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灾后建筑结构检测鉴定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浅析水灾后建筑结构检测鉴定问题

吴西

宁波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宁波市)315000

摘要:建筑物作为人类生存空间的主要载体,在洪涝灾害中,建筑的安全问题自然备受关注。一方面,人们关注的是灾害前完好的建筑物在灾害后是否仍然完整无缺,并在水灾后继续提供居住空间;另一方面,人们可能会担心,在发生灾害时,建筑物能否依靠其结构特征为人类提供庇护。因此,迫切需要详细探究建筑的结构检测鉴定方法以及加固措施。

关键词:水灾后;建筑结构检测;鉴定问题;加固措施

引言

水灾后,为了确保受灾群众的生活安全,解决灾后建筑安全调查中的实际问题,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建筑进行结构检测和鉴定。本文对水灾后建筑结构检测鉴定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水灾后建筑物水灾后结构检测要点

1.1地基与基础的检测要点

(1)灾后受损情况及原因。一般来说,发生水灾后,建筑物基础普遍都浸泡在水中。基础周围土壤的含水量将基本饱和。地基承载力因土壤类型而异。土质越差,承载力越低,沉降越,有时甚至出现滑移。水灾后,地基承载力下降造成地基的沉降、滑移以及地基上部结构的开裂、倾斜和最终位移,最后这种变形导致建筑物严重破坏。

(2)地基、基础检测。建筑地基检测:地基土的类型、分布和工程特性。可以采用勘探、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而基础检测项目包括基础的形式、尺寸和深度,基础材料的强度,基础的破坏、沉降和变形情况。在检测过程中,由于即有建筑的地基、基础已被隐蔽,不便开挖检测,所以要注意《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的规定进行上部结构的观测,如挠度观测、沉降观测、倾斜观测、水平位移观测等。观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成果整理并与相应规范要求作比较,最终判定基础的现有状况。

1.2墙、柱的检测要点

(1)灾后受损情况及原因。建筑物受水浸泡后,墙、柱根部浸没在水中。静、动水压力对柱和墙的影响随浸水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墙、柱在受水侵蚀后更易出现斑驳、脱落现象。尤其是墙体外侧未粉刷的砖墙、土墙以及小型预制块墙,会出现更为严重和明显的变形、侵蚀。

(2)墙、柱检测。墙、柱的检测包括构件的强度、垂直度、保护层厚度、钢筋配置以及裂缝检测等。若墙柱表面剥落、风化、砂浆粉化等程度不是很严重,可采取维修加固措施,维修后可继续使用。若该建筑柱或墙体的有效截面削弱达15%以上或更严重,应视为危险点并停止使用。相对于房屋整体而言,混凝土墙、柱产生的倾斜、位移率超过10时,或侧向位移量大于构件高度的1/300时,也应停止使用。

1.3梁、板的检测要点

(1)灾后受损情况及原因。暴雨灾害过后,由于地基的沉降和滑移,很大概率会产生梁、板的变形。梁、板常见的变形有竖向裂缝、裂缝、斜裂缝、水平裂缝、交叉斜裂等。在这种情况下,结构的安全性必然受到威胁。

(2)梁、板检测。梁、板大多为混凝土构件,因为梁、板主要受弯,需额外进行挠度检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就认为构件严重变形,存在危险点应进行承载力验算,或直接补强。梁、板的挠度与跨度比值大于1/150,且受拉区存在大于1.0mm裂缝宽度;梁、板保护层严重脱落、钢筋外露、钢筋截面锈损率超过15%;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所允许的最大裂缝宽度相比,梁竖向裂缝、梁斜裂缝、板边缘裂缝以及板底部交叉裂缝的宽度较大等。另外如果梁、板分开存在,可在变形后拆除更换。

1.4屋架、屋面的检测要点

(1)灾后受损情况及原因。屋架、屋面是房屋的组成部分之一,屋架、屋面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对一个建筑的安全性影响很大。暴雨灾害发生后,不仅基础变形对屋架有影响外,屋架自身经过多年使用后也会受到外界温、湿度变化的影响,所以变形裂缝等状况是不可避免的。

