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巧治“馋嘴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自我管理,巧治“馋嘴猫”

张露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桃源街道回浦小学     315600

【摘要】:在班级里,麻辣条、瓜子、糖果、口香糖……五花八门的零食成了学生口中的风味小吃。更有甚者,在我外出培训时,公然在数学课堂上偷吃零食,后被班长“举报”到我这里。这种状况,既不卫生,又不文明,会影响班级里的整体风气。教育学生要从文明细节抓起,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讲文明、懂礼貌的意识,在班级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我决定要好好“治治”这些小馋猫。

【关键词】:零食  自我管理

一、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有助于学习的提升,生活的改善,使其真正获得成功。如果学生可以均衡饮食,不乱吃零食,加以克制,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班级里良好风气的形成都是有好处的。

二、乱吃零食的四大危害

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吃零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家长们也会尽量满足孩子在食品上的需要。但是,如果不加节制、没有选择的吃零食那就和健康背道而驰了。

(一)产生大量垃圾

零食的包装精美、漂亮,有的食品“毛多肉少”。食品进入教室,必然产生

大量垃圾。我观察了一下我们班的垃圾桶,其中食品包装袋等垃圾几乎占到了垃圾总量的90%以上,学习方面的垃圾却寥寥无几。每天放学,总是需要两个值日生提着重重的垃圾桶去清理,增加了值日生的工作量不说,如果清理不及时,还会形成一股刺鼻的味道。特别现在天气慢慢变热,班级垃圾桶周围就开始围着苍蝇蚊子了。

(二)养成不良习惯

学生吃零食,导致部分学生乱丢乱放乱泼乱吐现象非常严重。很多学生

的习惯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丢垃圾不看场合,到处丢。致使教室走廊、校园里、角落处等地方,垃圾比较多。比如,我校学生是吃爱心营养餐的,每次喝完牛奶之后,牛奶盒和吸管的包装纸就会随处可见。有的班级学生的座位下也成了垃圾站,影响公共环境及卫生,养成了不好的卫生习惯。

(三)体质普遍下降

由于学生普遍存在吃零食的嗜好,很多学生三餐主食不按时、不规范、不到位,吃不好。零食代替主食,导致学生营养不良。再加上我校大多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在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中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认为小孩子喜欢吃什么就给什么,所以学生体质普遍下降,上课的学习效果就会变差。

(四)诱发身体疾病

吸引学生的很多是麻辣食品、盐制食品、油炸食品、卤制食品、酱制食品等,这些食品绝大多数为垃圾食品。里面有大量的色素,有防腐、防霉变、保鲜成分的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侵害。有的食品吃后会产生腹痛、呕吐、头晕等症状,有的可能导致肠胃不好,严重的会引发其他疾病。

三、班级吃零食的三大现象

我校三令五申学生在校是不能吃零食的,并且把吃零食作为学校五星中队评比中一项重要的扣分内容。可是学生冒着被扣分,被老师批评的风险,依旧乐此不彼的吃着零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零食的诱惑力是学生难以抗拒的。在我的班级中就存在着以下几点吃零食的现象:

(一)上课:偷着吃

班主任对于学生来说是有着强烈的存在感的老师,所以学生从不敢在我的课堂上吃零食,以至于我一直认为我们班的孩子“真听话”。直到有一日,外出培训完回来,班长来告状说有学生趁着数学老师在改试卷,在底下传零食吃。我本想批评教育了事,但一调查,发现班级里不管是班干部还是普通学生全都有过这样子的行为。我十分气愤,这零食的魔力也太强大了!

(二)课间:分着吃

上课吃零食的现象被发现后,我留心观察课间的情况。真是令我哭笑不得:学生们居然在厕所里偷偷摸摸的分享着口袋里为数不多的糖果。糖果的包装纸不是扔进教室的垃圾桶,而是可怜的躺在了厕所的垃圾桶里。我心里想:好一帮聪明的家伙!把零食包装袋扔在教室的垃圾桶肯定会被老师发现,扔到厕所老师就不知道是哪个班的学生吃的了。

(三)放学:大采购

我校处于偏远的山区,这里很多的小村庄是没有小店的。此时学校门口的小店就成了学生的幸福超市。一放学,就有很多同学往小店涌去,挑选着各色美食:五毛钱一包的麻辣条、1块钱的果汁喷雾……摆脱了老师的监管,远离了教室和学校,学生放肆地购买这些可能没有生产日期,没有保质期的三无产品。

四、班级零食管理方案的形成过程

针对上述现象,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可以让学生克制住自己不吃或者少吃零食。通过这几日的观察与调查,利用班队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辩论:在班级里吃零食是好处大于坏处还是坏处大于好处。学生们一边侃侃而谈,我一边把他们的观点分类写在黑板上。结果吃零食的好处罗列了三条,而坏处却写了一黑板,这样一对比,主持人立刻宣布结果:吃零食坏处大于好处。然后,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立下承诺:不乱买,不乱吃,不乱扔。学生们一个个都斩钉截铁的回答:说话算话。可是,学生的习惯怎可能一日就养成呢?于是,我又让他们分组讨论:如果班级里出现了有人乱买零食还带到班级里来吃怎么办。学生的思维立刻被调动起来,经过讨论,班级的零食管理方案应运而生。

五、零食管理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家校联合控制源头

零食是需要钱购买的,聪明的学生想到的第一步就是要切断源头。于是班主

任就率先发挥协调作用:在家长微群里与家长沟通交流,得到家长的肯定和支持,让学生早饭吃的饱、吃得好并限定每日零花钱,除了坐车、买学习用品之外不给多余的零花钱,这样学生就没有资金够买零食了,从客观条件上遏制学生乱买乱吃现象。

(二)成立监督检查小组

班级里成立监督检查小组。第一周的值周成员由班级公开推选,都是由经常

吃零食的学生组成,小组成员每周轮换,职责就是在课间做好检查记录。这样可以让这些学生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其次我在班级里放了一本“零食小管家”的记录本,值周学生发现吃零食现象首先要及时制止,如果学生不听就要上报老师并记录在案。一周进行一次总结,分析零食管理的成效。

(三)化“零食”为“动力”

一旦有同学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吃了零食,我班同学想到的补救办法有

两条,一是跳绳300下;二是打扫班级的卫生。要把吃进去的零食转换成劳动力和体力消耗掉。对于这项措施,我无比欣慰。因为学生能够对症下药,而且跳绳和打扫卫生对自己对班级都是有好处的。

(四)人性化管理

学生处于长身体的黄金时期,难免会有肚子饿的时候,所以零食管理还

需要人性化。经过讨论:牛奶、面包、水果等食品不被列入禁止名单。但是还得规范学生的食用行为:必须在课间坐在座位上食用,并且管理好零食包装袋,不能乱扔乱丢。

六、零食管理实践中的反思

方案出来后实行了一个礼拜,我发现班级垃圾桶里的零食明显减少了,教室里也不会出现难闻的麻辣条的味道了,打扫卫生和倒垃圾的同学任务轻松了不少。整个班级弥漫着一股“清新”的味道。

我开始为学生提出的零食管理方案而欣慰。但同时我也清楚的认识到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不过学生能够开始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这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文明体现在细节,细节需要每个人的配合和坚持。给孩子们时间,他们总会进步;给孩子指导,他们总会成功。

【参考文献】:

[1]张雁.健康文摘[Z].2018

[2]王玲君.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