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暴露与职业安全防护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8
/ 2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暴露与职业安全防护分析

李艾妮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14

摘要:以护理人员角度来说,为护理人员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应重点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从根本上减少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事件,降低护理人员受到额外的疼痛和折磨,确保医院内部秩序顺利运行。鉴于此,本文将结合当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可行的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做好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从而为医院的正常运营保驾护航。

关键词:职业暴露;护理人员;安全防护

前言:所谓的职业暴露,实际上是指医护人员在病患诊疗期间,接触到传染病或有毒有害病原体,导致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故而,应完善医院职业暴露事件处理流程,降低护理人员在遭遇职业暴露事件时身体健康所受到的影响与损伤,进一步保障护理人员的生命安全。

1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1.1做好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作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一种重要措施,这种防护方式是把所有的病患都视为具有传染性,对于护理人员接触患者的任何部位的血液、体液等,都必须佩戴手套、手部消毒、穿隔离衣或是佩戴护目镜、面屏等隔离防护措施。实施标准预防可以有效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可能性,尽可能地避免病原体在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相互传播,并保障其他病患临床治疗能够正常进行。

1.2实施多角度防护

(1)物理防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集中精神,谨慎行事。在抢救病患时,要做到不慌乱,避免受到锐器损伤。手套的正确穿戴能够起到有效屏障作用,我们发现护理人员的手指在被污染过的钢针刺破时,穿戴乳胶手套或是聚乙烯手套与不戴手套相比,出血量将会减少百分之五十以上,由此来看,护理人员正确穿戴防护用品十分重要。

(2)化学性防护:消毒液是护理人员经常要接触到的医疗用品。护理人员要准备或使用消毒液时应注意开窗通风,并注意防护用具的使用,尽可能的避免消毒液对眼睛、皮肤等部位的直接性刺激和损伤。具有一定挥发性的消毒液需要及时加盖密封保存。

(3)生物性防护:由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性非常高,护理人员自身应重视自身的职业安全防护问题,明确病原体传播途径,一些具有潜在的职业暴露风险的操作行为必须穿戴医疗防护用具。不仅如此,应及时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消毒。

(4)腰背痛防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长时间维持正确的姿势,应降低操作过程中自身肌肉的紧张感与疲劳感,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所以,护理人员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肌肉锻炼,通过长期锻炼来平衡脊柱的受力情况,降低肌肉和韧带的损伤,有效预防职业性腰背痛。

(5)心理防护:事实上,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非常大,而超负荷工作行为是导致护理人员遭遇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处于工作疲劳状态时护理人员非常容易发生职业暴露。因此,我们要重点优化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在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轻松和谐的服务关系,重点帮助护理人员建立强大的心理支撑系统,将护理人员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护理人员能够拥有稳定的工作时间。

1.3切断传播途径

通过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可以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在医院环境中因职业暴露导致感染事件发生几率,使护理人员能够在病患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发挥出帮助作用。同时,切断疾病传播途径能够有效避免各种病原体在医院环境中不断传播,以此来改善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实施效果。

1.4禁止危险行为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危险行为。例如,用双手直接将污染后的针头和注射器等回帽,各种危险行为非常容易划伤或刺伤护理人员,导致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伤害。将护理人员的诸多危险行为进行全面化的搜集和统计,同时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危险行为专项培训,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对于职业暴露安全防护的认知,促使护理人员能够主动远离或是主动避免各种危险行为,来提升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有效避免职业暴露事件。

1.5特殊操作防护

对于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一些特殊操作,应采取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职业暴露预防措施,以此来提高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避免各种职业暴露事件的出现。例如,在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化疗药物注射时,应穿低渗透性能的隔离衣,并根据相关操作规范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设备。同时,在手术结束时使用肥皂液与流动水来清洗手部,避免护理人员皮肤受到化疗药物影响。

2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

2.1清洗污染皮肤

如果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不小心将消毒剂滴溅到皮肤上或眼睛里,应马上使用清洁的流动水进行冲洗,避免皮肤腐蚀情况继续恶化。如果护理人员的皮肤沾染其他的酸性溶液,应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有效降低溶液对皮肤造成的损伤,使护理人员能够尽快恢复正常工作。

2.2挤压损伤血液

在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后,应马上挤压损伤处皮肤,将损伤位置的血液顺利排出。同时,将肥皂液与流动清水结合运用进行伤口冲洗,可以有效避免护理人员损伤位置的血液中病原体或是细菌进一步扩散,使接下来伤口处理更加顺利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在挤压损伤位置时,应控制挤压力度,避免由于挤压力度过大导致血液淤青现象。

2.3冲洗受伤部位

如果护理人员是因为皮肤划伤、刺伤而遭遇职业暴露事件,应马上进行处理。优先使用流动清水进行伤口冲洗处理,之后使用一定浓度的酒精或碘伏进行伤口消毒杀菌。将纱布与胶布结合运用,再进行伤口包扎处理,避免伤口出现细菌感染的情况。同时,被暴露的粘膜应利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确保暴露的粘膜始终处于干净状态。

2.4报告上级领导

如果护理人员遭遇职业暴事件,除了要进行皮肤清洗、消毒、包扎等基础性操作处理之外,还应及时将职业暴露具体情况报告给值班护士长以及感染管理科。通过感染管理科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将职业暴露时间发生的具体时间、事件类型以及人员信息进行等级,同时配合相关人员工作,完成相关化验检验工作,为接下来的疫苗接种防护提供参考信息。

2.5做好疫苗防护

医院作为各种病原体十分集中的场所,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特殊,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要频繁的接触病患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以及排泄物,非常容易发生职业暴露事件。注射疫苗是护理人员在遭遇职业暴露事件后一项重要的处理措施,同时也是保护护理人员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结语:

护理人员作为高危性职业暴露群体,遭遇职业暴露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防护观念比较差、工作过程中操作行为不规范以及生物性、化学性、社会性危害因素。通过全面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实施多角度防护,切断传播途径,并实施特殊操作防护。在护理人员遭遇职业暴露事件时,需要做好紧急处理,清洗污染皮肤,挤压损伤处血液,冲洗受伤部位,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做好疫苗防护。从而降低护理人员在职业暴露事件中身体状况受到的伤害,使其能够尽快投入到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杨琦,赵艺寒.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方法的探讨及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4):165.

[2]韩卫卫.根本原因分析法对艾滋病病区护理人员锐器操作职业暴露的影响[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5):137-138.

[3]瞿国霞,张霞.基于行为安全的护理职业暴露管理对降低手术室护士职业风险的作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8):156-158.

[4]再努热木·赛依提丁,古力努尔·阿克巴尔.病毒实施标准预防对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作用[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12):266-267.

[5]古婷婷,冯峥.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暴露的风险调查及职业防护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0(4):234-235.

高职护理“职业安全教育”课程编制及实施效果的评价

2022年四川省民办协会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