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之我见

蔡小琼

浙江省瑞安市林垟学校

摘要:英语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培养和其个体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都具有直接的关联性,因此在初中这个重要的教育阶段,我们需要有效分析提升初中英语课堂高效性的办法,实现高效课堂构建的目标。笔者尝试在文章中分析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的路径,希望能够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初中英语课程改革需求源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逐步提升,就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来看,英语素养的是社会人才的必备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要致力于提升学科教学质量,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教学活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助力。

一、分层备课,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

备课环节是教师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准备的环节,分层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教学应更加强调备课活动的针对性,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1]。备课的过程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学生”的目的是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备课中需要设计知识的层次,一般由浅人深分为三个等级,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学生接受。例如,在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一课的分层备课中,教师一方面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评价,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结合本章教学主题,利用课间的交流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本章知识的预习程度和认知水平[2]。然后教师结合获得教学反馈,合理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即掌握基础词汇和句型的第一层,能够参与角色扮演、开展对话应用的第二层以及在以上两个层次基础上,能够结合个人作息进行简单介绍的第三层。通过学生评价和教材层次设计,使得教学的目的性更强;三个层次的学生,对应三个层次的学习要求,避免了教学中能力突出的学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的窘态。

二、巧设问题,构建互动课堂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当中,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更具教材内容回答问题的过程的就是课堂互动教学比较常见的教学活动方式。根据英语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在为学生预设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引入与生活环境等紧密联系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对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拓展英语学习的知识面,有效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运用问题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精彩学习的大门。例如:在教学单元《Hello!》时,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设置问题,为了能够活跃气氛,教师可以先提出几个问题“Can you tell me the students’names?”“Is it in the morning?”“Who is their teacher?”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之间互动,并且掌握“What’s your name?”“I’m … .”等句型的使用,让学生能够在这种互动模式下对英语的学习更加有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应用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设定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契合的教学情景就是我们所说的情境教学法,该教学方法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代入感[3]。加之英语学科属于语言学科,如果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合的情境,则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这对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升也有很大意义。例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Section A的教学过程中,我应用了多媒体设备进行情境创设,将不同身高、体型、发型的明星图片借助多媒体展示,面对自己数字的明星,学生感到眼前一亮,然后我结合图片开始提问,我指着姚明问学生:“Who's this?”,“YaoMing !”学生们齐声说。接着我就结合本课的知识点开展对话教学:“what does YaoMing look like?—He is tall. He has short hair.”,然后我指着潘长江问:“what does Pan Changjiang look like?”,按照上面的思路,学生接着回答:“He has short hair,too,but he isshort.”这时候我鼓励学生利用上面的句子结构和身边的同学开始交流,可以是对家人的外貌或者自己朋友的外貌进行描述,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涨,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主要途径。

  课堂情境的建设,是各科教学的关键一步,有了生动的课堂情境,才能让学生更迅速的投入进来,代入角色,代入环境,英语教学亦是如此。因此教师应当以更具创新性的方式,去构建起更立体的课堂情境。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晦涩的,学生不好理解的词汇或是语法,更要利用情境去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加快理解,让理论接近现实。例如在学习包含对话剧情的文章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将文章作为舞台剧进行演出。在实际排练演出的过程中,随着练习越来越多,学生也会逐渐将自身代入人物,代入剧情,会更加投入的去演绎一个人物,一段剧情。这样的引导方式毫无疑问是符合学生自我表达需求以及认知需求的。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都是能够减轻负担的学习方式。

四、课后的评价

  课后评价是各科课程体系当中必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与他人的评价,影响着其对于自身的认知,包括自身的能力、短板以及后续的学习方向等等,所以教师对于课堂评价足够重视,才能得到更理想的教学成果。为了保证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更好的运用自身的能力,弥补不足,教师应当更加客观的、激励性的进行课后评价。所谓激励,并不是完全不谈及学生的不足,而是不要过分苛刻的纠结于学生的不足,例如学生的英语发音不够标准,但是写作能力很强,语法词汇应用娴熟,这亦是其优势。而发音不准这一短板,也不能够用于否认其其他能力的存在。而是要提示学生其尚有优化空间,对于每个学生都客观分析,不捧不踩,同时幫助其认识到优点与不足,学生才能摆正心态去学习,而不是受到打击一蹶不振,这是最有利的评价。

五、课下的延伸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母语化的环境,才能得到更理想的成果,而母语化的环境,最为基础的一个特征,便是不仅仅存在于某个时间段或是某个地点,而就是我们当前所处的环境,是生活中的每个瞬间。英语学习也是如此。所以为了让英语渗透进学生的生活,教师必须要首先摆脱时间、空间、内容与人的局限。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下,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去帮助学生寻找英语交流的伙伴,例如可以在课下给学生布置一些自由研究的课题,让学生去与同学共同配合展开研究讨论,可以指引学生学会在家长的监督下,在线上的正规国际性社交平台上去与英语母语国家的人去进行交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带有口音的英语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发音,所以教师可以事先进行一定的筛选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更有效的交流空间。 

六、结语

  综上,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因此在组织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具备创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致力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并结合具体的教学经验,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教学,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云春.新课改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学英语园地,2012,32(03):39-40.

  [2]陈丽云.新课改下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4,32(24):97-98.

  [3]陳惠敏.新课改模式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和谐构建[J].科学大众,2015,32(08):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