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2022》政策分析

/ 3

日本《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2022》政策分析

洪丹 ,胡碧洋 ,许庆豫

苏州大学 教育学院  江苏苏州  215123

在后疫情时代和世界科学技术创新竞争更加激烈的形势下,为调整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实施,拓展科技创新发展新赛道,提升科技创新趋势敏感度,本文结合日本《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2022》,总结当前日本科技创新战略制定的基本思路并梳理具体政策实施路径。为我国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等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日本;科技创新战略

《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2022[1]以下简称综合战略2022是日本《第6期科技创新基本规划》[2](以下简称6期基本规划)实施的第二个年度战略计划,是根据国内外最新的形势变化,结合第一年实施中所取得的进展,进行指标的灵活变化,政策实施的有效调整。

一、日本“综合战略2022”制定的基本思路

日本在《第5期科技创新基本规划》[3]中首次提出社会5.0概念,结合日本国内外形势,日本追求的持续且有韧性的社会5.0是不会动摇的,为确保数字化转型,加强原创科研实力,融合人文社科智能,日本提出了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的三大支柱。

基础支柱之一是双管齐下加强基础知识和人才培养,持续创造“知”,这是科技创新和价值创造的源泉。

基础支柱之二是通过加强各领域战略和智库功能,提高经济结构的自律性,确保技术的优越性不可缺少性,战略性地推进研究开发,培养制胜技术

核心支柱是形成创新生态系统,绘制新的经济增长轨道,同时克服现有思维难以应对的社会课题,将科技创新带来的恩惠回馈国民、社会和地区。

在制定6期基本规划”后,以创设10兆日元规模的大学基金为开端,先后制定了“关于与世界并驾齐驱的研究大学现状的最终总结促进地区核心和特色研究大学综合计划为实现Society 5.0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政策计划”等实施方案。另一方面不同于以往的以研究开发和实证为导向,而是以创设视角的经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培育计划为契机,包括加强经济安全保障在内,应对国家重大课题,如AI、量子等尖端科技研发的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在这种环境变化的前提下,以两大基础支柱开拓的知识资产和技术种子作为面向未来社会变革的两翼,使作为核心支柱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实现飞跃性发展,通过新产业的发现创造和现有产业的迭代更新6期基本规划”提出的社会变革成为现实。所以,为其铺平道路是综合战略2022的根本概念

二、日本目前现状及已取得成效

日本在本世纪实际自然科学诺贝尔奖的获奖人数一直仅次于美国,但是这并不代表日本的科研创新实力。衡量研究能力的主要指标包括论文数量、高关注度论文数量、研究机构的研究人数、研究者的研究时间比、研究开发费用等这些数据的变化,都让日本对当前的科研保持严肃态度。

1.日本当前的研究力量与研究课题

从图1可以看出,国立大学从2000年中期开始就呈下降趋势,2016年开始微增;私立大学论文产出数一直呈增长态势,但是在数量上是远远低国立大学论文的产出数。日本文部省科学技术和学术政策研究对论文数量进行分析,认为21世纪中期至2010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研究时间比例的下降和教师人数增长缓慢,2010年后下降的原因是博士生人数下降和原材料费用的增长。

截屏2023-02-14 15.54.25

图1日本各组织类别论文数的推移

2.日本当前参与研究的研究者研究时间比

图2显示的是大学教师在所有工作领域的工作活动时间百分比的变化。可以看出大学教师的研究活动比例下降,而教育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的比例增加。图3是大学教师每年工作总时间的变化,2002年和2018年比较,研究活动减少到约65%。从这两项日本的研究数据可以看出,大学教师的研究活动时间一直在减少。

截屏2023-02-14 15.59.32

图2 大学等教师一年总职务时间的变化

截屏2023-02-14 15.59.41

图3 大学等教师(保健领域除外)一年总工作时间的变化

3.日本科技研究人才规模

日本的研究人员规模位居世界第三,但是也出现了如年轻研究者比例下降,博士生人数下降,女性研究者比例下降等问题。图4是各国研究人数的规模,以每万人口研究人数进行比较,2009年前都是主要国家中人数最多的国家,但是2010年韩国、2019年德国都相继超越了日本。40岁以下研究人员比例一直在下降。

