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3

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研究

徐可欣 ,董淑兰 ,郭诗怡 ,李璐 ,张慧慧 ,汤依璇

嘉兴学院 浙江嘉兴 314001

摘要:本研究以我国高碳排放上市公司2019-2021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从九个维度构建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我国高碳排放企业碳信息披露整体状况和水平分布。结果显示: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但高质量的水平披露仍然缺乏,且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不够稳定;不同地区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发展差距较大,东部地区披露质量整体上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对碳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差异化明显。

    关键词:高碳排放企业、碳信息披露、因子分析法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这一愿景需要比发达国家付出更多努力、克服更多困难。而全球变暖问题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关注的共同话题,各国采取签订合作协议、排放权交易等方式尝试着解决碳排放问题。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企业进行客观、公开的碳信息披露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也是科学减排和建立碳交易市场的重要前提。近几年,中国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水平有所提升,尤其是重污染企业,但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行为仍然以自愿为主。很多企业每年都会发布专门的社会责任报告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相关信息,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本文从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角度研究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并且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因子分析法进一步研究企业碳绩效与碳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以及碳绩效是否会影响碳信息披露质量的已有关系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以相关性、及时性、可靠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完整性作为碳信息披露质量指标选取原则,兼顾数据可获得性、定性与定量,从9个维度构建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在具体指标计量中,本文参考叶陈刚等(2015)思路,将碳信息披露分为非货币性碳信息披露和货币性碳信息披露。非货币性碳信息的项目包括低碳发展战略(有利于企业向“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建设靠近)、设立低碳管理部门(反映企业的碳排放工作是否高效)、增强员工低碳意识的宣传(反映企业内部的良好风气)、碳排放情况(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可增强其社会形象)、碳减排获政府的认可(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能够提高企业对外的声誉)、低碳发展纳入绩效考核(建立监督考核制度,确保全系统低碳行动的落实);货币性碳信息包括低碳科研投入与成果(反映企业的创新能力)、资源利用与开发(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是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发展低碳经济获得的效益(实现经济利润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及其计量方法如表1所示。

  表1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水平评分表

披露项目

分值

说明

低碳发展战略

0,1

有低碳发展战略1分,否则0分

设立低碳管理部门

0,1

设有专门管理部门1分,否则0分

增强员工低碳意识的宣传

0,1

有宣传1分,否则0分

碳排放情况

0,1,1.5,2,3

简单定性描述1分,详细定性描述1.5分,简单定性与定量结合2分,详细定性与定量结合3分,否则0分

低碳科研投入与成果

0,1,2

定性描述1分,定性与定量描述2分,否则0分

资源利用与开发

0,1,2

定性描述1分,定性与定量描述2分,否则0分

碳减排获政府的认可

0,1

获得政府认可1分,否则0分

发展低碳经济获得的效益

0,1,2

定性描述1分,定性与定量描述2分,否则0分

低碳发展纳入绩效考核

0,1

纳入绩效考核1分,否则0分

三、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的水平测度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9年-2021年我国高碳排放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剔除研究样本期间经过ST、* ST等特别处理和退市的公司,删除财务状况存在异常情况及数据不连续的公司。经过上述样本筛选,并参照《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选择电力、煤炭、水泥、钢铁等八大行业,最终确定100家上市公司,300个研究样本,涉及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碳信息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网披露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和环境报告书,进行人工收集整理。其他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巨灵数据库等。

(二)测度方法选择

因子分析法其基本思路是用少量的要素来描述各种指标或要素的关系,把若干关系较为紧密的变量归入一个范畴,使每个变量都变成一种因子,以较小的因素反映出原始资料中的大多数信息。

(三)测度结果研究

1.球形度检验

对KMO检验结果进行分析,选取9个具有代表性的变量,其综合KMO值大约为0.7827,由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变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适合应用因子分析法 。

2.旋转后因子分析

对初始因子进行正交旋转,重新分配各个因子所解释的方差比例,对数据进行简化,得到因子旋转矩阵。对旋转后的因子进行LR test, 所得P-Value>chi2, 可以接受。

