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传甲《黑龙江教育日记》看民初黑龙江教育状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3

从林传甲《黑龙江教育日记》看民初黑龙江教育状况

王琰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250399

摘要:林传甲是近代黑龙江教育的引路人与创始人,近代黑龙江教育的兴起与进步都与他的教育活动紧密相关。简而言之,若要探析近代黑龙江教育状况,应首先对近代黑龙江教育奠基人林传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进行一番深入的研究。《黑龙江教育日记》为林传甲任职黑龙江期间所著,他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被全面记录,是研究民国初年黑龙江的教育发展状况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值得认真研读,从而为日后教育活动的展开提供启发。

关键词:林传甲;《黑龙江教育日记》;民初黑龙江教育

引言

林传甲(1877-1922),福建人,号奎腾。成长于官宦之家,从幼年时期便得到了较为良好的家庭教育,知书达理,勤慎治学。早年在闻名全国的书院就读,在校期间表现优异,学富五车,多才多艺。学有所成、业有所获后,他逐渐在教育工作中崭露头角。

1905年,林传甲接到前往黑龙江工作的调令,经历一路波折,他们开始了在黑龙江的十余年的教育工作生涯。在职期间,林传甲醉心于教育工作,为黑龙江地区文化发展,他殚精竭虑。不论是小学教育与女子教育,抑或是师范教育、实业教育与少数民族教育,在他的努力下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除此之外,他还整理编写包括《黑龙江乡土志》、《黑龙江教育日记》、《黑龙江教育概况》等珍贵资料,于后辈而言,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详细且全面的记录了黑龙江教育近代化进程中的点滴发展,为今人研究黑龙江教育提供了极大助力。

林传甲留下的众多珍贵资料中,《黑龙江教育日记》尤为重要,它有三册,对民国元年到民国二年黑龙江省的教育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载。除此之外,于此书中,我们也可以清晰的了解当时黑龙江地区的教育大事、师资水平与教学方针,更可以进一步研究林传甲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活动,是黑龙江省教育史上的宝贵资料,对当代教育工作者们有不可多得的启迪作用,有利于研究民国初年黑龙江的教育发展状况。

一、林传甲教育活动和《日记》所见黑龙江教育变化

自任职黑龙江以来,林传甲苦心经营黑龙江的教育事业,不仅处处落实民国教育思想,还因地制宜地制定教育政策,采取措施保障各类教育发展,使黑龙江教育状况有了长足进步。在《黑龙江教育日记》中我们可以明确的感受到,在他与他家人的全力经营下,黑龙江教育发展虽坎坷,但稳步向前。

一)小学教育

黑龙江小学教育任务艰巨,发展艰难,这点林传甲早有准备,所以他首先在教育资源、仪器改良方面开始努力。“黑龙江省小学学校请旨修建,扩建校舍也一并被请奏,校舍建设的良好与否事关重大,黑龙江省教育刚刚起步,学校环境必须良好,光线条件与卫生环境必须合乎要求,有良好的形式,才能更进一步的谈精神的培养,所以校舍修建事不宜迟。”除奏请经费外,他变革种种外在条件,严格保障小学教育内在内容的改变。

其次,林传甲并不是一味的随波逐流,而是由创新性的进行课程的设定,并因地制宜制定带有龙江特色的教育课程。在民智未开的情况下,采取“制定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六项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根据实际情况实际情况增添”等措施以便于更好的普及小学教育。

最后,在小学学堂进行外语教学,采取保证适龄儿童及时接受小学教育等有力又不失特色的措施保障了人人公正平等享有被教育权利,使黑龙江小学教育领域由近乎空白到极大发展,是无可争议的龙江小学教育典范。

(二)师范教育

黑龙江小学教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师范教育也在步履蹒跚中艰难前行。师范学堂的兴办不仅经费、校舍与师资严重不足,而且教师程度相对较低。那时的黑龙江只有少量的文化传习所与初级师范学校,是困境,却也是被林传甲脚踏实地走出来的困境。

首先,他十分关注师范教育的经费,面对严重缺乏教育经费的棘手情况,林传甲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从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中找出路,“南方发达地区的江苏教育报告被林传甲很好的分析,第一师范学校近300余人,6个级部,每年实际支出万余元,算下来每个年级每月只花千余元,黑龙江省师范支出预计在5万两左右,供6个级部2年使用,按照优秀经验可知,高质量发展示范教育绰绰有余”在财政分划方面政策合理,师范教育学堂有所增加,经费不充足的问题有所缓解。除此之外,他采取节省开支的措施,为师范教育的全面发展全力助力。

其次,课程设立上,“采用与小学教育相应的方法,按照难易程度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分十科,除此之外,着重加强教育这一门学科的教授,希望学生能掌握良好的教育能力与教育方法。”以增加教育课程为主,并辅以提高教育能力和完善教育方法,以完善师范学生的能力。

