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学习中的存在问题,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和疑难,引导学生矫正学习方向、学习策略、学习需要,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向着有利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的方向发展。这当中可能会与自己原先设计的教学程序相矛盾,我们必须随机应变,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使自己真正充当起服务于学生的角色。

当然,开发型教学模式并没有定式,但也不等于是一盘散沙,这需要语文老师必须具备一定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以达到既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又切实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三、培养问题意识,启迪学生思维

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新课标》也要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老师在阅读分析中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首先,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既可操作,又能有广阔的思考空间,诸如整体感知中了解了什么?品味欣赏中有什么收获?等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给他们以示范。

其次,老师要激发学生思维热情,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在教学《孔乙己》时,文中有一句“(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我提示学生如果让你写这句话,你怎么写?好多同学都发现这句话前后不能照应,我又提出让学生课后在多媒体、文章中寻找病句,同学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有的人搜集了近二十条,这样让学生在自我思考、自我发现、自我解决的过程中主动地学习,不仅掌握了有关知识,而且发展了各方面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性学习方式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标》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应及早更新观念,积极参与,使我们的教学工作适应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