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任务群视域下单篇精读文教学设计___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白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小学语文任务群视域下单篇精读文教学设计___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白桦》为例

党波

绵阳市磨家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是形成核心素养的内容载体;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是学生必须经历的学习规定。如何在学习任务群教学中,结合统编教材大单元,落实单篇精读课文教学?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白桦》为例,从目标定位、情境创设、任务设计和活动设计、设计说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白桦》目标定位

对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可以归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和“跨学科学习任务群“。

所谓“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第二学段中提到,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要求尝试创作现代诗。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连接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第二学段提到,让学生主动参与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等校园活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要求举办诗歌朗诵会。

二、《白桦》情境创设

《繁星》三首、《绿》的学习,学生阅读收集诗歌,做了诗歌摘抄,充分感受了现代诗歌的美,尝试创作现代诗的种子已经在心里萌芽。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形式之一为“合作编诗集”,这本诗集里如果有学生自己的诗在里面,就更具有成长的价值和意义。创设“我手写我心”诗歌创作大赛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自己创作的诗歌编录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三、《白桦》任务设计和活动设计

《白桦》选自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是“轻扣诗歌大门”。综合性学习活动依托课文学习展开,与阅读教学相辅相成。设置了本单元的单元目标,分为课文学习目标和综合性学习目标。

依据第二学段的要求,设置《白桦》这一课的学习主任务“我手写我心”诗歌创作大赛。确立了白桦这一课的学习目标1.多种形式朗读,感受且读出诗歌韵味。2.借助词语想象并

描绘白桦形象。3.借助资料,理解体会诗人情感。4.仿照创作“我喜欢的植物”诗歌。

    在“我手写我心”诗歌创作大赛这一情境下,确定了《白桦》这一课的三个子任务。

(图一   《白桦》 学习活动设计)

(一)任务一 读一读:叶赛宁的白桦

任务一的学习设置了两个学习活动,正确朗读诗歌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分小节朗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2.师范读,想象画面,体会白桦形象。

3.自由朗读,完成导学单活动一,仿写第一节前两句,引导创作。

4.朗读观察,发现诗歌节奏押a韵。

任务一的学习,引导启发现代诗歌创作的第一个启发:启发一:诗句要有节奏和韵律。正如我国著名的美学大师所说,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二)任务二  说一说:我眼中的白桦

任务二的学习设置了三个学习活动,活动一抓关键词感受形象;活动二交流感受,体会形象;活动三学法迁移,深化形象。教学过程具体实施如下:

1.自由读第一、二小节,圈一圈其中关键的词句,批注自己的感受。

2. 交流感受,体会白桦形象,看见了一棵怎样的白桦。

3. 小结学法, 出示导学单, 自学三、四小节

(1)第一步:圈画关键词语

(2)第二步:想象白桦画面

(3)第三步:自读该小节,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白桦

(4)第四步:选择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读出眼前的白桦

学生自学三、四小节任意一节,完成导学单。学生自主探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自学完成导学单,汇报交流。通过、个人自学、师生共学,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感受白桦最突出的特点是洁白。

4.师生情景式朗读,感受情感

窗外寒风凛冽,冬雪飘落,远眺窗外——(生读第一节)

白雪皑皑,身披雪花,瞧——(生读第二节)

朦胧的寂静中,玉立 ——(生读第三节)

姗姗来迟的朝霞衬着你的秀美,白桦用心歌颂你——(生读第四节)

   通过情景朗读,充分让让学生感受白桦的洁白。这就提供了创作现代诗的第二个启发:围绕植物最突出的特点来观察,联想、想象,生动形象地描绘植物特点。

(三)任务三:写一写我眼中的植物

任务三的学习,设置了三个学习活动,活动一感悟诗情;活动二尝试写诗;活动三诗歌分享。教学过程实施如下:

1.引导学生思考:叶赛宁为什么非得写白桦,不写柳树,不写梅花?

读诗不仅要从诗里找答案,还可以从诗外去寻找。通过查找资料,原来白桦树是俄罗斯的国树,是这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叶赛宁通过白桦来表达他对俄罗斯的热爱,在叶赛宁的诗集里面,每十首诗里肯定能有一首里找到白桦的影子,所以他对白桦是真的特别钟情,他对国家是真的特别热爱。在他的心里流淌出了《白桦》这首诗。这就提供了写现代诗的第三个启发,你要真喜欢它,真热爱它,才能够写出有关这种植物的诗来。启发三:把自己对这种植物的感情融进字里行间。

2.一起回顾写现代诗的三个秘诀,学生运用秘诀进行诗歌创作。

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的情感”,学生创作的过程,就是在宁静回忆情感的过程。

  1. 设置“我手写我心”诗歌创作大赛评价卡,通过自评、同学评、师评、家长评等多元多主体评价,评选出本次“我手写我心”诗歌创作大赛的优秀作品,编录诗集,举办班级朗诵大会。

四、设计说明

“我手写我心”诗歌创作大赛是一个真实的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白桦》课后安排了本单元第二个活动提示,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推进阶段,其一是尝试写现代诗,为综合性学习活动做准备。 

  “我手写我心”诗歌创作大赛,举办班级朗诵会旨在培养学生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我手写我心”诗歌创作大赛、“合作编诗集”旨在培养学生以语文为主体,综合运用艺术、信息科技等多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实践创新等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