(三)女子教育

黑龙江位置偏远,相对国内其他地区,不仅教育水平整体落后,而且女子教育更是在全国惨至倒数。前路虽艰,林传甲夫妇的壮志却不败,“女子教育是教育之本,正因为有了女子教师的存在,美国小学教育的改良才能如此快。”

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黑龙江女子教育艰难起步,第一所幼女学校被他们建立,这个从未进行过女子教育的边远地区,终于有了女子教育的概念。艰苦的条件、紧缺的资金、有限的办学范围从未磨灭他们的信心,他们努力奏请办学经费,筹措建立教学所用房屋;他们到处寻找合适的民房租赁,“租赁合适的房屋用于兴建女学”为黑龙江地区的普通百姓对女子受教育态度的改变,他们呕心沥血。

其次,黑龙江女子教育逐步走上正轨后,女教师严重不足的重大问题也逐渐暴露,祝宗梁很好的解决了该问题,她在第一幼女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黑龙江省女子师范学堂,开设有利于女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十三门学科。坚实保障黑龙江省女子初等教育的良好发展,更提供了良好的沃土为女子中、高等教育向前发展。

最后,女子中学及各县女学在他们的推动下也有较大发展。至1914年,黑龙江已有三百余所女子教育学校,更让人欣慰的是,女子学校也可以在乡镇扎根。根据统计结果可知,相较于当时国内其他地区,黑龙江女学比例早已拔得头筹。

(四)实业教育

首先,林传甲及其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计划。在他们的努力下,各类职业学堂被陆续建立,开创了黑龙江实业教育的先河,纵使可能数量依旧寥寥,可能质量依旧有待加强,但是,于当时实业教育“久旱”的黑龙江却无异于救命“甘霖”。

其次,民国初年,甲种实业学校施行绝对的实业教育,前身是是曾经的中等实业学堂。乙种实业学校施行相对简单的实业教育,前身是是曾经的初等实业学堂。高度看中三等两种实业学堂兴办的林传甲,还积极筹办学堂,亲自聘请老师,全力购置相关器材,“各类实业学校的建立都应遵守规章制度,并且上报时应附有相信且明确的清单数据”功夫不负有心人,民国初年,我们可以看到黑龙江具备一定规模的实业学校已有多所。

最后,当时的黑龙江实业教育仍有薄弱之处,实业学校生存成难,教育设施不足、教学设施简单粗糙、学科设立不够全面、教育管理并不到位等问题均有出现。最为棘手的是,民众对实业教育仍认知不足、资金严重不足与师资力量的短缺等不仅导致难以聘请优秀人才,还使很多学校濒临停办。除此之外,由于百姓认知有限,始终对实业教育有偏见,蔑视实业教育,“学而优则仕”的普遍社会认知仍未改变,黑龙江实业教育的桎梏太多,林传甲这一句道出了多少辛酸“实业教育发展艰难有以下原因,首先是人和人的想法并不相同,其次是相关师资难觅,最后是没有充足的经费提供支撑。”但林传甲用他的艰苦付出,十余年的经营积累,成功使得黑龙江成规模的职业学校数量与学生人数逐步提升。

(五)少数民族教育

作为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黑龙江除汉族外,汇集了多个少数民族。步入近代,黑龙江边境防备薄弱的问题暴露的越发明显,邻居沙俄开始蠢蠢欲动,他们毫不掩饰对黑龙江的觊觎,他们试图从经济上潜移默化的实施管制,并打算从文化上悄无声息的渗入。因此,少数民族教育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国家意识与民族意识的强化。“除满汉蒙回藏等族外的其他种族,也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抱着如此崇高的抱负与责任,林传甲和同僚们开始在主要以鄂伦春、达斡尔、回族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进行教育实践,为黑龙江少数民族教育近代化不懈奋斗。

鄂伦春族,祖祖辈辈生活于白山黑水之间,封闭的居住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一直以来,他们的谋生方式只有采集、捕鱼与游猎,使该民族文化远远落伍于其他民族。林传甲主要采取以教育成本相对较低却能满足广泛教育目的的小学教育,开启普通教育,重视汉语教育,使得该族民众通晓智识,加强国家认同。在他不懈努力下,他在任期间,黑龙江省相关学校已有近十所,学生二百余人。

达斡尔族主要居住于黑龙江省某个县城,林传甲在任期间,汉族逐渐增多在并形成了达斡尔族与汉族同住一个区域的态势。汉族学生也会出现在少数民族学校并逐渐壮大。在林传甲的倡导下,我们可以看到达斡尔族教育发展喜人,特别是小学教育,业绩骄人,人才济济,为黑龙江省高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更有出国进一步深造的学生。不难发现,在全省这些少数民族中,达斡尔族教育成果遥遥领先。

二、民初黑龙江教育变化评价

发展清末民初黑龙江新式教育,是民国初年社会发展与变革的不可阻挡的形势,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奠定了黑龙江省教育近代化发展的基调。清末民初黑龙江省新式教育的发展,可以看作是新式学堂陆续建立并逐渐增多,私塾书院逐步减少并走向灭亡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传播、近代知识分子群体产生并兴起的过程。