截屏2023-02-14 16.07.08
图4 主要国家等每万人研究人数的变化

三、日本“综合战略2022”的实施路径及未来方向

迈克尔·波特曾指出,战略计划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内容的规划,而更在于政策实施的传导模式,即如何协调相关因素推进实施,将战略变为实际。[4]在“综合战略2022”中特意强调了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是综合发展,提出在根据各领域战略中设定的优先发展技术和市场的发挥优势的同时,不仅需要研究和开发个别技术,还迫切需要着眼于落实各领域合作下的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所以从“综合战略2022”开始,日本政府将从稳步完善和提升政策进程和赋能科技创新政策相融合的角度角度出发,针对日本重大举措和行业战略间的合作措施展开进一步的考虑。为做到这一点,日本以达成“社会

5.0”为总目标,围绕三大支柱,全面推进五个基本规划,推动科技创新政策的实施。

1.向可持续且有韧性的社会转变

2021年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日本SDGs得分79.8,位于全球第18位;[5]2019年GDP实际增长率-0.3%;[6]IMD世界竞争力排名第31位/64国(2021年)。[7]日本为确保公民的安全和幸福,强调构建能够持续发展且有应对不可抗因素的弹性社会。具体实施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合理利用数据和优化网络空间,发展智慧城市;二持续推进创新,解决社会问题。

2.增加研究能力,拓展知识前沿

首先,通过提高优秀博士研究生的待遇而提升创造创新水平。到本年度为止,领取生活费相当金额的博士生相较之前增加了3倍(约占硕士研究生升学人数的70%)。其次,在产业界理工科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招聘人数上,到2025年,每年的招聘人数将增加约1,000人。[8]再次,从加强日本研究能力的角度考虑,对于40岁以下的大学本科教师数量在“第6期基本计划”期内增加一成,未来实现大学本科教师中40岁以下教师的比例力达到30%以上。[9]最后,为提高女性研究者的研究活跃度,大学新录用女性研究人员的比例到2025年将实现以下目标目标:理学类20%,工学类15%,农学类30%,医学,牙科,药物学系合计30%,人文科学系45%,社会科学系30%,大学教师中,女性教授比例提高20%2021年度时,18.2%)。[10]

3.实现个人多元化发展的教育

探索和探索活动所需要的技能、素质和创意,只有通过培养多样化和能应对挑战的人才方能实现。到2025年,日本将中小学阶段认为算术、数学、理科“快乐”的学生比例以不低于国际水平的169位为目标,并力争增加比例。[11]2022财年,大学、专业学校等回流教育的社会学员人数达到100万人。[12]

4.加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以促进部门领域战略的发挥

到目前为止,日本将人工智能技术,生物技术,量子技术,材料作为基础技术研究的领域以及环境能源,健康和医疗保健,航天,海洋,食品,农林和水产业作为应用研究的领域制定了不同的战略。根据这些战略,在6期基本计划期间,将切实实施社会实施和研究开发,同时与SIP和月照研究开发系统等相关业务密切合作此外,按领域根据定量分析和专家的评审意见,灵活地制定和审查战略。[13]

5.激活资金循环流通,以创造更多知识和价值

日本的各项财政投资创造知识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以实现会5.0的活动和由此产生的各项业务,大幅扩大公共和私营部门的投资同时利用各种金融资源为此,日本将通过持续地确保与科学技术相关的政府预算、促进产学联合研究、设立世界一流基金,确保对基础研究的充分投资。此外,政府还将推动研发税收、SBIR制度、政府项目创新等,以及研究成果的公共利用。调动采购促进等政策,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的环境,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一方面,2021年度至2025年度,日本政府研究开发投资的总额规模将达30兆日元[14]另一方面,2021本年度至2025年度,日本政府和民间的研究开发投资总额计划达120兆日元[15]

