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对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新课程理念对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的思考

杨蓁  

四川省双流艺体中学        610203

摘要:音乐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低落、失意时能够提供心灵上的支持,在压力之下放松身心,为生活增添一抹色彩,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由此得到凸显。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学评价在其中属于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还会对教学质量产生直观影响。因此,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教师应将教学目标作为前提,综合各项因素细致判断教学活动,将评价的助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改进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时效性,满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音乐教育  教学评价

一、中小音乐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评价背景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肯定,学习的自主性与参与性也得到明显提升。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时,学生若要进一步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则应进行适当的反思,借助自我评价与互评的方式,明确自身存在的弊端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改进。另外,这样的评价方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师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督促,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可得到提升。

(二)提高教师艺术修养

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但是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则可引导学生进行判断。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评价系统当中,教师可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也可获取更加全面的评价。另外,因教师的言行举止均会影响到学生,甚至会学生的成长与教育产生直接影响。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深刻意识到自身肩负的职责,提高自身道德素养与专业水平,进行教学评价时提升自身得到与艺术修养,进行精准的教学评价。

二、中小学教学评价应秉承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音乐属于一门艺术类学科,其中的人文精神更加注重强调人与社会、人与人直接和谐发展。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理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看法,从不同角度培养其审美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面对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可给予适当的肯定与鼓励。以人为本原则与“赏识教育”彼此之间存在一定共性,将尊重学生与欣赏学生作为前提基础,鼓励其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具备人文关怀的教学评价方式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注重情感原则

归其根本,音乐这门学科充满浓厚的情感因素,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投入大量的情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得到凸显,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也应意识到情感的价值,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以及情感与态度的变化,主动与学生展开交流互动,明确学生的音乐情感诉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出自身引导作用,在实践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培养音乐情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与热爱能力,并且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日常的学习活动当中。

三、现阶段音乐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定位存在偏差

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完整性,还能够实现教学目的。但是,部分教师受固有思维的禁锢,并没有给予教学评价高度重视,甚至将其作为课程的结尾部分,教学评价的优势难以得到凸显。归其根本,教学评价也是教学的一项重要环节,更是教师审视自己、学生认清自己的重要方法,教师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弊端,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改进,学生亦是如此,若教学评价成为教学目标,则脱离正轨与教育原理相违背。

(二)评价内容有待拓展

纵观现阶段所开展的音乐教学活动,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均向着文化课程靠拢,重目的、重考核成为教学评价的主要特征,将学生掌握的知识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强调学生的演唱能力却忽略了学生音乐素养,这样的评价方式存在严重弊端,难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若评价内容本身存在不科学性,再加上教师与学生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进行评价时存在急功近利的情况,则会直接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音乐素质的提高。

四、新课改理念下音乐教学评价的创新策略

(一)更新评价理念

若要对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完善,更新评价理念在其中起到核心作用,重新制定教学目标给予教学评价过程高度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加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所制定的评价手段也应融入多元因素,将教学评价落实到各个环节当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个性化水平,满足素质教育的目标。更新教育评价理念时,可将传统的评价机制作为基础对其进行完善,适当向外拓展参与者的范围,赋予教学评价多元化特征,推动现代化教育的改革。

(二)完善评价体系

为将音乐教学的时效性充分发挥出来,还应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在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体系当中,目的性评价在其中占据较大比重,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却忽略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此,若要满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则可将各项评价过程相互结合,不再完全延续定量评价的方式。归其根本,音乐与其他学科存在本质不同,教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既要为学生讲解乐理知识、传授演唱技巧,还应关注思想品德教育,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三)丰富评价主体

开展音乐教学评价工作时,可邀请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其中,解决传统评价主体单一的问题。所谓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就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开系统评价,由不同主体展开评价,多方印证相互探讨最终制定完整的教学体系,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完善,为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以往的评价方式更加侧重于静态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与过程性评价存在本质不同,探究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彼此结合,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满足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

五、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不断进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可适当改变教学重点,明确开展教学评价工作的重要性,高度关注学生个人的音乐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恰当的评价方法,将评价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由此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六、参考文献

[1].双减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中实施京剧教学的策略[A]. 姚丽芳.广东教育学会2022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八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2022

[2].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践研究[A]. 苏海青.第十二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2017

[3].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A]. 季美玲;李文清;黄小娟;沈君香.第六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