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贸合作研究——以中俄双边贸易与投资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2
/ 2

世界经贸合作研究——以中俄双边贸易与投资为例

姓名:杜浬馨

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俄两国地理位置、贸易条件和发展政策,得出两国存在坚实的合作基础;在贸易、投资规模与结构的研究中,发现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存在贸易结构单一、投资水平低下等内在结构问题,以及投资风险较大、对政策误解等外部负面因素,得出必须调整贸易结构、提升投资水平、降低投资风险以及加深相互交流以促进双方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的结论。

关键词中俄合作 双边贸易 直接投资 问题及对策

一、合作基础

(一)位置毗邻

优良的地理区位条件是两国进行经济合作的基础。中俄两国互为陆上最大邻国,边境线长达4300公里[1],多优良通商口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为两国进行经贸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特别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有大面积土地接壤,在此基础上进行双边贸易往来能够很大程度节省运输成本,有利于进行两国经贸合作。

(二)贸易互补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俄罗斯拥有世界第一大面积的国土范围,生产资源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中俄两国比较优势的不同使两国在进出口商品贸易结构中形成了较强的互补性。近年来,根据俄罗斯海关数据统计,中国向俄罗斯出口商品主要为服装、机电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木材、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密集型产品,印证了现实意义上的可行性。

(三)政策友好

2015年5月,中俄两国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2],双方领导人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一体化进程达成重要共识,为两国贸易、投资便利化以及大力发展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项目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二、合作现状

(一)商品贸易

1.贸易规模

2010年-2018年间,中国与俄罗斯两国间双边贸易总额由570.5亿美元增长到1082.8亿美元,足足翻了一倍。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两国贸易合作提供了新机遇,贸易额有较大幅度上升。除2015年由于原料产品价格降低和中国出口减少两国进出口贸易额较上一年降28.1%外[3],两国双边贸易额整体呈上升趋势。

数据来源:《国别贸易报告》2010-2018年整理

2.贸易结构

在商品贸易结构方面,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矿产品、木材等木制品以及化工产品等,根据俄罗斯海关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俄对中出口产品中,矿产品出口总值为427亿美元,几乎占出口总值的80%,木材等产品出口35.6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6.5%。

机电产品、贱金属制品、纺织品及原材料是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其中,机电产品总值最大,为264.5亿美元,占俄中总进口的1/2,贱金属制品、纺织品以及家居玩具等分别占了7.8%、7.4%和5.6%。

(二)直接投资

1.投资规模

从流量上看,2017年,中国最外直接投资目标国第一位是新加坡,为70亿美元,俄罗斯排名第五位,15.5亿美元,仅仅是对新加坡投资流量的1/5。但从存量上看,俄罗斯接受中国直接投资138.7亿美元,排名第二位。虽然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中俄两国双边投资合作规模较小,但是在两国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进程进一步加快。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0-2013年间,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不论是在流量还是存量上,都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投资流量从5.68亿美元增长到10.22亿美元;2014年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4],对俄直接投资额有所下降;2016年直接投资流量为12.9亿元,较上一年下降56.3%,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的0.7%,存量为 129.8 亿美元,占比1%[5]

2.投资结构

    不论从流量还是存量来看,截止2016年,采矿业、农林牧以及制造业都是中国企业在俄罗斯投资设厂的重点领域,三者占比超过总投资的90%;而2016年对居民服务和建筑行业的直接投资流量却呈负增长趋势,分别减少5737万和293万美元。

三、问题与对策

(一)贸易结构单一

中国对俄出口主要以机电产品、纺织品等传统的加工制造产品为主,而主要进口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中俄之间这种单一的低技术含量、低利润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以及能源等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使得双方对特定产品贸易的依赖性加强,加大了两国经济安全风险及经贸合作的不稳定性。两国应注重调整双边贸易结构,以政策支持和提高企业自身创新能力来提高交易标的物的技术含量,促进出口商品多元化。

(二)投资规模小、水平低

近年来,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虽然呈现增加态势,但规模仍然较小,中俄双边投资占双方各自对外投资总额也较少。同时,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集中在能源、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低技术水平的加工制造行业,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科研和技术服务业、信息软件技术服务业等领域的投资却相对较少,流量和存量综合均不到2%。对于正处在转型期的中俄来说,这种投资结构不利于两

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中俄两国应不断探索多种投资形式,丰富投资领域,拓宽投资广度与深度。

(三)直接投资风险较大

中俄两国都处于转型时期,都存在制度不健全、行政效率低下、投资环境不完善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两国经贸合作的进程与质量。这就要求企业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一方面,企业应遵守俄罗斯当地的法律法规,合规经营,同时,提高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创新投资模式;另一方面,政府应给予企业政策便利,融资保障,为企业在俄投资创造相对安全的投资环境,降低投资风险,打消投资顾虑。

(四)“一带一路”战略误解

中俄两国世代睦邻友好,但两国在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历史文化传统上的不同,导致两国存在价值认同上的差异,缺乏互信基础。仍然有俄罗斯民众受“中国威胁论”的影响,对“一带一路”倡议存在疑虑、误判,打消俄方怀疑的关键在于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建立经济文化交流平台,举办峰会、研讨会等交流活动,加深俄罗斯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认识和理解。针对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与协调,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两国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士博,于善波.“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俄投资促进战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8(15):38-39.

[2]李惠芹.中俄经济合作关系变化与趋势研究[J].山西农经,2018(21):127.

[3]唐丽.“一带一路”下中俄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9(02):59-60.

[4]兰东梅.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现状分析[J].北方经贸,2018(03):15-17.


[1]班令.中俄经贸合作关系新析——经济利益的视角.经济纵横.

[2]王桃桃.中俄能源合作对两国经济增长的影响.2018.第17页.

[3]《国别贸易报告》. 2015年俄罗斯货物贸易及中俄双边贸易概况.

[4]王桃桃.中俄能源合作对两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东北财经大学.2018.

[5]兰东梅.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现状分析[A].北方经济.2018(03).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