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背景优化语文作业设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9
/ 2

基于“双减”背景优化语文作业设置

司夏楠

蚌埠高新实验学校 安徽省蚌埠市 233000

摘要:基于“双减”背景,以学习任务为视角,完成单元作业设置工作,主要是为了贯彻落实“减负提质”的教学方针,帮助减轻学生课业压力,优化学生学习质量。因此,在进行作业设置期间,要求教师明确作业的系统性和指向性,必须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符合核心素养教学的理念,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笔者首先简要分析作业设置的要点,并结合设置要点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学习任务视角的教学效果,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置;学习任务

基于现有教学实际可知,当前,小学语文学科在进行作业设置的过程中还存在有一些问题。尤其是作业设置缺乏目标意识,作业内容设置的与作业目标相违背,作业结构缺乏序列性、整体性。以上问题不仅会影响“双减”政策要求下“减负增效”的教学成效,也明显降低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效果。基于此,教师为了走出教学困境,需要以任务为导向展开单元作业设置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作业内容的系统性,提高单项学习任务的有序性和递进性。

基于双减背景分析小学语文作业设置要点

首先,小学语文学科在作业设置层面,应该以整体性为基础,以单元主题内容为要点,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效结合为目标,提高语文作业形式、内容、目标等方面的衔接性和递进性。

其次,小学语文作业设置应该建立在学习任务的视角上,以深度学习为研究方向,着重刺激学生产生参与、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确保各项学习任务要求得以实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最后,小学语文作业设置要贯彻执行素质教育理念,以促使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为教学导向,以帮助学生提高学科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利用经典的、丰富的教材内容,促使学生养成积累与理解的学习习惯,通过不断储备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与作者之间建立深厚的情感交流,进而感悟作者表达技巧和情感。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结合教材文本展开对比阅读,建立动态化的感悟,加深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与共鸣1

基于双减背景提出小学语文作业设置策略

1.细化语文作业目标

考虑到语文学科各部分内容之间具有一定的衔接性特点,要求语文教师能够基于学习任务视角,细化单元教学目标,利用“总引导,分执行”的方式,提高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和效果。

首先,要求教师做好语文作业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关联性的分析,并确保二者之间学习效果指向的一致性,利用“总分”教学指导优化作业设置。其次,教师在设置具体的作业内容时,需要全面、系统的分析、理解与把握作业目标设置不同,所要求学生具备的具体学习水平与学习维度,有助于避免发生作业设置交叉重复的现象,还可以起到推动学生全员学习的作用。最后,教师要做好学生基本学习情况的动态化管理,提高课后作业练习题布置的针对性、合理性。比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由于该单元文章主要是讲解人物游记类的文章。首先,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针对教材单元内容展开详细地分析,了解、明确第二单元具体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单元练习习作、口语交际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游记特点和作者游踪。其次,教师要聚焦单元核心,以游记写作规律为主,引导学生从课本教材中获得审美体验,进而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语言写作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设置以“游记”为主题的读后感,要求教师结合阅读与写作指导目标,采取二者融合的写作方式,带领学生提高语文学科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有助于从根本上统整作业目标,进而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具体可将作业目标设置为以下四种形式:第一,游记特点梳理,作者游踪表述;第二,景物描写语句的提炼和简化;第三,游记仿写,游记撰写;第四,角色扮演,制作导游手册2

2.设置语文作业内容

基于“双减”背景,为了在减少学生作业压力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还需要以具体的学科作业目标为基础,创设具有生活化特征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构建与其具有明显关联性的学科作业内容。但在此环节,还需要注重保持学习任务设置的层次分明特点。比如:以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可以利用“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打造情境任务,带领学生有目的阅读回忆小学时段的往事,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后鼓励学生脱离教材,基于亲身经历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进而落实整体单元的作业目标。可以将单元学习任务设置为以下几方面:其一,设置课前预习作业,带领学生通读教材,基于学生预习情况反馈,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目标性;其二,设置课后作业,以口头作业为主,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改变传统作业形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讲述往事情节,帮助学生回忆以前,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内容;其三,拓展写作作业,结合学习内容布置具体的写作任务,发挥出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教学形式的优势,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

3

3.提供单元作业指导

针对所设置的作业,要求教师结合具体单元内容进行作业指导,利用支架式教学针对单元总体作业进行设置。首先,在作业导入环节,语文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其次,在作业探索环节,要求教师基于设置的作业任务,引导、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与此同时,针对学生要进行动态化写作业状态的分析,利用反馈的信息提供针对性指导;最后,在学生完成环节,教师要增加学生探索空间和探索自由,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方渠道去探索、完成语文作业。比如:以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语文教师可以针对习作“有你,真好”设置相应作业指导,要求学生在学习完《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文章后,通过仔细阅读《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有了前几篇文章的学习基础,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抓住作者所要展现的人物形象,并详细描绘出人物特点,通过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写作内容,通过介绍周围的人和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旧知识内容,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4

4.检查反思单元作业

对于所设置的作业适合度、科学性、全面性要进行检查和反思,及时改正调整作业设置的不足,增强作业设置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作业检查和反思:其一,深度分析作业目标、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与作业任务要求之间的一致性;其二,针对作业完成时间要合理控制,确保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可以提前做一遍作业,预估完成作业的合理时间,进而预测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以及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作业问题,同时以此为基础重新调整、设置作业题目的难度和数量;其三,基于学生差异性进行多方位考量,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要按照其具体需求确定作业难度、作业内容、作业类型。另外,允许学生在现有学科能力和学科基础的前提下,自主进行作业题目选择,并选择合适自身的作业完成方式,真正落实多样化、差异化教学的需求和目的,有助于保证学生个性化成长、多元化发展。比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由于整个单元讲述内容与学生所处生活时间存在跨度较大的问题,该单元涉及丰富的历史和革命先辈,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遇到困难,要求语文教师能够按照学生层级的不同,合理布置针对性的作业内容,设置不同难度和不同内容的作业形[5]。

结语

综上所述,落实“双减”要求,基于学习任务视角,利用单元内容作为作业设置单位,可以有效避免作业设置的重复性、作业内容的低价值,是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思维的方法。但同时,此种作业设置的方式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具备单元统整意识,能够从整体性出发,促使单元作业设置走向深度学习、思维发展方向,并充分发挥作业导向功能,增强作业的衔接性和递进性。

参考文献

[1]丁玉洁. “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整体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09).

[2]张霄.优化设计  创新教育——“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要点[J].小学生(中旬刊),2022,(09):109-111.

[3]贾菲.依托生活化作业  激活语文学习活力[J].课外语文,2022,(09):83-85.

[4]赵梅芳.“双减”政策下语文课程作业的优化设置[J].基础教育研究,2022,(08):39-41.

[5]赵睿.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