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体会和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体会和经验

王甜甜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联盟路小学

摘要:目前在素质教育时代,随着人们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家长、社会对于学生的教育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从而对班主任组织开展的班级管理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尤其是在“双减”教育政策出台以来,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引发了社会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如何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质量,是每一个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体会;经验

引言

班主任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应当积极探索和创造更多的管理策略,采用健康和谐的教育方法,从综合性的方面指导学生的思维与活动,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使班主任与学生携手并进,共同走过丰富多彩的学校人生。

1小学有效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对小学阶段孩子们来说,随着进入了全新的生活,他们也常常变得感到困惑,甚至手足无措,因为身处于小学生班级之中,不但面对着各学科的知识,而且还要面对着同伴间的交流,同时也包括同学和老师间的交流,等等,在此时,就需要由学校教育的中心——班主任来实施更有效的教育措施,来协助他们更成功地进行学业生活,从而更加稳定地发展。因此,学校进行合理的学校治理对其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

首先,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使学生们拥有了清晰的能力方向,从而可以顺利应对校园生活,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业。班主任也是学校的重要推动者,他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并协助学生克服读书与生活上的障碍,学生们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可以认真扎实的完成学业,同时也在和谐平等的范围中良好地融入校园生活,以和谐、从容的姿态应对各科教学。

其次,通过有效的班集体管理让学生们建立起了良好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能力,从而扩大了学校的社会性。班集体管理工作主要是把班集体作为一个整体管理,而不是分割出来的部门,这样就会使班主任在集体管理工作中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意识到团体的意义,从而训练了学生的集体协作思想与合作才能,而在集体合作管理中学生就可以认清怎样和别人相处,也可以了解到协作和竞争之间的关系,进而进一步增强学生自己的社会性,使其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2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班级管理模式创新难点

2.1班级管理创新思想陈旧

部分班主任认为学生自主教育和约束意识不足,把学生当成班级“主人”,易产生破坏班级秩序的负面行为,因此仍不能以学生为主导进行班级管理的实际行为,减少他们的班级管理积极性。

2.2班级管理形式较少

为高效传递班级管理思想,妥善培养班级学生核心素养,在立德树人理念下提升班级治理的效率,班主任应不断丰富班级治理方式,为多途径传递美育、品德、智育打下基础。但是,当前不少班主任身兼数职,教学压力很大,无暇顾及班级管理方式的创新多样,造成班级管理工作发展受到影响,无法优化调配新时期班级管理资源,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效果。

2.3班级管理体系滞后

班级管理制度是引导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教书育人途径,如果其渠道不平坦且目标不明确,班级管理工作的效果受到了直接的影响。班主任应该不断总结班级管理工作的经验,并运用新的观念和方法来指导工作,优化制度,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这需要他们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并利用新技术来指引工作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新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突破路径分析

3.1创新管理理念,做好学

生之间的沟通调节工作在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应抓住工作难点与重点,充分认识现实环境的复杂性特点,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通过有效的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更要积极优化班级管理的职责,多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强化学生思维意识。在沟通引导中,不断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果,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温馨的班级管理氛围。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要密切观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情况表现,运用班级管理艺术,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与鼓励,使其从心理上得到认可,树立班主任权威,为班级管理工作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3.2转变固有班级管理模式,加强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引导

在班级管理中,小学班主任要学会转变固有班级管理模式,重视自身的行为引导和思想引导作用,通过班级管理模式优化或创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入分析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状况、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方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引导,帮助每个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的班级管理目标,并从管理的具体细则、内容等方面着手,赋予每个学生一定的职责和权限,让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管理的“形象使者”,使其树立主人翁意识,实现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3.3善于融合信息技术,渗透家校合作教育管理思想

由于学生自制力差,因此基于单一固定的教育观念不利于素质教育发展。例如,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既要考虑每个学生的自身感受,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只是一味依赖传统权威来管理学生,势必会增加巨大阻力。对学生而言,班主任虽然在班级管理中占据着主动权,但是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必须要无条件服从和被动接受,这种落后、传统的班级教育管理理念会大大挫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进行,制约和影响班级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落后的管理理念。如果班主任仅仅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盲目管理,对学生的相关行为进行强加制止,就会让学生完全活在成人的世界中。这种班级管理理念并不符合素质教育时代学生的成长规律,也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当学生对班主任的行为方式不理解时,甚至还会产生叛逆、抵触和厌烦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还可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坚持“柔性管理”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渗透家校合作教育管理思想。

结语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个巨大的基础工作,但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各个层面。学校的发展是复杂的管理活动,而不是以模式化的方法进行管理。因此,学校管理模式就必须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改变,真正做到了动态性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黄晓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困境和突破[J].上海教育,2021(30):80-81.

[2]闫丰收,程玉梅.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困境和突破探究[J].新课程,2021(35):219.

[3]戚如意.试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困境和突破[J].新课程,2020(3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