6.强化科学技术创新委员会的控制塔功能

第一,自从2021年日本整理了“综合知识”这一基本概念,日本政府不断向社会推广“综合知识”的相关成果和运用实例,强调在跨学科结构问题的努力。第二,在科学技术创新行政方面,彻底实施基于客观证据制定政策的EBPM,到2023财政年度为止,所有相关府省都要基于证据制定政策等。利用证据系统(e-CSTI)管理政府研究和开发投资,以吸引私人投资,国立大学和研究开发公司实施高级法人管理(EBMgt)。第三,实施与“第6期基本计划”相挂钩的政策评估战略。通过专业评估委员会和集成创新战略的监测,了解基本计划的进展情况。汇集评价专门调查会等的意见,探讨收集监测指标的方针。第四,20214月在内阁府设立科学技术革新推进事务局。通过综合创新战略推进委员会加强与之相关的控制塔会议和相关部门的合作系统。[16]

四、结语

通过对日本“综合战略2022”制定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实施目标和路径的理解,可以发现日本对于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从社会5.0这个大目标层层细化,以知识为基础,技术为中心,管理为导向,为日本科技创新营造了宽松的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对我国科技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首先,顶层设计与量化目标相结合。日本为实现“社会5.0”的转型,以日本本国社会的问题为突破,分析环境、人员、资金、合作等各方面,并形成单个领域和跨领域层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一方面可以有效监测政策实施进展,另一方面可以在此基础上改良优化政策的制定。

其次,保持优势与国际拓展相结合。日本的Moonshot计划、 SIP战略性创新创造计划、PRISM官民研发投资扩大计划、Q-LEAP光量子飞跃旗舰计划等一系列计划都是本国的优势项目上,对标国际发展,面向世界未来变化。我国科技创新在资金投入、人才引进和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国科技创新对国际核心技术发展嗅觉不灵敏、创新研发成果解决世界难解转化率偏低。

再次,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日本在研究人员上逐步增加对年轻研究者、女性研究者的关注度,强调国家创新技术发展需提高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幸福度,关注人类正在或即将面临的难题,加强科研能力和提高技术水平为下一代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8][9][10][11][12][13][14][15][16]日本内阁府.科学技術イノベーション総合戦2022[EB/OL]. (2022-6-3)[2023-2-14]. https://www8.cao.go.jp/cstp/tougosenryaku/2022.html

[2]日本内阁府.第6期科学技術基本計画[EB /OL]. (2021-3-24)[2023-2-14]. https://www8.cao.go.jp/cstp/kihonkeikaku/index6.html

[3]日本内阁府.第5期科学技術基本計画[EB /OL]. (2020-6)[2023-2-14]. https://www8.cao.go.jp/cstp/kihonkeikaku/index5.html

[4]Michael E.Porter.How Competitive Forces Shapes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EB/OL](2008-01-22) [2023-2-14]. https://hbr.org/1979/03/how-competitive-forces-shape-strategy

[5]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 2021[EB/OL]. (2021-6-14)[2023-2-14]. https://www.sdgindex.org/reports/sustainable-development-report-2021/

[6]日本内阁府.国民経済計算(GDP統計[EB/OL]. (2021-12-23)[2023-2-14]. https://www.esri.cao.go.jp/jp/sna/data/data_list/kakuhou/files/2021/sankou/pdf/point_flow20221223.pdf

[7]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Center.World Competitiveness Ranking 2021[EB /OL]. (2021)[2023-2-14]. https://cedakenticomedia.blob.core.windows.net/cedamediacontainer/kentico/media/researchcataloguedocuments/pdfs/wcy2021_imd-ranking_2021.pdf

[17]周斐辰.日本科技创新战略重点及施策方向解析——基于日本《科技创新综合战略2020[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21,43(04):447

[18]日本文部科学省.平成30年版科学技術白書[EB/OL]. (2018-6)[2023-2-14]. https://www.mext.go.jp/b_menu/hakusho/html/hpaa201801/detail/1405921.html

[19]日本内阁府.科学技術イノベーション総合戦2021[EB/OL]. (2021-6-18)[2023-2-14]. https://www8.cao.go.jp/cstp/tougosenryaku/togo2021_honbun.pdf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发展性评价理念下大学排名的理解与运用(2021SJA1344)。

  作者简介:洪丹,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胡碧洋,女,山东淄博人,苏州大学能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助教;许庆豫,男,江苏盐城人,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育政策学和比较教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