(一)林传甲教育贡献的评价

黑龙江教育近代化过程中林传甲居功至伟,他在黑龙江这个汉化教育先天不足之处,全力兴办近代化教育,使黑龙江教育飞跃发展。无论是普通百姓智慧的启蒙还是女子教育的发展并兴起,无论是师资力量的积蓄还是相关人才的培养,他都功不可没。

他在小学教育与师范教育上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度,为选择合适的校址,筹措充足的经费,招募足够且优质的师资,他鞠躬尽瘁,源源不断涌现的卓越人才就是他成绩最好的证明。大量职业教育学堂的兴建因他而起,近代实业技术知识的推广是他而为,大量实业技术人才因他而出。他建立多所各种民族学校,宣讲文明,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责任感,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贡献巨大,成绩斐然。在他与夫人的不懈坚持下,女子教育日渐兴盛,男女平等不再是空谈,思想中的阶级差别不再是定势,社会教育方面终于可以资源共享,破旧立新,是他们的努力让新时代的光芒开始照耀在龙江大地。

(二)民初黑龙江教育发展评价

1.成就

首先,建立并发展黑龙江近代教育,有利于龙江地区百姓的素养的提高,更有利于促进龙江地区思想与文化近代化。自黑龙江教育开始兴办,从行政职能上建立了负责黑龙江教育发展相关事物的管理机构,他们的职责广泛,为各级教育发展助力依托;学堂是新式教育发展与传播的重要途径,陆续建立不同种类的学校有利于从根本上拉动民众基本素质,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深造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先进思想的传播;在课程设置方面,改变了死板且单一的文科教育,增加了众多实用并紧跟时代发展的课程,全面发展人才,有利于明晰黑龙江未来教育发展方向。

其次,强化黑龙江近代教育,在促进龙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方面大有裨益。黑龙江近代民族经济发展起步不早,程度不高,发展方向不多样,相关人才远远不够。民国初年黑龙江近代教育的发展中职业教育的发展最为迅速,大量熟知多方面实业技术的专业人才与近代管理方面的人才进入经济运行,对黑龙江地区的经济近代化与管理有序化起到极大帮助,使得黑龙江实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发展新式教育带来了良性循环,技术变革创新后百姓观念更新、百姓观念更新后近代化发展加快。

最后,发展黑龙江近代教育使新知识分子群体涌现,他们包括各类专业和各种程度的学生群体,他们具有新的知识结构,成为改良政治和传播新思想的中流砥柱。这群新知识分子群体,不断高喊着社会改革,不断提升着参政议政的能力。他们不只具备爱国思想,更兼有新式思维,不论是自省能力还是进取意识,他们都遥遥领先,他们的不懈努力,深刻影响黑龙江近代政治发展,他们有无限能量,他们是黑龙江未来发展中独一无二的中坚力量。

2.不足

透过民初黑龙江教育发展的欣欣向荣,我们也应看到其背后的隐忧,即黑龙江省近代教育发展的局限性:首先,是地区差异性较大与各地的教育经费的投入不等,教育的主要力量在相对发达的地区,而落后地区的教育却远远不够,十分不利于全省教育的普及,使黑龙江教育发展不平衡与发展程度不平等;其次,近代教育改革不彻底,私塾仍然大量存在、科举制的遗气尚存、在课程设置中传统课程占比大等不利因素也严重影响了黑龙江教育改革的质量;最后,由于边境战事频发、国家经费吃紧,使黑龙江教育经费的投入极其有限,经费异常紧缺带来系列不良后果,学校无法扩充、校舍无从扩建、教师没条件聘用,黑龙江省教育事业因而无法大步向前发展。

结语

在研究民初黑龙江教育发展状况,梳理其发展脉络、总结其发展特点后,我们可以客观的评价其发展状况,是有利有弊的,积极在于极大改善了黑龙江旧的落后的教育格局,虽有消极之处,却也指清了未来黑龙江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方向。而林传甲所著《黑龙江教育日记》中民国初年黑龙江的教育状况对当今教育工作的改进大有裨益。首先,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经验与教训:如教育改革应适应社会与民族的需要、因地制宜,又如发展教育应批判继承前人经验、及时革除落后举措。其次为如今师资力量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方向,对如今“教师素质”“教师待遇”等社会热点问题也有相应启示。最后,为教师教育活动开展、教育心态及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反思。在客观地借鉴前人教育改革的经验、吸收教训后,相信我们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定会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林传甲.黑龙江教育日记[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14.

[2]林传甲.黑龙江学校概况[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3]林传甲著.黑龙江教育状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14.

[4]姜树卿,单雪丽主编.黑龙江教育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12.

[5]陈景磐编.中国近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1.

[6]舒新城编.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2.

[7]李华兴主编.民国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