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推动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推动作用研究

陆冰

珠海市荣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519000

[摘要]在新视角下教育部门要大力倡导家校共育模式,意图培养学生的优质习惯,让学生在家庭与学校中获取成长。教育部门要认识到家校共育模式实施的意义和重要性,通过不同角度宣讲此思维模式,增进我们与家长的交流、增进学生与家长和我们的互动。通过家校共育思维模式塑造学生的优秀习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助于助力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以家校共育思维模式创建优秀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提升认知,让家长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更具方法。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家校共育思想,培养学生优秀学习习惯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家校共育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分析

学校教育中,其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而且还需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叶圣陶曾说过: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由此可知,我们在传授理论知识的时候,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具备健康人格。除此之外,我们还需与家长结合共同参与到学生教

育中。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最早接受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父母不仅

是学生最初的我们,而且还是学生终身的我们,家长的言行通常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注重家校共育,以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进行培养。

一、增进家校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交流是互相了解的前提。在家校共育模式实施和开展过程中,要注意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合理沟通和联系,创建有效的沟通平台,让学校了解家长对教学的期许和对学生的要求,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基本教学方向和教学动向,通过彼此之间的有效交流,增强信任程度,增强

了解程度,有助于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合理召开,有助于家庭管理引导方案的正确实施,会落实先进思想,促进学生发展。

例如:在日常教学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的学习习惯中,家长和学校要做到有效的沟通,可以建立微信群、群等不同模式,让微信群和群成为家长、学校与我们相互了解的平台。班主任我们可以在班级群中传播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状态,不同学生的动向,以及班级内各项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向,让家长增强对班级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了解。家长也可以将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推送给我们,彼此之间互通消息。此外,可以建立相应的网页,以网页传播学校中的基本教学方向和动态,以及各项活动召开的过程,通过有效的指引让家长

与我们有效交流,通过合理评价能够提升学生的素养,促进学生的综

合进步,让学生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

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实践活动的开展会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和在生活中的积极思考,让学生形成完善的思维脉络。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我们通过实践活动的组织召开,让家长了解家校共育模式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家长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和家长支持家校共育的实践活动召开,通过实践探

索模式增强家长与我们之间的交流,增强家长与学生、学生与我们之间的情谊,会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为塑造学生的习惯奠定基础。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以亲情为题材的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传播以亲情为题材的思想,通过亲情题材知识的渗透,让学生形成情感,主动在家庭中与家长进行交流,深化彼此之间的情感意识。随后,学校召开家长活动日,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向、了解我们的基本指引方向。在家庭中做到与学校同步的指引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会节约和爱护环境的习惯时,家庭中要让学生参与日常的打扫活动,家庭中要指引学生的节约思想,学校中也要同步指引学生对班级卫生做出贡献,同时对班级中的不同物品

做到节约,节约粉笔、节约不同的纸张、节约资源、节约水,让学生养成优质习惯。

三、设置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家校共育模式思想的传播和实施需要一定的环境基础。因此,在日常的学校指引和家庭指引中可以以情境模式、情境活动的设置传播家校共育思想。家庭与学校同步完成不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家庭中和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养成优质习惯,有助于学生先进思想意识的塑

造,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不同模式活动的召开,让学生养成优秀思维意识,能够促进学生成长,让优质习惯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

例如:学校在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仪习惯中,可以创建校园文化的情境,以文化的传播基础活动奠定学生的学习素养,课堂内可以传播不同的文化知识内容,校园中可以张贴"文化校园,伴我成长'的条幅。在校园中张贴不同的传统文化内容、不同的传统节日、不同的中华传统经典节目,通过文化思想文化礼仪环境的塑造,让学生受到环境的熏陶、净化心灵。在学生的家庭生活中也要同步传播不同的文化思想和礼仪内容,学生在家庭中要善于完成课外知识学习,家长要指引学生学会文明礼仪,也要尊重家中的长辈,要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和不同礼仪。家庭指引和校园指引同步的方式,让学生综合提升了学习素养。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学校日常教学和家庭管理过程中,积极倡导家校共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环节基础,让学生在家庭与学校中实现目标得到同步指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养成优质习惯,让学生在习惯的驱使中获取成长,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的进步。在二者之间的交流中以家校共育模式让学生与家长同步进步,让学校与家庭互通有无、互相弥补不足,能够有需要创建优秀环境基础,为学生塑造优秀的环境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正确心理形成,会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婷.家校共育对小学低段语文课程建设的创新价值[J].小学生(下旬刊),2023(01):82-84.

[2]明元琼.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校共育模式创建研究[C]/2023年课程教育探索学术论坛论文集(一).,2023:721-724.DOI:10.26914/c.cnkihy.2023.001188.

[3]朱丽娟. 小学德育教育中融入家校共育的实践策略探析[C]/对接京津——新的时代 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2874-2878.DOI:10.26914/c.cnkihy.2022.059056.

[4]王慧聪.小学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途径和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31):5-8.

[5]田春雨.小学英语教学如何实现家校共育[J].智力,2022(34):21-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