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7
/ 2

谈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黄琳

延吉市第三高级中学

摘要: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学技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对公民的科学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在新的《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宗旨。生物科学素养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生物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禀特质,包括人们所掌握的生物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物科学能力、科学观以及科学品质等方面。在生物教学中突出生物学科特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审美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生物教学、高中生、科学素养、挑战、探究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具有个性特长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新课程改革是一项跨世纪的、开创性的、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工程,此次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是不仅课程体系有了大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改革,通过课程改革将促进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结构及评价方式对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都是一种新的挑战[1]。在新课程的目标下,教师必须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形成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并能尽快适应它,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这是新课程目标的要求,也是当今时代基础教育的要求,它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前提。本文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些我对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的一些看法。

一、我对生物科学素养的理解

高中阶段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放在所有课程理念之首,强调高中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是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阶段要保证“不同的学生得到充分的、不同的发展”,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实践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去学习生物学。科学教学应该培养亦应很好地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教学应从学生们感到有趣也比较熟悉的问题和现象入手,抽象的理解常常得建立在具体的例子上。学习的经历不仅应该有助于积累有关世界的科学知识,亦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学生们应该养成对证据、逻辑和科学见解提出疑问的习惯。学生们应该多接触些在一定历史环境下提出来的一些科学思想观念。学生们应该懂得社会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也应该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冲击[2]。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应把教育的最终目的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以及全面地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我国高中学生的生物素养现状

科学素养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中极为关注的核心和焦点。如何在生物教育教学中去理解探索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是实现新的生物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的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如下问题:(1)传统生物科学教育的观念弊端在一定范围内阻碍了生物科学素养的良好培养。(2)生物科学课程结构的不合理性,使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理解呈现为分裂性。(3)生物科学教育环境的单一性,局限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可能导致科学兴趣的丧失。(4)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完备的生物科学认知观,割裂生物科学与人文的融通性,致使有关生物科学概念判断不清[3]。开展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研究,符合当前提出的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可为生物素养教育提供一定的依据。

三、对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渗透生物科学技术新信息,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意识

在生物学教学中,平时注意搜集一些科学技术的新信息,适时地与课堂教学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使教材基础知识与生命科学发展动态相衔接,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科学、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志向。例如,对细胞一章内容的学习,通过细胞全能性的介绍,引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的实例:如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花卉树苗。在讲解遗传的物质基础的知识点时,引入遗传工程和基因工程的成果,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生命科学的前沿知识。渗透这些知识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而且能唤起学生的时代感,使其树立生命科学意识[4]。

(二)引典激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本质和灵魂。培养科学精神,能为学生一生中技能、能力的发展和运用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长久动力。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课本中的经典实验,并引用一些课外的“科学家与他的经典实验”,让学生了解科学的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例如,学习“杂交育种”的内容时,要通过介绍或播放袁隆平为了探索杂交水稻的奥秘而每天与合作者蹲在稻田里反复实践、观察研究,在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后,永不气馁,不断总结,执着追求,最后获得成功,创造出自然界从来没有的动植物新品种的艰辛历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进步与成功,凝聚着无数科学家的心血,他们的每一步成功都经历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研究需要顽强的毅力,聪明的才智,以及不断地探索通力协作,才能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三)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中许多知识非常适合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获得,同时探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如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合作交流”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教师创造性地构建学习环境,给学生大胆猜测和“异想天开”的机会,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鼓励标新立异观点的充分阐述,确保多种假设的积极碰撞,最终形成科学的假设。再次,积极设计实验和实施实验。设计实验和实施实验的关键是创新,包括实验方法设计、对照实验的确定、实验器材选择、实验数据收集等方面的创新。通过实验的探索,一方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科学知识,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对实验成败的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的探索和研究需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否则将是差之毫厘,缪之千里。

总之,将科学素质教育寓于生物教学之中是生物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中一项突出进展,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一方面要更新观念,明确任务,更重要的是尽快提高自身的素养,在教学中持之以恒的进行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学论》   李秉德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张可柱、张祥沛,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商务印书馆,2006,178

[3] 王晓燕.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式分析[J].高考,2021(15):109-110.

[4] 齐晏德.浅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设备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