(2)屋架、屋面检测。屋架检测主要注意这4项:挠度、杆件内力、稳定性以及连接处的焊缝。可以参考《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2016,若砼结构构件中屋架挠度超过其计算长度的1/200,以及下弦部位存在宽度超过1.0mm的横断裂缝;或屋架支撑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导致倾斜,且其倾斜率超过了20%等情况,则评定结构出现危险点,承载能力可能存在问题,需要拆除或加固改造。屋面检测的内容是:检查屋面损坏情况,观测是否有变形、凹陷、翘起以及固定件损坏情况。

2水灾损伤房屋鉴定处理的实例探讨

2.1工程案例概况

某商业大厦,建筑主体结构类型为框剪结构,基础采用PHS桩基-承台基础;裙房和车库结构类型也为框架结构,基础采用筏板+上柱墩基础,地下2层,主楼地上22层;裙房地上3层,建筑面积约6.8万m2,目前处于施工阶段。该工程目前主楼模板拆除至地上3层,裙房模板局部拆除至地上2层,由于暴雨过后,已拆除模板的区域中部分墙、梁和现浇板出现裂缝。为了解该建筑主体结构安全状况,故受灾单位特委托某检测机构对该工程墙、梁、板出现的裂缝进行鉴定。

2.2检测项目

普查主体结构损坏以及现场核查结构布局、结构体系和轴线尺寸。地基基础检测:根据裂缝和损伤的严重程度,评估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工作现状。混凝土强度检测:现场采用回弹法,使用回弹仪在混凝土基础构件表面检测,记录回弹值并与碳化值数据结合,得出构件的砼强度。混凝土中钢筋配置检测:钢筋位置、钢筋的间距及数量、钢筋锈蚀状况等。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利用钢筋探测仪对该建筑中剪力墙、梁、现浇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最后根据该建筑灾后结构损伤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分析建筑物的构件裂缝成因。

2.3检测结论

根据现场检测结果,结合该工程现状,经综合分析,结论如下:该工程所检构件未发现明显影响安全的蜂窝、麻面及露筋情况。采用回弹法对构件的抗压强度进行检测,所检剪力墙、梁侧面和现浇板的抗压强度推定值为31.5~42.1MPa,均符合设计强度等级C30的要求。但所检大厦部分剪力墙、梁侧面和现浇板构件表面不平整,存在胀模现象,且均有裂缝现象。

所检部分梁侧面有胀模现象,梁侧表面不平整。裂缝主要为位于梁侧面的竖直裂缝和连通梁侧面及底面的U形裂缝。梁侧竖直裂缝多表现为中间宽、两头窄枣核形,裂缝最大宽度约0.4mm。所检梁出现的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收缩变形偏大引起的,混凝土梁构件部分钢筋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对裂缝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所检裂缝不影响结构构件的安全,但影响构件的使用性。

所检测剪力墙局部有胀模现象,墙表面不平整,裂缝主要位于框架梁支座底部附近和洞口角部,裂缝主要为竖直裂缝,局部少数表现为斜裂缝,部分裂缝为贯穿裂缝;剪力墙裂缝最大宽度约为0.6mm,所检裂缝主要由于砼收缩变形偏大和砼构件部分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共同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对裂缝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所检裂缝不影响结构构件的安全,但影响构件的使用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灾后对建筑物的影响十分巨大,特别是广大的村镇建筑,有的在洪水中倒塌,有的造成基础滑移,墙、柱倾斜,屋盖断裂。对这样一些受灾后的房屋应检查和鉴定后使用。本文探讨了水灾后建筑结构检测鉴定问题,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孙贵翔.房屋建筑结构检测鉴定思考[J].科技与创新,2020,(17):76-77.

[2]罗晓辉.房屋建筑结构鉴定程序及要点管窥[J].中华建设,2019,(11):56-57.

[3]肖琛亮.水灾后黄土地区的砌体结构安全性评定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4]王捷平.关于建筑结构检测鉴定的若干探讨[J].智能城市,2019,5(06):89-90.

[5]孙小伟.建筑结构检测鉴定方法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