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9
/ 2

浅谈影响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蒲宝珍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海滨学校  300280

摘要: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幸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很多学者围绕着主观幸福感做了很多研究,本文主要选择初中生这一群体,围绕影响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及提升其主观幸福感的策略做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   初中生   影响因素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幸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积极心理学不断发展,得到广泛认可,作为其一重要部分的主观幸福感当然也备受关注。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现实生活的主观反映,是个体在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状况的积极心理体验与满意感。目前很多学者围绕着成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做了充分的研究,探讨了关于成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含义、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等不同方面。然而针对未成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却十分有限,而未成年人中的初中生群体不仅要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更是处于青春期的懵懂与人格不断完善的关键时期,而且学生的幸福感本身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本文将初中生群体与主观幸福感联系起来,浅析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人口学变量分析

1.性别因素

根据相关研究可知,男性思考问题偏理性,而女性的感性思维占主要地位,情绪多变,更易多愁善感,所以在消极情绪体验中女初中生要多于男初中生;再加之“重男轻女”思想不断弱化,更多人认为应该“穷养儿,富养女”,导致男生从小经历更加丰富,遇到小挫折也更容易顺利度过,而女生则反之,这也是女生更容易体验到消极情绪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初中生这一群体中,男生的幸福感要高于女生。但总体来看,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高水平,说明初中生幸福感体验较高。

2.年级因素

很多研究者都在研究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因素时区分了年级,且也得出了相一致的结果,初中不同年级学生幸福感水平基本呈:初一学生幸福感>初二学生幸福感>初三学生幸福感,且初三学生幸福感大大低于初一初二学生。究其原因,初一学生刚进入学校,对周围环境和同学们都处于好奇阶段,他们不断接触新事物,交到新朋友,且初中同小学比较增加了不同的课程,更能吸引不同兴趣的学生,而且与初二初三相比课业压力也较为轻松,所以初一学生在初中生中幸福感最高;进入初二后,学生要面对会考,对周围的环境也熟悉了,好奇感会下降。

二、影响初中生幸福感的主观因素

1.人格特质因素

人格特质也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中各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国内外众多研究者都提到内外向和神经质与幸福感有密切的关系。例如,有研究发现,性格外向的初中生幸福感高于性格内向的初中生,究其原因发现,性格外向的学生善于交际,不管在校内还是校外都能交到很多朋友,通过与朋友交流获得更多亲密感,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体验到的孤独感更高,所以外向性格的初中生幸福感更高。而高神经质人格特质的学生有更多的负向情绪,所以,高神经质人格特质的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偏低;反之,低神经质人格特质的初中生幸福感较高。

2.学业成绩因素

我国的学生从小就开始接受“知识改变命运”这种思想的洗礼,自然对学业成绩十分重视。尤其是初中生,和小学生相比增加了升学压力,使他们对自己的成绩更加看重。对于刚刚步入中学的初一新生来说,都是新的起点,同一个起跑线,成绩也不会出现有过大差距的现象,这时学业成绩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较小,且初一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相较初二初三学生也是最高的;学生到了初二初三年级,增加了对初中阶段学习的了解,也更真切的感受到了中考的压力,此时的父母和老师也对学生有了更高的成绩要求,而学生之间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差距,此时学业成绩对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了较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受到表扬更多,所以成绩带给他们的压力更小,其主观幸福感更高;而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得不到表扬,甚至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其主观幸福感相对较低。

三、影响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因素

1.家庭因素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影响初中生幸福感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家庭因素。一个家庭幸不幸福要看其家庭成员关系是否融洽,一个孩子幸不幸福要看其父母关系是否融洽,所以在对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发现,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融洽的家庭中的孩子幸福感要高于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不融洽或者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其次,父母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有明显影响。父母教养方式一般分为民主型、专制型和放任型三种,其中,民主型的父母一般与孩子建立平等关系,善于倾听孩子的想法,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私人空间;放任型的父母过于溺爱或采取散养式教育方式,给孩子留出过大空间,任由其自由发挥,不仅没有体现出父母教育的示范性,也不利于孩子与父母亲密感的建立;专制型父母要求孩子言听计从,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做事,更有甚者会出现“棍棒教育”的方式。所以不难看出,民主型父母教养出的孩子体验到的幸福感要高于其他两种教养方式。

2.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对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也有显著影响,很多研究发现,初中生比较擅长与人交际,人际交往水平中等偏上,这说明大多数初中生愿意主动地与其他同学交朋友,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同学,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同时培养初中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也是强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初中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各个维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人际关系好的学生,在学校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从而在与朋友的交往中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然而人际关系相对较差的学生,在学校朋友较少,总是独来独往,孤独感强烈,所以体验到的幸福感较低。综上可看出,初中生人际关系越好,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就会越高。

四、提高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

1.家庭方面

首先,家长应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大多数家庭都比较适合采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家长与孩子能以平等的姿态相处,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增进家长与孩子的亲密感,促进亲子关系。看到孩子的问题之处,家长也不要一味的批评指责,用自己僵化固执的旧思想去看问题,只有父母和孩子之间彼此相互信任、尊重、理解,才能促进孩子在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体验到幸福感,更好的去面对生活。

最后,合理看待学习成绩。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不难理解,但很多家长对孩子成绩的期望过高,给孩子过大的心理压力,当孩子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时,便会产生焦虑、内疚、自责等情绪,这一不但影响亲子关系,情况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家长对孩子成绩的期望要适中,更要符合实际。

2.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要更多的去关注学生,而不是单纯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的升学率。尤其在疫情期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这个问题显得格外突出,一些令人悲痛的新闻报道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太差是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战胜挫折的武器,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抗挫折能力,更好的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既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锻炼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其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武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初中生为例[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2] 涂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培育方案基于心理教育课程改革[J].中外交流,2016.

[3] 王家倩.初中生人际交往、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9.