表2 因子旋转矩阵

Factor

Variance

Difference

Proportion

Cumulative

Factor1

2.37642

0.72166

0.2640

0.2640

Factor2

1.65476

0.03922

0.1839

0.4479

Factor3

1.61554

0.1795

0.6274

3.旋转后因子负荷和方差、旋转矩阵

得到因子后,通过因子负荷矩阵找出每个因子上有显著负荷的变量,给每个因子一个有意义的解释。因子负荷的绝对值越大,在解释因子时就越重要。将因子负荷由高到低重新排列,使得在同一因子上有较高负荷的变量排在一起。

表3 旋转后因子负荷和方差

Variable

Factor1

Factor2

Factor3

Uniqueness

X1

0.3878

0.3902

0.2729

0.6229

X2

0.2240

0.1985

0.7060

0.4120

X3

0.1297

0.0756

0.8610

0.2361

X4

0.7331

0.4237

-0.0507

0.2805

X5

0.7353

0.2136

0.1641

0.3867

X6

0.1321

0.8269

0.0177

0.2984

X7

0.7765

-0.0577

0.2322

0.3397

X8

0.6775

-0.2021

0.2545

0.4354

X9

-0.0383

0.7101

0.3910

0.3414

表4 因子旋转矩阵

Factor1

Factor2

Factor3

Factor1

0.7417

0.4389

0.5072

Factor2

-0.6009

0.7709

0.2115

Factor3

-0.2981

-0.4616

0.8355

4.碳信息披露质量总体得分

根据公式(1)计算样本总得分。

f=a*f1+b*f2+C*f3                                      (1)

样本总得分表明该公司的碳信息披露质量的总体水平,总得分越高,碳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反之,总得分越低,碳信息披露质量越差。根据总得分计算结果,2019-2022年碳信息披露水平由高到低排序的前十家样本公司如表6。

表6 2019-2021年度碳信息披露总体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前10家

公司简称

2019

公司简称

2020

公司简称

2021

海螺水泥

0.6788

中国建材

0.6788

南钢股份

0.5884

中国石化

0.6064

海螺水泥

0.6788

华润水泥控股

0.5824

大唐发电

0.5601

中国石化

0.6127

华菱钢铁

0.5824

中国石油

0.5340

华润水泥控股

0.5824

海螺水泥

0.5762

华润水泥控股

0.4798

华菱钢铁

0.5824

中国铝业

0.5462

中国建材

0.4377

中国神华

0.5466

中国东航

0.5160

中国神华

0.4377

华润电力

0.5466

中国电力

0.5100

中国移动

0.4377

南方航空

0.4500

太钢不锈

0.5100

金隅集团

0.4251

金隅集团

0.4314

金隅集团

0.5038

华能国际

0.4083

电投能源

0.3777

京能电力

0.4877

通过200家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质量总体得分情况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但高质量的水平披露仍然缺乏,且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不够稳定。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综合得分>0由2019年的38%上升至73%。不同地区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发展差距较大。以2021年的综合分数为基准,位于前十名的分别为南钢股份,华润水泥控股,华菱钢铁,海螺水泥,中国铝业,中国东航,中国电力,太钢不锈,金隅集团,京能电力,东部地区上市公司在前十的占比为60%,披露质量整体上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对碳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差异化明显。以2021年为基础,综合得分>0的有59.72%是具有专门的报告进行记录,例如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ESG等。这些报告披露更具有指向性,披露更具有完整性、针对性。

四、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 2019-2021 年间100家高碳排放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测度了我国高排放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整体状况和水平分布。研究发现:(1)2019-2021年度,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但高质量的水平披露仍然缺乏,且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不够稳定。(2)不同地区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发展差距较大。如2021年东部地区上市公司在前十的占比为60%,披露质量整体上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3)上市公司对碳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差异化明显。如2021年59.72%是通过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ESG等专门报告进行披露的,更具有指向性,披露更具有完整性、针对性。同时,本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还存在相关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尽快建立完善的碳信息披露监督机制和奖罚机制,增大对第三方碳排查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准入门槛。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应尽快进行转型升级,加强低碳管理效率,提高低碳创新投入和研发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力,刘全齐,唐登莉.碳绩效、碳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J].管理评论,2019,31(01):221-235

[2]何玉,唐清亮,王开田.碳信息披露、碳业绩与资本成本[J].会计研究,2014(1):79-86.

[3]陈华,王海燕,荆新.中国企业碳信息披露: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13,(12):18-24+96

[4]叶陈刚等.外部治理、环境信息披露与股权融资成本.[J].南开管理评论,2015,18(5):8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