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销售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石化销售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研究

王庆宇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审计中心  广东省广州市  510620

摘要:随着石化销售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大量涌现。基于此,简单分析石化销售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常见问题,深入探讨相对应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审计;审计质量;质量管理

引言:在石化销售企业的发展中,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从现状看,部分企业在对审计工作的质量进行管理时存在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采取相对应的策略加以优化,保证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开展。

1.石化销售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常见问题

1.1审计管理体系相对缺乏独立性

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虽然建立有明确的管理体系,但从审计成效及企业重视成度层面看,相对独立性较差。平级审计受到的约束性较大,自主权和话语权相对较弱,影响审计职能的正常发挥。此外部分企业存在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未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或配备专职审计人员的情况,不能保证组织上的独立性及其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1]

1.2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欠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二条规定:“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但是由于审计工作涉及的领域和业务类型广泛,加之现代社会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知识更新快,这就对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素质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想要发挥“全科医生”诊断能力的难度与挑战越来越大,审计风险也越来越高。

1.3审计计划与实施方案不完善

审计项目计划在编制过程中缺乏科学性,没有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措施和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精准立项,或是没有充分考虑审计资源与审计人员配备问题,制定计划过多,审计人员疲于应付,所查问题不深不细,无法保证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和灵魂,是审计人员开展检查和评价的行动指南。审前调查不充分、不全面,审计实施方案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不强,编制质量不高,在具体实施时,无法保障精确查找出问题,存在重大问题遗漏风险。

2.石化销售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优化策略

2.1加强审计工作全过程管理

为了保证审计项目质量,需对审计工作的各阶段加强管理,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2.1.1科学精准立项,一是必须明确审计项目立项目的和意义,提升审计项目计划编制科学性,围绕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部署和集团公司中心工作,聚焦主责主业,结合企业经营战略重点、主要风险、审计资源,科学编制项目计划精准立项;二是把握审计目标,熟悉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要求,保证质量,实现预期目标。

2.1.2做深做透审前调查,了解项目总体情况、收集制度、测试内部控制、总体分析异常指标和有关财务数据、收集以前年度内审外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和审计查证分析工具,深挖数据信息。

2.1.3扎实开展现场审计,一是提升审计方案操作性,结合审前调查线索细化审计查证步骤和方法,坚持以风险为导向,以内控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抓重点的审计程序,方法要具有可操作性。同时选好项目组长与主审,人员合理分工;二是提升现场审计查证的精准度,严格按照审计查证分工表核实取证,确保重要问题和重大风险隐患查深查透;三是把握审计深度,适时调整完善审计重点内容和方向;四是适时召开内部会议,加强指导和成果共享;五是开放透明审计,充分交流沟通。

2.1.4.总结提炼审计报告,一是要有先进审计理念指引,有信息化手段支撑,提升审计报告编制水平,实行审计报告集体审查制,把好审计报告出口关;二是提升审计建议的专业性,结合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被审计单位共同研究提出具体可行、有操作性的审计建议,并督促审计建议落实到位。

2.1.5.推进审计问题整改,一是坚持问题整改“三不放过”原则,督促被审计单位切实整改问题,帮助企业堵塞漏洞,提升管理水平;二是进一步健全审计整改工作机制,建立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台账,跟踪整改过程,并实施销号管理和定期通报;三是将整改情况纳入被审计单位考核和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夯实被审计单位的整改主体责任,持续提升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完成率;四是重点关注问题整改效果和质量,鼓励边审边改、立行立改,举一反三抓整改,促进企业切实做到本质整改。推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制度化、长效化,着力把整改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2.3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

审计工作的良好管理需要优化企业内部审计的结构体系,改变现阶段的审计部门配置与流程繁琐的审计任务不匹配的现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都需要符合组织结构体系的特征。石油销售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体系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统一领导,各企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重大决策,不断完善企业党委统一领导的审计监督体制;

二是企业按照审计署和国资委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稳妥推动企业落实总审计师制度。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在现有定岗定编配齐配强审计人员基础上,达到国资委“配备合理规模的审计队伍,专职审计人员占在岗职工人数的 3‰及以上”的要求;三是丰富人才成长通道,将审计队伍打造成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阵地

2.4持续提升审计信息化应用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系统在企业中被广泛应用,信息系统架构变得日趋复杂,传统的审计方法已不适应信息化环境的需要,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有熟练的业务能力,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化审计手段,才能有效提高石油销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效率和质量。一是加强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进行全流程在线作业,实时反映审计进展和结果,将审计项目信息及时、完整录入系统,充分使用项目管理和统计分析等模块功能,确保审计项目程序的规范性和项目质量;二是积极实践数字化审计模式,学习和应用审计模型等信息化查证工具,提高大数据审计水平,努力由传统审计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审计转变;三是完善“企业督导”模块功能。在现有审计机构、人员等基础信息的基础上,将企业审计工作督导涉及的方案、企业自查报告、督导报告、企业整改报告等资料归入“企业督导”模块,实现企业审计工作督导相关资料全部在线归档。

2.5 三基管理与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三基”管理,推进审计制度建设和基础管理双提升。按照相关审计制度规定,结合自身特点和审计实际,研究制定一套管用、实用、好用的审计制度或流程,将公司党组相关新要求、新理念固化为制度要求,保障审计工作有章可循、依法依规开展。逐步规范审计方案、审计底稿等审计文档管理,不断夯实各项审计基础工作;二是加强审计业务学习研讨,积极打造“研究型”审计队伍。鼓励和推动审计人员围绕审计工作理念、审计体制机制、审计组织模式、审计质量管控、审计成果应用等领域及时总结提炼审计工作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撰写审计简报和审计论文;三是加强审计人员培训,提升整体素质,做精做强审计队伍。

结论:综上所述,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石油销售企业的发展。必须聚焦审计力度、审计规划和审计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并采取相对应的策略加以优化解决,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熠.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途径探索[J].全国流通经济,2022(32):157-160.

[2]杜娜.国有企业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2(06):157-159.

[3]杜旭晨.强化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途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1(06):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